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晓露老师与其他教师一样,在实验翻转课堂之前,跳不出种种“不放心”:学生自己回去看视频,他们会看吗?那些不看的学生课堂上怎么会做题目呢?如果我不讲这个问题,他们能会吗?学生会不会学得不透彻呢?
尝试翻转课堂之后,她发现那些传统的“不放心”都变得多余。原因在于:一方面,自主学习唤醒了学生内心潜藏着的学习责任感;另一方面,教师在自主学习背景下,教学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讲课的脚本,而是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使之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于是我们发现,在微课程教学法视域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淡化了、消失了,而是更加重要了,虽然表面上几乎很难察觉。
注意看马晓露老师为学生课前学习设计的任务单,就能发现端倪。
任务二:圆是怎样画出来的?有没有什么诀窍?用圆规在下面画2个圆,并在你认为画得最好的那个圆中涂上颜色。
我们注意到,马晓露在学习任务栏目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微视频去完成任务。任务二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视频中“圆是怎样画出来的”方法上,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诀窍,这样就能实现学生已有经验与视频技法的沟通,从而自己发现画圆的奥妙。画好之后,还要为“画得最好的那个圆”涂上颜色,这样就把学习与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展评价能力,体验成就感,学生自然会对新知识的学习格外上心。
任务三: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圆的半径?什么是圆的直径?在上面所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个任务直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仍然采取问题导向方式,引导学生“明理”以达“通达”。从中可以发现,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任务,主要的不是在学习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去检测学生学习之后才能产生的成效,而是用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虽然每位学生完成学习的时间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能在明了之后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在这个基础上,任务四、任务五开始层层递进: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圆有多少条半径?每一条半径是不是一样长?圆的直径有几条?每一条直径的长度是不是一样的?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发现,方法还是问题导向,通过问题教学生如何学习,使之形成自觉的学习动力,去发现一个个未知的知识领域,体验成就感,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现在,马晓露越来越相信学生,正享受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幸福。
我们发现,翻转课堂不是淡化教师“主导”功能,而是强化教师“主导”功能,只不过,这个“主导”变得更加智慧了,达到了新的境界。
尝试翻转课堂之后,她发现那些传统的“不放心”都变得多余。原因在于:一方面,自主学习唤醒了学生内心潜藏着的学习责任感;另一方面,教师在自主学习背景下,教学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讲课的脚本,而是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使之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于是我们发现,在微课程教学法视域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淡化了、消失了,而是更加重要了,虽然表面上几乎很难察觉。
注意看马晓露老师为学生课前学习设计的任务单,就能发现端倪。
任务二:圆是怎样画出来的?有没有什么诀窍?用圆规在下面画2个圆,并在你认为画得最好的那个圆中涂上颜色。
我们注意到,马晓露在学习任务栏目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微视频去完成任务。任务二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视频中“圆是怎样画出来的”方法上,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诀窍,这样就能实现学生已有经验与视频技法的沟通,从而自己发现画圆的奥妙。画好之后,还要为“画得最好的那个圆”涂上颜色,这样就把学习与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展评价能力,体验成就感,学生自然会对新知识的学习格外上心。
任务三: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圆的半径?什么是圆的直径?在上面所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个任务直指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仍然采取问题导向方式,引导学生“明理”以达“通达”。从中可以发现,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任务,主要的不是在学习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去检测学生学习之后才能产生的成效,而是用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虽然每位学生完成学习的时间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能在明了之后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在这个基础上,任务四、任务五开始层层递进: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圆有多少条半径?每一条半径是不是一样长?圆的直径有几条?每一条直径的长度是不是一样的?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发现,方法还是问题导向,通过问题教学生如何学习,使之形成自觉的学习动力,去发现一个个未知的知识领域,体验成就感,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现在,马晓露越来越相信学生,正享受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幸福。
我们发现,翻转课堂不是淡化教师“主导”功能,而是强化教师“主导”功能,只不过,这个“主导”变得更加智慧了,达到了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