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日益繁荣,珠宝的买卖与收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珠宝的年代鉴定对于了解和评估珠宝的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珠宝的年代鉴定的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珠宝材料和技术提供的年代线索比较客观,珠宝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与材料的发展史,所以对珠宝的年代鉴定重点在于研究珠宝的材料和技术。本文对当代流行的贵金属、宝石、珍珠以及合成材料的年代鉴定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各种珠宝的材料和技术工艺,追寻历史留下了的线索。
【关键词】珠宝;年代鉴定;材料;技术
0.前言
珠宝就是装饰用的饰物,在人类早期将取自动物的牙齿、贝壳作为装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珠宝由配饰用途转变为具有宗教、战略和社会阶级的象征。在进入现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让人们将目光转到古董珠宝的收藏上,当代人们对珠宝的收藏集中在贵金属、宝石、珍珠以及合成材料等。而收藏珠宝,关键的一点在于了解珠宝的制造年代,对珠宝进行年代鉴定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一件珠宝,评估其收藏价值。
对于珠宝的年代鉴定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比如珠宝的材料、制造工艺、珠宝的设计风格、装饰图案等,这些珠宝的资料都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客观准确的年代线索,鉴定者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各方面线索对珠宝的年代进行综合判定。其中对于珠宝年代鉴定,最主要的便是对珠宝的材料和技术的评估。金属材料的的成分比例、制作器材的发明时间、新类型宝石的发现年代等都有助于推断珠宝的年代,珠宝的材料和技术无声地记录了产生的年代、经历的历史。
1.对于贵金属的年代鉴定
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等8种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大多数拥有美丽的色泽,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相当大,在一般条件下不易引起化学反应。对于贵金属的年代鉴定,可以从其发现和应用的年代来鉴定。最近200年以来,铝进入了贵金属的行列。1854年人们从铝土矿中提炼出金属铝,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铝的产量非常低,在19世纪铝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使用铝金属制品。铂自18世纪发现,自19世纪末才进入了贵金属行列并逐步应用到金属首饰中。
贵金属制品的标记也对珠宝的年代鉴定有所帮助。比如数百年来英国一直在金银制品上标记其金银的纯度,甚至直接标记其制造年代。1854年英国出台政策,含金量可以降低到9K、12K或15K,再高的纯度可以到18K或22K;1932年英国取消了12K、15K的含金量标准,取而代之的是14K。1906年美国通过了国家标印法案,将纯银的标准由900提高到928,并以标记“Standard”或“Coin”为纯银。在1975年以前对铂金属的含量没有明确规定。鉴定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鉴定贵金属的年代。
2.翡翠的年代鉴定
翡翠自从明代中后期由马班携带进入中国,短短只有几百年历史,稍微有点年代的翡翠,主要集中在清代中晚期以后,到了1980年前后,翡翠开始出现经人工注胶染色的工艺品,俗称“B加C货”,这种经人工处理的翡翠,时间一长,有机物会老化,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值得收藏,“B加C货”的鉴定是珠宝鉴定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不赘述。现在,翡翠饰品在中国已经形成成熟的市场,普通老百姓也能消费得起,我们称为“民玉时代”。相对和田玉来说,翡翠开发的时间较晚,年代对其价值的影响较小,但是民间许多爱好翡翠的人士,对于有点年代的翡翠,还是非常钟爱。
总的说来,翡翠饰品的年代对价值的影响不算大,关键一点,还是要看其品相,包括材料的种、水、色要佳,物件要完整,没有残破,没有裂纹,“包浆”厚重,并以皇家藏品为上。
3.宝石的年代鉴定
宝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宝石泛指一切美丽而珍贵的石料,狭义上的宝石专指可用于制作贵重首饰的石料,其具有瑰丽、稀罕和耐久三个特性,具有保值和装饰的作用,并被人们赋予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宝石分许多种材料,不同的材料不仅代表着宝石的价值,也反映着宝石的年代。比如钻石最早于公元前400年在印度发现,并保持着钻石大国的地位。在18世纪20年代巴西发现许多钻石矿,并从印度手里夺走了钻石大国的帽子。到了19世纪,以南非为代表的非洲成为钻石的高产地。这些都对研究钻石的年代鉴定有所帮助。
而宝石的切割和镶嵌技术也对其年代鉴定有所帮助。对于宝石的镶嵌技术,1886年Tiffany&Co.珠宝公司发明了“Tiffany镶嵌”技术,将单粒宝石用托台托举起来以显示其光亮。而隐性镶嵌的技术也给宝石镶嵌带来了一场革命,该方法在宝石底部刻上凹槽,在金属载体上制成轨道让宝石与金属彼此咬合镶嵌。
4.对珍珠和合成材料的年代鉴定
在1893年人们成功培育出来人工养殖珍珠,起初珍珠多是纽扣状或半球状,直到1905年球形珍珠才被培育出来。在一开始美国公众和商界都对人工养殖珍珠采取抵制态度,但是普通消费者无法担负起天然珍珠高昂的价格,也无法抵挡对于美丽和时尚的诱惑,所以人工养殖的珍珠逐步流行开来。有时候人们会以人工养殖的珍珠冒充天然珍珠,这时候就需要对二者进行鉴别。天然珍珠质地细腻,结构均一,珍珠层厚,光泽强,多呈凝重的半透明状,外形多为不规则状,直径较小;养殖珍珠多为圆形,椭圆,水滴形等,人工珍珠层较薄,珠光不及天然珍珠强,表面常有凹坑,质地松散。鉴定者可以根据天然珍珠与人工养殖珍珠的区别进行区分,并进一步判断珍珠的年代。
合成材料也逐步应用到珠宝装饰之中,虽然大多数人对合成材料不是很熟悉,但是这不妨碍鉴定者在其中寻找有用信息鉴别珠宝的年代。长期以来由于天然宝石产量的限制使得其价格高昂,所以人们一直尝试着人工合成宝石。在1877年Edmond Frémy博士发明了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可以人工合成小量的红宝石。1902年维尔纳业法的出现使得大量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宝石晶体成为可能,这种方法主要使用氢氧火焰对已经配置好的原料粉末进行熔融获得宝石晶体。1934年德国人在祖母绿生产中使用了助溶剂开创了助溶剂的使用先河,自此以后助溶剂大量应用到人造宝石的生产上。
5.结语
分析珠宝制作所用的材料和技术可以让鉴定者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心,鉴定者可以根据其对珠宝历史的了解对珠宝的年代进行鉴定。本文着重探讨对珠宝的年代鉴定方法,并列举一些珠宝的材料应用历史和制止技术发展历史,以此对珠宝的年代鉴定方法进行分析。限于篇幅和笔者的知识水平,本文无法将所有对珠宝年代鉴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只希望本文能对珠宝的年代鉴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军,叶东.珠宝科技进步对珠宝鉴定的影响[J].珠宝科技,2002,02:30-34.
[2]何乃华.“模糊”的珠宝鉴定[J].中国宝玉石,2003,03:72-75.
[3]沙拿利.浙江诸暨淡水珍珠和贝壳的结构及其粉末的鉴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关键词】珠宝;年代鉴定;材料;技术
0.前言
珠宝就是装饰用的饰物,在人类早期将取自动物的牙齿、贝壳作为装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珠宝由配饰用途转变为具有宗教、战略和社会阶级的象征。在进入现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让人们将目光转到古董珠宝的收藏上,当代人们对珠宝的收藏集中在贵金属、宝石、珍珠以及合成材料等。而收藏珠宝,关键的一点在于了解珠宝的制造年代,对珠宝进行年代鉴定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一件珠宝,评估其收藏价值。
对于珠宝的年代鉴定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比如珠宝的材料、制造工艺、珠宝的设计风格、装饰图案等,这些珠宝的资料都可以给研究者提供客观准确的年代线索,鉴定者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各方面线索对珠宝的年代进行综合判定。其中对于珠宝年代鉴定,最主要的便是对珠宝的材料和技术的评估。金属材料的的成分比例、制作器材的发明时间、新类型宝石的发现年代等都有助于推断珠宝的年代,珠宝的材料和技术无声地记录了产生的年代、经历的历史。
1.对于贵金属的年代鉴定
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等8种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大多数拥有美丽的色泽,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相当大,在一般条件下不易引起化学反应。对于贵金属的年代鉴定,可以从其发现和应用的年代来鉴定。最近200年以来,铝进入了贵金属的行列。1854年人们从铝土矿中提炼出金属铝,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铝的产量非常低,在19世纪铝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使用铝金属制品。铂自18世纪发现,自19世纪末才进入了贵金属行列并逐步应用到金属首饰中。
贵金属制品的标记也对珠宝的年代鉴定有所帮助。比如数百年来英国一直在金银制品上标记其金银的纯度,甚至直接标记其制造年代。1854年英国出台政策,含金量可以降低到9K、12K或15K,再高的纯度可以到18K或22K;1932年英国取消了12K、15K的含金量标准,取而代之的是14K。1906年美国通过了国家标印法案,将纯银的标准由900提高到928,并以标记“Standard”或“Coin”为纯银。在1975年以前对铂金属的含量没有明确规定。鉴定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鉴定贵金属的年代。
2.翡翠的年代鉴定
翡翠自从明代中后期由马班携带进入中国,短短只有几百年历史,稍微有点年代的翡翠,主要集中在清代中晚期以后,到了1980年前后,翡翠开始出现经人工注胶染色的工艺品,俗称“B加C货”,这种经人工处理的翡翠,时间一长,有机物会老化,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值得收藏,“B加C货”的鉴定是珠宝鉴定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不赘述。现在,翡翠饰品在中国已经形成成熟的市场,普通老百姓也能消费得起,我们称为“民玉时代”。相对和田玉来说,翡翠开发的时间较晚,年代对其价值的影响较小,但是民间许多爱好翡翠的人士,对于有点年代的翡翠,还是非常钟爱。
总的说来,翡翠饰品的年代对价值的影响不算大,关键一点,还是要看其品相,包括材料的种、水、色要佳,物件要完整,没有残破,没有裂纹,“包浆”厚重,并以皇家藏品为上。
3.宝石的年代鉴定
宝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宝石泛指一切美丽而珍贵的石料,狭义上的宝石专指可用于制作贵重首饰的石料,其具有瑰丽、稀罕和耐久三个特性,具有保值和装饰的作用,并被人们赋予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宝石分许多种材料,不同的材料不仅代表着宝石的价值,也反映着宝石的年代。比如钻石最早于公元前400年在印度发现,并保持着钻石大国的地位。在18世纪20年代巴西发现许多钻石矿,并从印度手里夺走了钻石大国的帽子。到了19世纪,以南非为代表的非洲成为钻石的高产地。这些都对研究钻石的年代鉴定有所帮助。
而宝石的切割和镶嵌技术也对其年代鉴定有所帮助。对于宝石的镶嵌技术,1886年Tiffany&Co.珠宝公司发明了“Tiffany镶嵌”技术,将单粒宝石用托台托举起来以显示其光亮。而隐性镶嵌的技术也给宝石镶嵌带来了一场革命,该方法在宝石底部刻上凹槽,在金属载体上制成轨道让宝石与金属彼此咬合镶嵌。
4.对珍珠和合成材料的年代鉴定
在1893年人们成功培育出来人工养殖珍珠,起初珍珠多是纽扣状或半球状,直到1905年球形珍珠才被培育出来。在一开始美国公众和商界都对人工养殖珍珠采取抵制态度,但是普通消费者无法担负起天然珍珠高昂的价格,也无法抵挡对于美丽和时尚的诱惑,所以人工养殖的珍珠逐步流行开来。有时候人们会以人工养殖的珍珠冒充天然珍珠,这时候就需要对二者进行鉴别。天然珍珠质地细腻,结构均一,珍珠层厚,光泽强,多呈凝重的半透明状,外形多为不规则状,直径较小;养殖珍珠多为圆形,椭圆,水滴形等,人工珍珠层较薄,珠光不及天然珍珠强,表面常有凹坑,质地松散。鉴定者可以根据天然珍珠与人工养殖珍珠的区别进行区分,并进一步判断珍珠的年代。
合成材料也逐步应用到珠宝装饰之中,虽然大多数人对合成材料不是很熟悉,但是这不妨碍鉴定者在其中寻找有用信息鉴别珠宝的年代。长期以来由于天然宝石产量的限制使得其价格高昂,所以人们一直尝试着人工合成宝石。在1877年Edmond Frémy博士发明了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可以人工合成小量的红宝石。1902年维尔纳业法的出现使得大量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宝石晶体成为可能,这种方法主要使用氢氧火焰对已经配置好的原料粉末进行熔融获得宝石晶体。1934年德国人在祖母绿生产中使用了助溶剂开创了助溶剂的使用先河,自此以后助溶剂大量应用到人造宝石的生产上。
5.结语
分析珠宝制作所用的材料和技术可以让鉴定者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心,鉴定者可以根据其对珠宝历史的了解对珠宝的年代进行鉴定。本文着重探讨对珠宝的年代鉴定方法,并列举一些珠宝的材料应用历史和制止技术发展历史,以此对珠宝的年代鉴定方法进行分析。限于篇幅和笔者的知识水平,本文无法将所有对珠宝年代鉴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只希望本文能对珠宝的年代鉴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军,叶东.珠宝科技进步对珠宝鉴定的影响[J].珠宝科技,2002,02:30-34.
[2]何乃华.“模糊”的珠宝鉴定[J].中国宝玉石,2003,03:72-75.
[3]沙拿利.浙江诸暨淡水珍珠和贝壳的结构及其粉末的鉴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