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改革?
对于什么是改革,很多史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表述不同,但内容的本质是有共同之处的,都认为社会改革是当政者,或者说统治阶级的核心集团为缓解社会矛盾,而实行体制变革及政策、制度的调整,以推进社会制度完善和发展的行为方式。[1]
改革就是“变”,是“不变”中的“变”,不变的是原有的政治体制,变的是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局部的调整,不是彻底的颠覆。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秩序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调整。[2]
改革的时间性——改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会发生变化,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改革的政策也不会相同。
改革的地域性——改革的模式不是可以完全复制的,每个地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历史背景、文化认同、价值理念等等,所以改革不能照搬照抄,要有其独特性。
所以讨论改革成败,一定要置于大的时代背景和大语境下来讨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不同的。
二、中国古代的改革
战国最成功的改革就是商鞅变法,颁布“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等措施,增强了国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背景下进行的改革,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诸侯混战,各国都要用尽各种办法来增强国力,增强统治,使国家和自己统治长久。所以迫切需要改革。而由于当时贵族势力强大,根基深厚,所以商鞅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和严格的标准来改革。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奖励军功的政策直接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说明,改革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因为社会存在着很多阶级或阶层,每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诉求都不同甚至出现对立,所以改革并不能符合每个人的利益,所以在大背景下,符合当时社会的迫切需要,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统治者增强皇权,那么改革就是成功的。
三、当代最伟大的成就——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党犯了20年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经过“文革”十年动乱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从50年代后期开始就很少改善。我国要迅速发展经济已经迫在眉睫。于是在1978年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在经济方面,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局部的调整。
处于不同的历史时代,改革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经济上: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上: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政治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2016年2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着眼点放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改革中应该将人民放在首位,充分考虑是否能使人民受益。
1、从物质方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例如:建立经济特区,开展对外贸易,使经济特区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人们生活逐渐富裕,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提升,比如:旅游、文娱活动等,并且通过先富带动后富,辐射全国。
2、解决人民切实关心的问题。例如:医疗、教育、食品卫生、空气环境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最相关,也是最实际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成功且有意义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也出现了资源浪费、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但是每一种改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会出现某些方面的小瑕疵,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有解决的现实性,也正在努力解决中。
在不同阶层之间,其成员获取利益的能力、机会和所得利益具有差异性。不过,这种差异又是对立统一的,导致不容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又是共存性和冲突性并存。[3]
而改革开放存在的不同阶层利益暂时是冲突的,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将慢慢得到解决,阶层利益关系会得到共存。
参考文献:
[1]顾奎相.二十年来中国改革史研究述评[J].史學月刊.2003(12).
[2]王福生,陈小丽.大改革[M].金城出版社,2010:6.
[3]张惠峰.阶层利益论[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43.
对于什么是改革,很多史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表述不同,但内容的本质是有共同之处的,都认为社会改革是当政者,或者说统治阶级的核心集团为缓解社会矛盾,而实行体制变革及政策、制度的调整,以推进社会制度完善和发展的行为方式。[1]
改革就是“变”,是“不变”中的“变”,不变的是原有的政治体制,变的是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局部的调整,不是彻底的颠覆。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益关系、社会秩序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进行新的调整。[2]
改革的时间性——改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会发生变化,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改革的政策也不会相同。
改革的地域性——改革的模式不是可以完全复制的,每个地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历史背景、文化认同、价值理念等等,所以改革不能照搬照抄,要有其独特性。
所以讨论改革成败,一定要置于大的时代背景和大语境下来讨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不同的。
二、中国古代的改革
战国最成功的改革就是商鞅变法,颁布“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等措施,增强了国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背景下进行的改革,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诸侯混战,各国都要用尽各种办法来增强国力,增强统治,使国家和自己统治长久。所以迫切需要改革。而由于当时贵族势力强大,根基深厚,所以商鞅采取了强硬的手段和严格的标准来改革。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奖励军功的政策直接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说明,改革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因为社会存在着很多阶级或阶层,每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诉求都不同甚至出现对立,所以改革并不能符合每个人的利益,所以在大背景下,符合当时社会的迫切需要,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统治者增强皇权,那么改革就是成功的。
三、当代最伟大的成就——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党犯了20年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经过“文革”十年动乱的破坏,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从50年代后期开始就很少改善。我国要迅速发展经济已经迫在眉睫。于是在1978年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在经济方面,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局部的调整。
处于不同的历史时代,改革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经济上: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上: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政治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2016年2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着眼点放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改革中应该将人民放在首位,充分考虑是否能使人民受益。
1、从物质方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例如:建立经济特区,开展对外贸易,使经济特区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人们生活逐渐富裕,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提升,比如:旅游、文娱活动等,并且通过先富带动后富,辐射全国。
2、解决人民切实关心的问题。例如:医疗、教育、食品卫生、空气环境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最相关,也是最实际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成功且有意义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也出现了资源浪费、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但是每一种改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会出现某些方面的小瑕疵,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有解决的现实性,也正在努力解决中。
在不同阶层之间,其成员获取利益的能力、机会和所得利益具有差异性。不过,这种差异又是对立统一的,导致不容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又是共存性和冲突性并存。[3]
而改革开放存在的不同阶层利益暂时是冲突的,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将慢慢得到解决,阶层利益关系会得到共存。
参考文献:
[1]顾奎相.二十年来中国改革史研究述评[J].史學月刊.2003(12).
[2]王福生,陈小丽.大改革[M].金城出版社,2010:6.
[3]张惠峰.阶层利益论[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