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是时候谈谈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了》。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嫁到国外的年轻妈妈,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一家餐厅用餐,巨大的餐厅里坐满了各种肤色的客人,其他的孩子都在安静地用餐,只有三个8~10岁的中国孩子在整个进餐过程中“你追我赶,大呼小叫,一圈一圈地转着满地跑”,引得整个餐厅的客人“都往这里翻白眼”。对此,作者痛心疾呼:“为什么没有父母可以言传身教地让孩子学习一下教养?”
关于教养,旅美作家蔡真妮曾说过:“我们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但有原则的爱。这个原则就是必须让孩子懂得基本的规矩和礼貌,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金利波看来,这个原则还包括自律。而她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制订计划”和“完成计划”。如果说制订计划是为孩子树立目标和方向,那么脚踏实地、有步骤地执行计划则是一个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过程。
“不过,孩子终归是孩子,很多时候他的计划做得完美无缺,但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这就说明,他的自律能力还不强。”有一次,金利波下班回家,儿子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坐在自己房中写作业,而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有些沮丧和焦虑。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儿子回家后贪看电视剧《亮剑》,早就将写作业的计划忘在了脑后,直到妈妈回来,他才关上电视机。
“听到这里,我并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勃然大怒,而是心平气和地问道,‘你电视看完了吗?’见儿子摇了摇头,我又问道,‘我干扰你了吗?’儿子点了点头。”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金利波叙述起来,却宛若发生在眼前。
“那么,我陪你一起看,看完了你再写作业,然后妈妈做饭,好不好?”就这样,母子俩像一对亲密的朋友一样,坐在沙发上看完了一集《亮剑》。电视一结束,儿子便从沙发上站起来,自觉地回到房中写作业。
饭后,金利波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道:“你看,你现在放学回来正好有这么一个好的电视剧,如果你真的很想看,我们也可以进行计划上的调整,先看电视,然后写作业,你能做到吗?”
“我试试吧。”儿子肯定地回答。
关于这件事,金利波总结道:“生命是自己的,要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受益一辈子。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是小升初还是中考甚至出国留学,金利波都没有太为儿子的学业操过心,她认为,这与孩子从小通过计划养成的自律意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关于教养,旅美作家蔡真妮曾说过:“我们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但有原则的爱。这个原则就是必须让孩子懂得基本的规矩和礼貌,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金利波看来,这个原则还包括自律。而她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制订计划”和“完成计划”。如果说制订计划是为孩子树立目标和方向,那么脚踏实地、有步骤地执行计划则是一个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过程。
“不过,孩子终归是孩子,很多时候他的计划做得完美无缺,但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这就说明,他的自律能力还不强。”有一次,金利波下班回家,儿子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坐在自己房中写作业,而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有些沮丧和焦虑。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儿子回家后贪看电视剧《亮剑》,早就将写作业的计划忘在了脑后,直到妈妈回来,他才关上电视机。
“听到这里,我并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勃然大怒,而是心平气和地问道,‘你电视看完了吗?’见儿子摇了摇头,我又问道,‘我干扰你了吗?’儿子点了点头。”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金利波叙述起来,却宛若发生在眼前。
“那么,我陪你一起看,看完了你再写作业,然后妈妈做饭,好不好?”就这样,母子俩像一对亲密的朋友一样,坐在沙发上看完了一集《亮剑》。电视一结束,儿子便从沙发上站起来,自觉地回到房中写作业。
饭后,金利波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道:“你看,你现在放学回来正好有这么一个好的电视剧,如果你真的很想看,我们也可以进行计划上的调整,先看电视,然后写作业,你能做到吗?”
“我试试吧。”儿子肯定地回答。
关于这件事,金利波总结道:“生命是自己的,要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受益一辈子。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是小升初还是中考甚至出国留学,金利波都没有太为儿子的学业操过心,她认为,这与孩子从小通过计划养成的自律意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