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9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及胆囊息肉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胆囊癌组和胆囊息肉组,分析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98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及胆囊息肉患者,经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恶性肿瘤诊出5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63例,误诊9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率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超声;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Analysi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primary gallbladder malignancy.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4,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gallbladder malignancy cancer and gallbladder polyps 98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standard,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he gallbladder and gallbladder polyps group, analysis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gallbladder malignancy. Results: 9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gallbladder malignancy cancer and gallbladder polyps, the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primary gallbladder cancer diagnosed with 52 cases,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of 63 cases, 9 cases of misdiagnosis and the ultrasound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82.5%, p < 0.05,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primary gallbladder malignancy has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high diagnostic rate,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 ultrasound; Primary gallbladder malignancy; Diagnosis; The value of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升高趋势。在尸检癌组织标本中约占5%,其中91%的病人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女性病人的发病率约是男性的3倍[1]。这种恶性肿瘤侵袭能力强,恶性程度高,早期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胆囊癌患者多数处于进展期或晚期才来医院就诊,一般预后较差,胆囊癌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低于5%[2],因而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引起学者们的较多关注。为研究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选取9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及胆囊息肉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胆囊癌恶性肿及胆囊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超声诊断为胆囊癌的52例,胆囊息肉为46例,术后病理确诊胆囊癌63例,胆囊息肉35例。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胆囊癌组和胆囊息肉组。胆囊癌组中男性为12例,占19.0%,女性为51例,占81.0%,患者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0.2±3.2)岁;胆囊息肉组中男性10例,28.6%,女性为25例,占71.4%,年龄为48~76岁,平均年龄为(58.2±3.1)岁。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禁食8h。采用PHILIPS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调节为3.5~5.0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分别在右上部位、右侧肋间隙等常规做多切面的胆囊扫查,观察腔内病灶个数,外形,大小,基底形态,作血流动力学的定量检测,观察局部组织的流血分布,并测量最大流速和阻力值。血流分级标准[3]分为0~3级,0级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级可见1~2个点状或短线状血管,少量血流信号;2级可见一个较长的血管或3~4个点状血管,中量血流信号;3级可见2个较长的血管或5个以上点状血管,血流量丰富。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超声诊断为胆囊癌的病例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诊断胆囊癌52例(结节性16例,蕈伞型14例,实块型7例,壁厚型15例),胆囊鼻息肉为超声诊断为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胆囊癌误诊9例,胆囊鼻息肉误诊11例,胆囊诊断正确率为82.5%,详见表1。   3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胆囊癌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0.3~6%[4]。在消化道癌症中,胆囊癌仅次于胃、结肠、直肠、食管、胰腺等癌而居于第6位。占肝外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64.7~73.9%。国内统计女性发病率较男性为高,男女之比为1∶2.8,发病年龄50岁以上者占82.3%。原发性胆囊癌并不少见,但是由于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多在胆囊炎和胆石症的掩盖下发展,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症状不易与良性胆囊疾病区别。X线检查及胆囊造影帮助不大,只能发现非特异性的间接征象。临床出现腹痛加剧、黄疸、腹块和消瘦时,已属晚期。同时也不具备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因而容易与胆囊良性病变混淆,确诊时大多数人已经属于中晚期。而且原发性胆囊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所以早期发现病采取手术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应用,尤其是彩色多普勒的检查发展,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病例已经增多。超声诊断(ultrasonic diagnosis)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超,应用广泛,影响很大,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据国外文献报道,原发性胆囊癌恶性肿瘤超声的术前诊断率为75%~88%[5]。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分为5种类型[6]:①小结节型,病灶较小,自囊内壁突向腔内,基地较宽,表面不平整。②蕈伞形,为基地较宽而边缘不整齐的蕈伞状肿块突入囊腔。③厚壁性,胆囊壁呈不均匀性增厚,可以是局限性或弥漫性。④混合型,呈现为胆囊壁的增厚伴有乳头状或蕈伞状肿块突入囊腔,即蕈伞型加厚壁型的表现。⑤实块型,胆囊正常液性囊腔消失,呈为实性团块状回声。胆囊恶性肿瘤按照医用超声声像分类标准,在典型情况下,诊断并不困难,应该要注意的是在诊断时发生遗漏的情况。超声诊断遗漏的原因可能为:患者在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与胆囊炎、结石相混淆,未引起重视;部分患者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或因患者较肥胖,受胃道气体干扰,难以观察胆囊全貌;胆囊良性息肉与小结胆囊癌难以鉴别。对于以上情况,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该反复查找,进行多体位检查,最终做出正确的诊断。虽然超声诊断有漏诊的情况,但是超声能够及时发现处于早期的原发性胆囊癌,具有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的优点,还能准确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肿瘤是否外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98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及胆囊息肉患者,经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恶性肿瘤诊出5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63例,误诊9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2.5%。综上超声诊断对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诊断率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展辉,林礼务.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6):446-449.
  [2]史凯玲,吴楠,牛静等.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09,38(24):1111-1112.
  [3]张敏青,李新祥.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21(1):123-124.
  [4]沈红梅,孙丽波,林海淑等.超声造影在胆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0):9-11.
  [5]刘建,黄金向.胆囊癌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2,33(12):2217-2219.
  [6]石景森,孙学军,郑见宝等.对我国胆囊癌临床诊治现状的种种思考[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12):889-892.
  [7]徐安书.原发性胆囊癌基因诊断现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2):139-14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后期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门诊收入行放化疗治疗的100例肿瘤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一般情况。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总满意度高达100%,对照组为8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轻、中度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机理。方法: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轻中度新生儿黄疸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肠道益生菌联合茵栀黄治疗)与参考组(茵栀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平均治愈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8.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子宫捆绑术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产科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中发生出血的10例患者展开研究,对其行子宫捆绑术进行止血(观察组);同时与同期行剖宫产生产的50例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t分别为6.8994、10.9730、3.4740、2.5748,在止血成功率、发热率及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3月 ~2014年3月危急重症急救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抢救费用,患者死亡情况及患者病情稳定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及抢救费用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死亡患者共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SSRIS类药物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以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记录,每周一次,合计六次。结果:在第2周、第3周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SAS分数明显下降(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周、第2周、第6周时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SDS
期刊
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分析其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情况。结果: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0.05);此外,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为(98.78±1.06)分与护理前(92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疗法用于支气管扩张的护理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诊治支气管扩张的患者157例,分为研究组79例,对照组78例。两组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5月开始对体检中心进行风险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检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性服务和非技术性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后,观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无痛胃镜下行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后,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套扎术,并于术后15min左右恢复意识,无一例患者出现术中呕吐、咳嗽、躁动不安的现象。所有患者对手术操作无任何疼痛感,也无任何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究黄芪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68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强的松等规范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实验组均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