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命题作文
1 单字题
(1)命题方式探微:所谓“单字题”,就是指文题是一个字,比如,名词单字题“书”、“路”、“桥”,动词单字题“读”、“问”、“看”,形容词单字题“忙”“杂”“新”,等等。单字题的写作范围明确,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但也增加了考生审题时犯错误的机会,所以要慎重审题。
(2)审题思路点拨:写独字题作文,要注意这个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写作时,要么写它的本来意义,要么写它的比喻意义,要么写它的引申意义,只要抓住一点就行,这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读”,可写它的本来意义“读书”,也可写它的比喻意义“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在“读”的后面加上了适当的宾语(或在其前后分别加上适当的词语),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2 双字题
(1)命题方式探微:所谓“双字题”,指文题是一个双字词。这类文题写作范围较大,题旨不够明朗,比如,“蜡烛”、“习惯”、“幸福”、“攀登”等。双字题虽然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此也容易让考生产生偏读甚至是误读,所以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便成为写此好类作文的关键。
(2)审题思路点拨:双字胚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双字题往往条件少,题意隐蔽空泛,审题时,在不改变原题意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足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写《变化》,有位同学就在“变化”的前面补足一个新因素“奶奶的”,这样题旨就明白多了,然后他就选取“奶奶的变化”这个角度,写奶奶从看不惯年轻人跳迪斯科到上街加入老年人秧歌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再如,写《心愿》,可选取“我的心愿”、“老师的心愿”等角度来取材立意。
3 短语题
(1)命题方式探微:短语题就是题目以短语形式出现,例如“一件小事”、“激动人心的时刻”、“用心看世界”、“风雪路上”、“我学会了关心别人”等。一般说来。在单字题、双字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上适当的修饰或补充成分,就变成了短语题,比如,在单字题“看”的前面添加状语“用心”,在后面添加宾语“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短语题“用心看世界”。短语题由于其有一定的修饰补充成分,所以它的题旨相对比较明朗。
(2)审题思路点拨:遇到短语题,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审题时是否需要增补其它成分。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题,一般不用增补。记叙性文题则不同,除部分题目如“她有一颗纯真的心”之类外,相当数量的文题需要先增补必要的成分才能进行审题,这是因为,短语充当题目。外延一般较大,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则很难把文章写具体。如果是动宾式短语,要补上主语,如“看电影”,可补“我”、“我们”、“张叔叔”等。如果是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式短语,需要补上谓语,如“邻居家的小男孩”,可补“不听话”、“真淘气”、“很聪明”等。如果是修饰性的偏正式短语,多数情况下既要增补主语,又要增补谓语,如“幸福的家“可补成“她有一个幸福的家”。
4 句子题
(1)命题方式探微:句子题,即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文体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
(2)审题思路点拨:结构较复杂的长句,由于其修饰补充成分较多。审题的难度就大些,例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同学”这个宾语点明记叙的对象,“女”字表明这个“同学”是女的,而不是男的。“一个”点明“同学”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多个。“最近”限定时间范围,说明这个“同学”不是过去来的,也不是将要来。“我班”二字,提供了空间范围,说明这个“同学”不是来到别的班。题目中的“了”字,不是可有可无,它表示这个“同学”已经来到我班,而不是尚未来到我班或将要来到我班,倘若把“了”字改换为“的”字,题目的语法结构都会发生变化。相比较而言,像“我的妈妈”、“风筝是这样制作的”“有志者事竞成”等,题意简明,审题时曲折少,省力些。
二、半命题作文
1 命题方式探微: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即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_______的滋味”。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如,“我不依恋_______”,文题前有温馨的提示:“因为不坚持,天空中的云才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依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流不息。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1 命前半题,如,给我一个_______。2 命后半题,如,的瞬间。3 命中间部分,如,_______真_______。4 命首尾部分,如,当我面对_______的时候。
2 审题思路点拨: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轻率从事,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以及前后的提示和要求,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来补充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2)选词补题要力避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应打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一要求异求新,二要避俗求新,三要避生求新,这样你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3)选词切忌大而空,没有实实在在的“着落点”,比如,写“感悟
”,如果选择“大自然”、“人生”这一类的词语,写起来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从小处切人,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三、材料作文
1 命题方式探微: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命题者给出一则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要求作文。中考与高考材料作文有所不同,高考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命题进行写作,而中考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或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命意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2 审题思路点拨:这里重点谈谈“命意作文”的审题思路。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图画式材料有深刻的寓意), 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所以材料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那么怎样审材料呢?首先,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其次要找准突破口,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审材料的突破口,关键词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果是图画材料,因为它没有点题句,也没有提示语,这就要看清楚这幅漫画夸张了什么、变形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然后从中悟出图画的寓意,若是几幅图画,这就要根据图画内容前后的关系来把握其寓意了。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求准,就是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不可脱离材料: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发人之所未发,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新”字上下功夫。
四、话题作文
1 命题方式探微: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特点,一般不限文体。话题作文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十要求。话题作文的主胚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提示语”在材料语和话题之间,对材料内容进行诠释或引发,暗示考生要注意的某些问题,以减小考生审题上的难度。“话题”对写作范围进行限制。“要求”往往对写作作出一定的限制。话题作文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内容的宽泛性,二是文体的多样性。三是写法的灵活。
2 审题思路点拨:话题作文一般不设置审题障碍,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但是,淡化审题并不是不需要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分四步走:一审“话题”,首先要吃准“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对理解题意有重要作用的字词,这些关键字词是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例如,“我与空间”这个话题。要注意“我”“与”这两个字眼,否则,就有可能把话题变成“我的空间”、“我们与空间”、“我们的空间”。二审“材料”,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表明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命题意图的体现,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三审“提示语”,这是审题的重点,“提示语”是对材料的阐释和对话题的引导,是材料与话题之间的纽带,甚至能够给我们提示一定的作文思路。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特点。在审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作文题中的那些提示语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转折”这个话题作文有这样一个“提示语”:“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这就告诉我们,要在文中表达“所感、所思、所悟”。而不能只是记一件事或叙一次经历了事。四审“要求”,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
1 单字题
(1)命题方式探微:所谓“单字题”,就是指文题是一个字,比如,名词单字题“书”、“路”、“桥”,动词单字题“读”、“问”、“看”,形容词单字题“忙”“杂”“新”,等等。单字题的写作范围明确,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但也增加了考生审题时犯错误的机会,所以要慎重审题。
(2)审题思路点拨:写独字题作文,要注意这个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写作时,要么写它的本来意义,要么写它的比喻意义,要么写它的引申意义,只要抓住一点就行,这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读”,可写它的本来意义“读书”,也可写它的比喻意义“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在“读”的后面加上了适当的宾语(或在其前后分别加上适当的词语),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2 双字题
(1)命题方式探微:所谓“双字题”,指文题是一个双字词。这类文题写作范围较大,题旨不够明朗,比如,“蜡烛”、“习惯”、“幸福”、“攀登”等。双字题虽然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此也容易让考生产生偏读甚至是误读,所以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便成为写此好类作文的关键。
(2)审题思路点拨:双字胚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双字题往往条件少,题意隐蔽空泛,审题时,在不改变原题意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足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写《变化》,有位同学就在“变化”的前面补足一个新因素“奶奶的”,这样题旨就明白多了,然后他就选取“奶奶的变化”这个角度,写奶奶从看不惯年轻人跳迪斯科到上街加入老年人秧歌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人们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再如,写《心愿》,可选取“我的心愿”、“老师的心愿”等角度来取材立意。
3 短语题
(1)命题方式探微:短语题就是题目以短语形式出现,例如“一件小事”、“激动人心的时刻”、“用心看世界”、“风雪路上”、“我学会了关心别人”等。一般说来。在单字题、双字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上适当的修饰或补充成分,就变成了短语题,比如,在单字题“看”的前面添加状语“用心”,在后面添加宾语“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短语题“用心看世界”。短语题由于其有一定的修饰补充成分,所以它的题旨相对比较明朗。
(2)审题思路点拨:遇到短语题,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审题时是否需要增补其它成分。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题,一般不用增补。记叙性文题则不同,除部分题目如“她有一颗纯真的心”之类外,相当数量的文题需要先增补必要的成分才能进行审题,这是因为,短语充当题目。外延一般较大,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则很难把文章写具体。如果是动宾式短语,要补上主语,如“看电影”,可补“我”、“我们”、“张叔叔”等。如果是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式短语,需要补上谓语,如“邻居家的小男孩”,可补“不听话”、“真淘气”、“很聪明”等。如果是修饰性的偏正式短语,多数情况下既要增补主语,又要增补谓语,如“幸福的家“可补成“她有一个幸福的家”。
4 句子题
(1)命题方式探微:句子题,即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文体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
(2)审题思路点拨:结构较复杂的长句,由于其修饰补充成分较多。审题的难度就大些,例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同学”这个宾语点明记叙的对象,“女”字表明这个“同学”是女的,而不是男的。“一个”点明“同学”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多个。“最近”限定时间范围,说明这个“同学”不是过去来的,也不是将要来。“我班”二字,提供了空间范围,说明这个“同学”不是来到别的班。题目中的“了”字,不是可有可无,它表示这个“同学”已经来到我班,而不是尚未来到我班或将要来到我班,倘若把“了”字改换为“的”字,题目的语法结构都会发生变化。相比较而言,像“我的妈妈”、“风筝是这样制作的”“有志者事竞成”等,题意简明,审题时曲折少,省力些。
二、半命题作文
1 命题方式探微: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即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_______的滋味”。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如,“我不依恋_______”,文题前有温馨的提示:“因为不坚持,天空中的云才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依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流不息。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1 命前半题,如,给我一个_______。2 命后半题,如,的瞬间。3 命中间部分,如,_______真_______。4 命首尾部分,如,当我面对_______的时候。
2 审题思路点拨: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轻率从事,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以及前后的提示和要求,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来补充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2)选词补题要力避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应打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一要求异求新,二要避俗求新,三要避生求新,这样你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3)选词切忌大而空,没有实实在在的“着落点”,比如,写“感悟
”,如果选择“大自然”、“人生”这一类的词语,写起来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从小处切人,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三、材料作文
1 命题方式探微: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命题者给出一则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要求作文。中考与高考材料作文有所不同,高考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一般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命题进行写作,而中考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扩写材料,或根据材料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或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命意作文”)。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2 审题思路点拨:这里重点谈谈“命意作文”的审题思路。由于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图画式材料有深刻的寓意), 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所以材料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那么怎样审材料呢?首先,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切不可断章取义,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其次要找准突破口,材料的关键词句是审材料的突破口,关键词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果是图画材料,因为它没有点题句,也没有提示语,这就要看清楚这幅漫画夸张了什么、变形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然后从中悟出图画的寓意,若是几幅图画,这就要根据图画内容前后的关系来把握其寓意了。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求准,就是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不可脱离材料: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发人之所未发,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新”字上下功夫。
四、话题作文
1 命题方式探微: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特点,一般不限文体。话题作文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十要求。话题作文的主胚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提示语”在材料语和话题之间,对材料内容进行诠释或引发,暗示考生要注意的某些问题,以减小考生审题上的难度。“话题”对写作范围进行限制。“要求”往往对写作作出一定的限制。话题作文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内容的宽泛性,二是文体的多样性。三是写法的灵活。
2 审题思路点拨:话题作文一般不设置审题障碍,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但是,淡化审题并不是不需要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分四步走:一审“话题”,首先要吃准“话题”的含义,一般说来,“话题”中总会出现对理解题意有重要作用的字词,这些关键字词是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例如,“我与空间”这个话题。要注意“我”“与”这两个字眼,否则,就有可能把话题变成“我的空间”、“我们与空间”、“我们的空间”。二审“材料”,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表明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命题意图的体现,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三审“提示语”,这是审题的重点,“提示语”是对材料的阐释和对话题的引导,是材料与话题之间的纽带,甚至能够给我们提示一定的作文思路。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特点。在审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作文题中的那些提示语言,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转折”这个话题作文有这样一个“提示语”:“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这就告诉我们,要在文中表达“所感、所思、所悟”。而不能只是记一件事或叙一次经历了事。四审“要求”,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