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教育活动看作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的教学模式。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提升初中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把互动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突出互动的价值,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科学;互动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内容进行合理渗透,通过互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学习规律,找准学生互动学习的切入点,有效提升初中生学习能力。互动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的应用要注重发挥互动的教学优势,通过问题设置、回应质疑、竞选案例、合作探究、拓展应用的方式开展有效互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策略。
一、 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必要性
初中科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因素,习惯按照自身理解和认知推进课堂教育工作,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在客观上导致学生科学知识学习面临课程进度跟不上、课程理论不理解、课程内容不熟悉等问题。互动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解决学生科学学科探索与求知问题。
二、 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的策略
(一)预设问题,引入互动话题
初中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问题预设优势,通过问题预设方式引入互动话题,提升初中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初中科学学科问题的预设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分布,通过问题预设的方式快速调动学生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实现学生知识学习的逐步引导,展开话题讨论,构建互动课堂。
以《动物的生长时期》为例,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可以预设问题:“读图1-22,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青蛙的生活史并与同学讨论完成表1-2蝌蚪与成蛙的不同。”教师预设问题以后,将青蛙从蝌蚪到成蛙的过程交给学生来完成,自然引入了互动话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将蝌蚪与成蛙进行对比,包括生活环境对比、运动器官对比、运动方式对比、呼吸器官对比,在总结时自然会互相讨论和寻找不同生成时期蛙的名称,而且也会对蛙进行详细对比,了解青蛙的生活史和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生活习性。通过快速读图的方式,学生很快就了解了青蛙的生长时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青蛙不同生长发育顺序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问题预设的方式,教师可以实现快速导入话题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讨论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能力,完成科学内容的学习任务。
(二)回应质疑,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回应学生质疑。初中生在科学学科实践过程中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的内容有了自己的设想,而学生的想法与教材内容产生冲突时,学生第一反应会质疑教材内容进而产生科学学科的抵触心理。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解决学生疑问,提升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以《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初中生对于水污染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而且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生活用水更多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很少会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源,因此会对于水资源污染防治存在一些疑虑。如部分学生认为水污染只是小部分,不会对整个水资源进行破坏,有的甚至认为水污染并不存在,而是学校为了让自己节省水而编造的理由。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解决学生质疑,如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水源进行调查,了解水质情况,通过实践与调查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实践体会,在分享过程中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以及资源保护的价值,提升初中生对水资源保护的主动意识。
教师在科学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和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采取多种解决策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和学习,提升初中生科学素养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精选案例,实施有效互动
初中科学互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精选案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炼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互动内容,实施有效互动、避免无效互动,真正发挥互动的价值。案例选择既要贴合初中科学实验的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贴近学生已有知识与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互动,不断在科学教材中精选教案。
以《透镜和视觉》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视觉的形成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中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展示了眼睛在看近处物体和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晶状体的变化,从照相机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基于学生用眼健康意识和保护眼睛的需要,教师可以作为精选案例进行有效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完成视觉的形成和看远处、近处物体时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近视眼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戴眼镜以后眼睛看物体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通过问题引申方式进行有效互动。近视眼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在生活中常见,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主要討论近视眼看远处时睫状肌和晶状体的情况变化,如有的学生认为是睫状肌不放松,有的学生认为晶状体变薄了,而戴眼镜之所以会实现远处物体进入眼睛当中是利用了凹透镜的原理,通过聚光方式将投影放在前面,实现看清的目标;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针对近视眼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考量和讨论,明确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以及戴眼镜以后会看清的原理,从而强化了对眼睛的认识,也提高了保护眼睛的自我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选案例要注重贴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分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案例,不断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四)合作探究,实现有效教学
初中科学互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实施有效互动必须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交流意识。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于引导,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进行指导,在互动体验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有效教学。
以《大气层》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将每一层的高度、大气质量内容和特点进行自主讨论和学习,如对流层在两地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为有效的特征是强烈的对流运动,通过整理不同大气层的分布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组内互相整理、互相交流与学习可以很快掌握大气层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强化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而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度干预,也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合作探究是互动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和条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探索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学习模式和成长规律,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意识。
(五)拓展应用,延伸课堂教学
初中科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因此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应用,延伸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探索求知欲望。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某一科学理论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实现课堂有效延伸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与意识。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和建立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以后利用科学知识进行拓展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的教学延伸,实现有效教学目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互动条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拓展应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實际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探索与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应用,发挥小组合作、第二课堂的优势实现头脑风暴,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的教学策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探索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与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求知欲望。互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断为学生互动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理互动,在交流中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伍阔伦.提升初中科学分析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以“大气压强”为例[J].新课程,2020(41):204-205.
[2]张夫坚.巧设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谈初中科学课堂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20(17):1-2 128.
[3]石琴梅.探讨问题意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125.
[4]陈玉丹.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4):85 87.
[5]周云.基于生态课堂在初中科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以《透镜和视觉》一课时为例[J].天津教育,2019(21):77-79.
[6]陈伟新.以“问题 ”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空中课堂”提质增效:以初中科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20(8):70-72.
[7]李萍.巧用三字诀,提升有效性: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0(41):180-181.
作者简介:
朱桂芬,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互动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内容进行合理渗透,通过互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学习规律,找准学生互动学习的切入点,有效提升初中生学习能力。互动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的应用要注重发挥互动的教学优势,通过问题设置、回应质疑、竞选案例、合作探究、拓展应用的方式开展有效互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策略。
一、 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必要性
初中科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究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因素,习惯按照自身理解和认知推进课堂教育工作,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在客观上导致学生科学知识学习面临课程进度跟不上、课程理论不理解、课程内容不熟悉等问题。互动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解决学生科学学科探索与求知问题。
二、 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的策略
(一)预设问题,引入互动话题
初中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问题预设优势,通过问题预设方式引入互动话题,提升初中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初中科学学科问题的预设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材内容的分布,通过问题预设的方式快速调动学生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实现学生知识学习的逐步引导,展开话题讨论,构建互动课堂。
以《动物的生长时期》为例,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可以预设问题:“读图1-22,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青蛙的生活史并与同学讨论完成表1-2蝌蚪与成蛙的不同。”教师预设问题以后,将青蛙从蝌蚪到成蛙的过程交给学生来完成,自然引入了互动话题;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将蝌蚪与成蛙进行对比,包括生活环境对比、运动器官对比、运动方式对比、呼吸器官对比,在总结时自然会互相讨论和寻找不同生成时期蛙的名称,而且也会对蛙进行详细对比,了解青蛙的生活史和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生活习性。通过快速读图的方式,学生很快就了解了青蛙的生长时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青蛙不同生长发育顺序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问题预设的方式,教师可以实现快速导入话题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讨论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能力,完成科学内容的学习任务。
(二)回应质疑,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回应学生质疑。初中生在科学学科实践过程中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的内容有了自己的设想,而学生的想法与教材内容产生冲突时,学生第一反应会质疑教材内容进而产生科学学科的抵触心理。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解决学生疑问,提升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以《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初中生对于水污染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而且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生活用水更多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很少会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源,因此会对于水资源污染防治存在一些疑虑。如部分学生认为水污染只是小部分,不会对整个水资源进行破坏,有的甚至认为水污染并不存在,而是学校为了让自己节省水而编造的理由。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解决学生质疑,如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水源进行调查,了解水质情况,通过实践与调查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实践体会,在分享过程中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以及资源保护的价值,提升初中生对水资源保护的主动意识。
教师在科学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和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采取多种解决策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和学习,提升初中生科学素养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精选案例,实施有效互动
初中科学互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精选案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炼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互动内容,实施有效互动、避免无效互动,真正发挥互动的价值。案例选择既要贴合初中科学实验的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贴近学生已有知识与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互动,不断在科学教材中精选教案。
以《透镜和视觉》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视觉的形成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中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展示了眼睛在看近处物体和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晶状体的变化,从照相机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基于学生用眼健康意识和保护眼睛的需要,教师可以作为精选案例进行有效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完成视觉的形成和看远处、近处物体时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近视眼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戴眼镜以后眼睛看物体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通过问题引申方式进行有效互动。近视眼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在生活中常见,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主要討论近视眼看远处时睫状肌和晶状体的情况变化,如有的学生认为是睫状肌不放松,有的学生认为晶状体变薄了,而戴眼镜之所以会实现远处物体进入眼睛当中是利用了凹透镜的原理,通过聚光方式将投影放在前面,实现看清的目标;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针对近视眼的内容进行了充分考量和讨论,明确了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以及戴眼镜以后会看清的原理,从而强化了对眼睛的认识,也提高了保护眼睛的自我意识,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选案例要注重贴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分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案例,不断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四)合作探究,实现有效教学
初中科学互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实施有效互动必须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交流意识。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于引导,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进行指导,在互动体验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有效教学。
以《大气层》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将每一层的高度、大气质量内容和特点进行自主讨论和学习,如对流层在两地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为有效的特征是强烈的对流运动,通过整理不同大气层的分布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组内互相整理、互相交流与学习可以很快掌握大气层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强化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而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度干预,也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合作探究是互动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和条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探索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学习模式和成长规律,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意识。
(五)拓展应用,延伸课堂教学
初中科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因此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应用,延伸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探索求知欲望。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某一科学理论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实现课堂有效延伸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与意识。
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和建立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以后利用科学知识进行拓展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的教学延伸,实现有效教学目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互动条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拓展应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實际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探索与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应用,发挥小组合作、第二课堂的优势实现头脑风暴,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的教学策略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探索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与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求知欲望。互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断为学生互动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理互动,在交流中实现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伍阔伦.提升初中科学分析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以“大气压强”为例[J].新课程,2020(41):204-205.
[2]张夫坚.巧设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谈初中科学课堂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20(17):1-2 128.
[3]石琴梅.探讨问题意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125.
[4]陈玉丹.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4):85 87.
[5]周云.基于生态课堂在初中科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以《透镜和视觉》一课时为例[J].天津教育,2019(21):77-79.
[6]陈伟新.以“问题 ”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空中课堂”提质增效:以初中科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20(8):70-72.
[7]李萍.巧用三字诀,提升有效性: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0(41):180-181.
作者简介:
朱桂芬,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