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推陈出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科技创新人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创新活动是以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来更好解决人类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创新能力大家都有,每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培养而提高。信息技术由于具有内容的综合性、设计的创新性、操作的实践性,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结合几年来的教学作若干探索。
一、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强烈的自信心是一种内在动力,充分的自信心、坚定的信念及内在的动机是创新的前提。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学习或工作能力的认可的心理或意识,自信心较弱的人做事之前会怀疑或否认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而充满自信心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自信心强的人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通过努力能得到好成绩或优秀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有一类学生很沉默、孤僻,很少主动回答问题,碰到困难,不敢问老师、同学,不敢尝试,只能选择放弃,也常被人不理解和宽容,甚至招来奚落、嘲笑。他们其实是很自卑、没有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上机实践中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主动关心他们,接近他们,对他们的作品、作业及实践操作做科学、合理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品评价中最大可能地发掘其亮点,让他们觉得有一些成绩,有一点进步,就是成功的表现,成功不是抽象的东西。
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提供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且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实践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及时给正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提供创意上的点拔、技术上支持、情感上的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宽容、耐心和长期的鼓励,学生就会在逐步的成长过程中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二、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他们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自我战胜困难、自我调节,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强烈自信心,认定自己所做事情的正确性,有一定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毅力。
在课堂中实践操作要注意规范学生练习,如做作业、交作业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事情必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到做课堂练习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不能拖到课外完成,坚决抵制上网、玩游戏的诱惑,这要我们长期、耐心地监督学生,反复提醒学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在动力,如果打压兴趣,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感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其乐无穷,他们会更有毅力坚持下去,再苦不觉苦,再难也不觉难。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中进行承受挫折能力的训练。
要求学生面对难题应养成独立思考,不怕困难,勇于钻研的良好解题习惯。碰到问题,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认识到“自古英雄多磨难”,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时必须要做到难度适中、有一定梯度,让学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思想、能不断地从失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前进之路。
教师还要设计有一定的难度的实践内容,让学生不断地经历困难、挫折,但要及时鼓励,引导学生战胜困难、挫折。
三、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源泉,创新观察能力是通过感觉器官捕捉事物中的典型的具有本质的外部特征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内容让学生观察、有空间让学生想象、有吸引力让学生创造,以应用于生活实践为宗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而实践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事物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是方法的研究、探索性的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保证有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也可结合其他学科让学生细心观察,让学生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再划定好范围,确定主题,最后要让学生深入观察,要以学生发挥想象力,尊重学生爱好,张扬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
学生有没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关键,在于是否能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没有主动设法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的好机会。教师创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兴趣的、能够应用所学的去解决问题。这必须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观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关心、了解学生,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中发现学生熟悉、感兴趣、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来设计教学环境及教学案例,将授课内容应用于其中,这样可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创造性和价值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课题。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正常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益如. 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几种“心理因素”的利用[J].天津教育,2003(1).
[2]孙旭霞,安莉,朱宏亮. 中小学校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现状透视[J]. 科技资讯,2009(29).
[3]李林法,张英香. 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
一、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强烈的自信心是一种内在动力,充分的自信心、坚定的信念及内在的动机是创新的前提。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学习或工作能力的认可的心理或意识,自信心较弱的人做事之前会怀疑或否认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而充满自信心的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自信心强的人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通过努力能得到好成绩或优秀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有一类学生很沉默、孤僻,很少主动回答问题,碰到困难,不敢问老师、同学,不敢尝试,只能选择放弃,也常被人不理解和宽容,甚至招来奚落、嘲笑。他们其实是很自卑、没有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上机实践中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主动关心他们,接近他们,对他们的作品、作业及实践操作做科学、合理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品评价中最大可能地发掘其亮点,让他们觉得有一些成绩,有一点进步,就是成功的表现,成功不是抽象的东西。
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提供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且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实践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及时给正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与反馈,提供创意上的点拔、技术上支持、情感上的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信心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宽容、耐心和长期的鼓励,学生就会在逐步的成长过程中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二、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他们面对挫折、面对困难、自我战胜困难、自我调节,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强烈自信心,认定自己所做事情的正确性,有一定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毅力。
在课堂中实践操作要注意规范学生练习,如做作业、交作业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事情必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做到做课堂练习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不能拖到课外完成,坚决抵制上网、玩游戏的诱惑,这要我们长期、耐心地监督学生,反复提醒学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在动力,如果打压兴趣,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感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其乐无穷,他们会更有毅力坚持下去,再苦不觉苦,再难也不觉难。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中进行承受挫折能力的训练。
要求学生面对难题应养成独立思考,不怕困难,勇于钻研的良好解题习惯。碰到问题,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认识到“自古英雄多磨难”,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时必须要做到难度适中、有一定梯度,让学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思想、能不断地从失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前进之路。
教师还要设计有一定的难度的实践内容,让学生不断地经历困难、挫折,但要及时鼓励,引导学生战胜困难、挫折。
三、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持久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源泉,创新观察能力是通过感觉器官捕捉事物中的典型的具有本质的外部特征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内容让学生观察、有空间让学生想象、有吸引力让学生创造,以应用于生活实践为宗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而实践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事物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是方法的研究、探索性的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要保证有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也可结合其他学科让学生细心观察,让学生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再划定好范围,确定主题,最后要让学生深入观察,要以学生发挥想象力,尊重学生爱好,张扬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
学生有没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关键,在于是否能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没有主动设法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锻炼的好机会。教师创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兴趣的、能够应用所学的去解决问题。这必须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观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关心、了解学生,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中发现学生熟悉、感兴趣、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来设计教学环境及教学案例,将授课内容应用于其中,这样可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从而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创造性和价值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课题。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正常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益如. 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几种“心理因素”的利用[J].天津教育,2003(1).
[2]孙旭霞,安莉,朱宏亮. 中小学校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现状透视[J]. 科技资讯,2009(29).
[3]李林法,张英香. 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