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389-03
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对10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后7周予以精心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患者中,男66例,女38例;年龄19~68岁,平均41±2.8岁。其中髌骨骨折40例、胫骨平台骨折32例、股骨髁上骨折25例、股骨髁间骨折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留置48h止痛。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由于惧怕疼痛或怕影响骨折愈合不好,不敢活动。护理人员术前即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缓愈合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达到促进患肢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1.2.2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术后2~7d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有节律地进行,以髌骨能上下移动为有效。这是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术后2周患者仰卧床上,以臀部为定点,以足跟为动点,来回屈曲膝关节。术后3~6周行主动直腿抬高运动,股四头肌阻抗肌力训练和患肢力量训练,循序渐进,锻炼患肢由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
1.2.3术后早期连续被动运动(CPM)康复锻炼:术后3d内CMP机锻炼,终止角度小于40°,持续锻炼1h,2次/d以后逐渐增加角度5°~10°。术后1周屈膝达到或超过90°。术后第2周角度增大至90°~120°。主、被动运动交替进行,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
1.3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根据Kolmert[1]标准进行评定: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120°,无疼痛和成角、短缩<1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90°,无或偶有轻痛,有轻微成角,短缩<2cm;可:伸直受限<10°,活动范围>60°,常有微痛、内外成角<10°,短缩<2cm;差:伸直受限≥10°,活动范围<60°,疼痛稍明显,内外成角>10°、短缩>2cm。
2结果
10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3%。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重要滑膜关节,在下肢承重、运动等多种功能中起主要作用。良好的稳定性、正常的活动度及无痛是膝关节发挥正常功能的决定因素。长时间的固定极易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或强直,最终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原始创伤造成关节面损伤,而骨折后的制动则使上述因素更加恶化[3]。早期活动关节有利点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锻炼难度不大,可快速恢复功能。缺乏运动和负重的刺激,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的营养受影响。制动后肌肉发生萎缩,肌力下降。下肢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康复特点是早期活动和延迟负重,若固定稳定,建议使用CPM,可增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4]。作者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除锻炼关节活动外,中、后期需指导下逐渐负重活动,还应包括全身血循环、心、肺功能的锻炼等,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Kolmert I,Wullf K.Epide 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Acta Orthop Scand,1982,53(6):957-967
[2]Li YR,Chen XW,Fan Y,et al.The therapy of paraffin wax and joint mobilization for dysfunction of knee joint.Zhong Guo Linchuang Kangfu(Chin J Clin Rehabil),2001,5(6):100
[3]荣国威,王承武,主编.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8
[4]黄晓春.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疗效分析.中国康复医学,2000,15(2):81
(收稿日期2013-04-11)(编辑杜春林)
2006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对10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后7周予以精心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患者中,男66例,女38例;年龄19~68岁,平均41±2.8岁。其中髌骨骨折40例、胫骨平台骨折32例、股骨髁上骨折25例、股骨髁间骨折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留置48h止痛。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由于惧怕疼痛或怕影响骨折愈合不好,不敢活动。护理人员术前即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缓愈合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达到促进患肢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1.2.2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术后2~7d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有节律地进行,以髌骨能上下移动为有效。这是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术后2周患者仰卧床上,以臀部为定点,以足跟为动点,来回屈曲膝关节。术后3~6周行主动直腿抬高运动,股四头肌阻抗肌力训练和患肢力量训练,循序渐进,锻炼患肢由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
1.2.3术后早期连续被动运动(CPM)康复锻炼:术后3d内CMP机锻炼,终止角度小于40°,持续锻炼1h,2次/d以后逐渐增加角度5°~10°。术后1周屈膝达到或超过90°。术后第2周角度增大至90°~120°。主、被动运动交替进行,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
1.3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根据Kolmert[1]标准进行评定: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120°,无疼痛和成角、短缩<1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90°,无或偶有轻痛,有轻微成角,短缩<2cm;可:伸直受限<10°,活动范围>60°,常有微痛、内外成角<10°,短缩<2cm;差:伸直受限≥10°,活动范围<60°,疼痛稍明显,内外成角>10°、短缩>2cm。
2结果
10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3%。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重要滑膜关节,在下肢承重、运动等多种功能中起主要作用。良好的稳定性、正常的活动度及无痛是膝关节发挥正常功能的决定因素。长时间的固定极易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或强直,最终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原始创伤造成关节面损伤,而骨折后的制动则使上述因素更加恶化[3]。早期活动关节有利点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锻炼难度不大,可快速恢复功能。缺乏运动和负重的刺激,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的营养受影响。制动后肌肉发生萎缩,肌力下降。下肢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康复特点是早期活动和延迟负重,若固定稳定,建议使用CPM,可增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4]。作者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除锻炼关节活动外,中、后期需指导下逐渐负重活动,还应包括全身血循环、心、肺功能的锻炼等,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Kolmert I,Wullf K.Epide 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Acta Orthop Scand,1982,53(6):957-967
[2]Li YR,Chen XW,Fan Y,et al.The therapy of paraffin wax and joint mobilization for dysfunction of knee joint.Zhong Guo Linchuang Kangfu(Chin J Clin Rehabil),2001,5(6):100
[3]荣国威,王承武,主编.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8
[4]黄晓春.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疗效分析.中国康复医学,2000,15(2):81
(收稿日期2013-04-11)(编辑杜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