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选取了与大学生情绪调节有关的183篇学术论文。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国内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更加的强调研究方法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理论分析深刻性。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现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00-01
一、引言
Gross 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基础医学界、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先后将研究的兴趣放置到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上。医学界是最早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学科,它侧重于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教育界学者则通过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探讨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的调节干预研究。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仅始于21世纪初,其主要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相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各学科的研究均已取得了一些价值成果。
在知网中,以“大学生情绪调节”为关键词检索到3672篇文献。其中,基础医学149篇,占4%;教育学占1936篇,占53%;心理学1585篇,占43%。本文通过对检索到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论文进行描述和分析,唤起心理学者对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加深他们对大学生群体情绪调节了解,激发其研究兴趣。
二、文献的总体情况
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心理学界的第一篇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论文发表于1999年。在1999年-2014年间的183篇学术论文中,会议论文集16篇,占10%;学位论文56篇,占31%;期刊文章108 篇,占59%。各年份论文发表数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可粗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至2007年,此阶段的7年关注者甚少,平均每年仅有论文5.7篇;第二阶段为2008-2014年,平均每年16.7篇。
心理学专业杂志刊登大学生情绪调节文章情况如下。14年间发表在专业杂志文章共34篇。其中核心刊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总共刊登了19篇,且学会一级刊物《心理学报》没有刊登文章。
三、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关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
研究主要涉及的内容为: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策略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及人际信任关系困扰等。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不同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对积极情绪调节多于对消极情绪调节。对消极情绪多用减弱型调节和反应调节,对积极情绪多用增强型调节和原因调节。男生对积极情绪更多采用忽视调节,女生对消极情更多采用宣泄、反应调节和增强型调节,且女生对情绪的自然调节更多。王春花研究发现,在面对不同情绪时,大学生使用的情绪调节方式频率也不同并存在年级差异。女生多使用情感分享和情感表露的方式来调节积极情绪,男生多用克制、升华的方式。对消极情绪时,女生常采用转移注意的方式,男生则多采用压抑的方式。
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反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积极的情绪调节能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情绪调节会降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魏义梅等以Gross的观点为其研究理论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研究发现,大学生正性情绪的分享和负性情绪的转移与人际关系困扰有着负相关关系,正性情绪的克制和负性情绪的发泄、压抑、体验与人际关系困扰有正相关关系。负性情绪的压抑、体验和发泄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二)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家庭。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父亲不良的教养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父亲越多地使用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大学生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越多。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父亲母亲越多地使用惩罚严厉教养方式,大学生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认知重评与朋友支持及父母支持存在正相关。
(三)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生理反应。
情绪调节与生理反应。在情绪调节过程中,不同调节策略的使用可以使情绪在生理活动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了解生理过程对于理解情绪调节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研究也表明,通过测量反映情绪活动的相关生理指标(如心率、皮肤电阻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绪调节。研究发现,被要求对情绪刺激进行夸大反映的被试会在行为上显示出更多的唤醒,即看令人愉快的录象会表现更多积极的情绪表达,而看令人厌恶的录象会表现更多消极的情绪表达。同时,他们在活动中会出现心率加快的反应。
四、评价与展望
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方式的关注虽然比较多,但其研究内容与方法单一、实验研究不足、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
2010年之后,公开发表的论文虽呈逐年上升,论文发表总量也在你增长中,但论文研究深度仍然不够。现有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策略、男女差异、原因、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但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内部差异与生理反应研究不够;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异同挖掘不够。被试方面,现有研究中所有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缺乏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方面的比较。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量表问卷方法较多,因而,数据结果的精确性不高。
因而,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在扩大被试类型、多采用实证研究、继续深挖情绪调节背后的生理机制等方面努力外,还应加强对情绪调节的界定与情绪调节过程中的内部运转机制研究。今后的研究更应注意扩展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加强理论探讨。
参考文献:
[1]田学英,卢家楣.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与情绪体验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12).
[2]刘方琳,温红博,张云运,董奇.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男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1.34(6):1390-1396.
[3]魏义梅,付桂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5).
[4]侯瑞鹤,俞国良.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J].心理科學进展.2006.(03).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现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00-01
一、引言
Gross 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基础医学界、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先后将研究的兴趣放置到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上。医学界是最早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学科,它侧重于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教育界学者则通过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探讨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的调节干预研究。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仅始于21世纪初,其主要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相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各学科的研究均已取得了一些价值成果。
在知网中,以“大学生情绪调节”为关键词检索到3672篇文献。其中,基础医学149篇,占4%;教育学占1936篇,占53%;心理学1585篇,占43%。本文通过对检索到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论文进行描述和分析,唤起心理学者对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加深他们对大学生群体情绪调节了解,激发其研究兴趣。
二、文献的总体情况
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心理学界的第一篇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论文发表于1999年。在1999年-2014年间的183篇学术论文中,会议论文集16篇,占10%;学位论文56篇,占31%;期刊文章108 篇,占59%。各年份论文发表数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可粗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至2007年,此阶段的7年关注者甚少,平均每年仅有论文5.7篇;第二阶段为2008-2014年,平均每年16.7篇。
心理学专业杂志刊登大学生情绪调节文章情况如下。14年间发表在专业杂志文章共34篇。其中核心刊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总共刊登了19篇,且学会一级刊物《心理学报》没有刊登文章。
三、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关于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
研究主要涉及的内容为: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策略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及人际信任关系困扰等。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不同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对积极情绪调节多于对消极情绪调节。对消极情绪多用减弱型调节和反应调节,对积极情绪多用增强型调节和原因调节。男生对积极情绪更多采用忽视调节,女生对消极情更多采用宣泄、反应调节和增强型调节,且女生对情绪的自然调节更多。王春花研究发现,在面对不同情绪时,大学生使用的情绪调节方式频率也不同并存在年级差异。女生多使用情感分享和情感表露的方式来调节积极情绪,男生多用克制、升华的方式。对消极情绪时,女生常采用转移注意的方式,男生则多采用压抑的方式。
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反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积极的情绪调节能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情绪调节会降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魏义梅等以Gross的观点为其研究理论基础,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研究发现,大学生正性情绪的分享和负性情绪的转移与人际关系困扰有着负相关关系,正性情绪的克制和负性情绪的发泄、压抑、体验与人际关系困扰有正相关关系。负性情绪的压抑、体验和发泄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二)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家庭。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父亲不良的教养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父亲越多地使用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大学生使用表达抑制策略越多。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父亲母亲越多地使用惩罚严厉教养方式,大学生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认知重评与朋友支持及父母支持存在正相关。
(三)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生理反应。
情绪调节与生理反应。在情绪调节过程中,不同调节策略的使用可以使情绪在生理活动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了解生理过程对于理解情绪调节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研究也表明,通过测量反映情绪活动的相关生理指标(如心率、皮肤电阻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绪调节。研究发现,被要求对情绪刺激进行夸大反映的被试会在行为上显示出更多的唤醒,即看令人愉快的录象会表现更多积极的情绪表达,而看令人厌恶的录象会表现更多消极的情绪表达。同时,他们在活动中会出现心率加快的反应。
四、评价与展望
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方式的关注虽然比较多,但其研究内容与方法单一、实验研究不足、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
2010年之后,公开发表的论文虽呈逐年上升,论文发表总量也在你增长中,但论文研究深度仍然不够。现有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策略、男女差异、原因、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但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内部差异与生理反应研究不够;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异同挖掘不够。被试方面,现有研究中所有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缺乏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方面的比较。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量表问卷方法较多,因而,数据结果的精确性不高。
因而,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在扩大被试类型、多采用实证研究、继续深挖情绪调节背后的生理机制等方面努力外,还应加强对情绪调节的界定与情绪调节过程中的内部运转机制研究。今后的研究更应注意扩展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加强理论探讨。
参考文献:
[1]田学英,卢家楣.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与情绪体验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12).
[2]刘方琳,温红博,张云运,董奇.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男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1.34(6):1390-1396.
[3]魏义梅,付桂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5).
[4]侯瑞鹤,俞国良.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J].心理科學进展.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