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为对象,回顾了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提出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构建了课程体系,对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为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电子信息领域的人才提供了培养实施计划,为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专业建设;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51-02
  普通高等教育,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以基础科学或技术科学为其主要学科基础的专业教育,是各类专门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办学模式和质量将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和未来。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即专业教育中各类课程设置及其比例关系,课程体系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学校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程度。本文以江苏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为对象,主要论述了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课程体系以及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重点专业建设的背景与基础
  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随后“本科教学工程”确定启动重点抓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抓基础,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标准;二是抓龙头,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三是抓保障,推进优质资源建设共享;四是抓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五是抓关键,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先后申报了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第二批);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入选。总观“本科教学工程”及其各类项目的目标要求,共同和核心的内容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形成服务方向明确、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自身优势的人才培养结构,对工科专业更要突出提高和强化工科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这就引导和要求高等学校必须打破封闭的办学模式,走出去、引进来,开放办学,积极探索和企业、行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立课程体系,特别是企业的工程实践训练,以培养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类型、多层次和紧缺型人才。
  二、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重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13年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华盛顿协议》的成员,我国的人才培养需要逐步符合国际通用要求。工程的本质特点是综合、集成和创新。高等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作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业教育。一个现代工程师,应当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和素养。以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技术科学为主要学科基础,并掌握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优秀个人品质、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作为工科门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电子信息或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工程师,是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强,获得必要的电子、电气工程师训练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电子信息或电气自动化领域的生产、工程第一线从事相关的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测试、运行、维护、营销和管理等工作。
  2.课程设置思路
  课程设置使其所培养的人才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个人品德修养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这是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的立足点。[1]为主动适应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需求,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优秀后备工程师(应用型工程师)为人才目标,以工程技术知识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保障,以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为关键,积极探索有效的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贯彻现代工程教育观: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并重且一体化,依据现代社会对现代工程师应具有的素质要求设置课程,构建了“公共基础平台+专业类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和为期1年的企业实践培养方案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组织与管理形式。这也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思路和要求,通过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在保证共同的、较宽的学科基础前提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进行分流培养。这样,既可以增强毕业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又能够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三、重点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规格要求,课程设置基于下述四个方面:
  思想素质:政治理论课程,品德修养、法律知识,军事理论与训练等课程。
  文化素质: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思维科学方法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语言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流沟通的知识和能力、工程技术经济和工程(企业)管理知识以及历史、文学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素质:包括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与专业领域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科学基础课程及拓宽口径的相关课程,由专业理论课、工程技术专业课和工程基本技能课程组成的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能力课程。
  身心素质:包括体育和心理课程。获得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形成良好的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获得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能够自行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情绪,积极向上向善。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三个专业同属于原电气信息类,它们应具有共同的公共基础或者称为通识教育基础,相同的由电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硬技术组成的专业类工程技术基础平台课程。通识教育基础、专业类工程技术基础平台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类课程按类设置进行人才培养。为体现不同专业的人才区别,保证特色,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工程专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专业发展的基本和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教育只有将育人、生产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结合起来,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才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最终实现着力提高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训练企业实践为主线。基于此,笔者构建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企业工程实践教学方案如表1和表2所示。
  四、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各门课程虽然有其独立性和完整性,但是所有课程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与实现。将品德教育、个人修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贯穿于所有课程。
  第二,课程教学的执行者是广大的教师,虽然教师参与了课程体系的制订工作,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工程教育观念,投身于企业的工程实践锻炼,解决企业技术问题,提升自身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为课程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第三,在明确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决定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实现课程的目标、地位和作用提供依据,为达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提供保证。
  第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和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应用型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创新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全面合作,聘任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导师,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
  第五,开放办学,整合校内外的技术、人力资源、设备与资金等,建设面向专业类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工程实践训练课程提供实践场所,为实现实践课程的目标、地位和作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光斗,王冀生.中国高等工程教育[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刘翠枝)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传统PLC课程中学生学习被动、实践内容更新慢、无法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弊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健全科学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现了理论学习、SRTP式实践训练和课外创新活动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实际为主导,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SRTP式实践教学;PLC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根据“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针,针对现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问题,提出“三个注重”的教改目标,即注重整体、注重通识、注重工程。在此指导下,充分结合电子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特点,开设面向工科大学生的通识型选修课“模块化电子系统设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置的模块演练和系统综合,帮助学生建立对电子系统的感性体验,领会系统视角与模块分解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学以致用,
期刊
摘要:市场营销(电力方向)专业的兴办是电力市场变革的产物,是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专业打造专业特色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在分析市场营销(电力方向)专业目前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学生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管理等专业建设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营销;就业;课程设置;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高校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一种督管、督教、督学的三位一体两级督导管理模式。二级督导没有固定模式,存在分工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内涵督导为主体的二级学院督导方式,明确二级督导在两级督导模式过程中的定位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二级督导;专业督导;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
期刊
摘要: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结合“自动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教育的实施,讨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取得了较高水平和实用价值的创新实践教育成果。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67-02  高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日趋复杂和思想意识的日趋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入党积极性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接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特点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准确把握大学生接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思维特征,做好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善于利用网络在传播多元化社会思潮中的作用,是积极应对的有效策略。  
期刊
摘要:随着投资方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造价控制严格,费用日渐透明化,暴利时代已成为历史。如何在有限的利润范围内,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控制成本,这是施工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分包;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105-02  电网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社会、政府和公众关注
期刊
摘要:标准化是一种管理模式及行为模式的转变,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员工习惯的阻力。通过对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标准执行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标准执行的行为文化的内涵,运用企业文化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组织行为理论以及系统理论,探讨了标准执行的生命周期与员工标准执行的行为特点,提出了通过员工细分、角色定位打造标准执行的行为文化以提升电力企业标准执行力的策略。  关键词:标准化;企业文化建设;行为文
期刊
摘要:隐喻以短语或句子的形式大量运用于中美商务谈判,谈判人员想要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主要观点,就需要准确译出英语隐喻的内涵意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中美商务谈判中隐喻的汉译方法,运用言语交际的明示—推理模式分析口译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留隐喻形象、保留隐喻形象并释义、更改或舍弃隐喻形象等英语隐喻的口译方法。  关键词:关联理论;商务谈判;隐喻;口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
期刊
摘要: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涉及系统接线、电压等级、绝缘水平、通信干扰、接地保护方式等方面,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为了能够在选择接地方式之前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分析,而不是依靠经验做法,或是纯粹的理论分析,使用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针对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建立了仿真模型,进行三种方式下的仿真并分析结果,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PSCAD仿真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