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
研究範圍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
包羅萬象,分類眾多
因而幾千年來追尋其中奧秘者不計其數
更有人藉此獲得成就、流芳百世
辛勤耕耘於無綫電物理學中的徐志新先生
走入實驗室,是一位嚴謹細緻的學者
身處市場,是一位靈活敏銳的企業家
他對專業領域的探索因此堅持着
他對物理知識的熱愛因此延續着
他進取的人生不斷書寫着精彩華章
專業之中屢創新高
《苟子·儒效》有云:“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意指個人懂得許多道理、知識卻不付諸實踐,即使累積豐厚,也必將遇到困擾。可見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知行合一”方能讓“知”的價值真正地發揮出來,人類文明的發展也因“知”和“行”的結合,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地不停發展。一如建國初期,百業待興,需要大量知識儲備豐富的人才以知識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從上海名校復旦大學畢業的徐志新先生感受到時代的召喚,欣然投身到為祖國發展無綫電物理事業的隊伍中。
在那個年代,科技滯後、設備簡陋,徐志新先生與同事們靠着學到基礎知識,一次次地對精細的工程進行究、評估、推算、測試等等,把自己的試驗轉化成計算的公式和簡單的分解圖,待得出結果再代入新的試驗中,步驟繁多、内容分散,在外人眼中可能會顯得枯燥乏味。但徐志新先生本着對專業知識的高度熱愛,將數據、圖例視為一個不斷噴湧着寶藏與歡樂的源泉,越是深入,越能體會無窮樂趣。因此他願意潛心投入、執著地為專業的理想而無怨地付出。
當時,由於內地的科技水平尚不發達,許多行業都直接搬國外標準來使用,這種情况導致生產與研究的成果與實際有所差異。例如在時間方面,是時國內使用的標準是距離中國最近的束九區束京時間——日本僅發佈氨分子鐘的時間標準,誤差僅為10的負10次方。對很多需要計時精準的工作(例如導彈的跟踪和人造衛星的回收)都存在困難,因此制定符合國情的時間標準和頻率標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周總理對此甚為重視,親自下這了該項科學工程項目的攻關要求。
“我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無綫電物理專業,即電子工程系的前身,因此被分配到專業對口的上海無綫電儀器廠工作,得以參與研發氫原子鐘的項目,屬於當時國內最高級的電子和物理工程。”徐志新先生負責其中的頻率合成的工作,他嚴謹認真完成每一個步驟,並與同事密切合作,確保項目所需得以落實到位,為各個環節提供必要的數據,理論資料和數學推導……終於,經過多個日夜的努力,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項目的成果誕生了!徐志新先生與同事們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感到無比的自豪與快樂,即使今日回憶,仍興奮難抑:“我們研製的氫原子鐘300萬年僅誤差一秒,為國家確定了自己的時間標準!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英國、蘇聯等幾個科技發達的國家擁有此項技術,中國也能擁有是很不容易的。”隨後,徐志新先生及同事們的辛勤成果送到西安進行標準頻率和時間的發佈,確定了今日國內普遍使用的束八區北京時間。
此後,徐志新先生繼續在上海從事無綫電測量儀器的研製工作。後來他敏銳地觀察到電腦科技的興起,並打算將之引入公司生產之中:“通常廠家先是設計樣品經定型後再行生產,一般而言,無綫電測量儀器的設計工作會進行試驗,修改,定型,樣品的零件和測試儀器要另行購買,製作因此也會花去較多的時間。若修改次數多了,整個完成生產定型的時間通常需要兩年以上的努力工作。所以徐志新先生採取電子電路分析程序,用電腦模擬產品電路的方法,以精準的分析和模擬得出結果,來完成電子電路各種設計要求和參數測試。若有差異,直接在電腦上修改、調整即可,大大縮短了設計需要的時間。”一次,徐志新先生從設計到生產定型並同時完成批量200台的FM立體聲信號發生器的生產任務,及時滿足了市埸的急需,因此獲得了國家的嘉獎。從設計到定型兼生產僅用了七個月時間,在此時業內可謂鮮有:“我屬於第一代用電腦模擬電路的工程師,後來電腦配合設計成為我們行業的一個熱點,我還寫了規劃分析行業從傳統到模擬,從時域再到數據域儀器的發展。”朝着專業的方向,徐志新先生沉浸在無綫電物理的世界裏,他不斷從中實現成就、獲得快樂,穩步地前進着。
來港之後再續佳績
1988年,因為父親早已去世,徐志新先生作為家中獨子需要過去香港照顧母親。孝心使然,他放棄在內地發展的機會,轉而落戶香港,在這個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從零開始打拼。他開辦了聯合儀器有限公司,用自己以前積攬出豐富的無綫電物理專業知識研發生產電子產品,他緊隨時間發展的步伐,推出的產品從BP機到無繩電話到對講機到無綫監控及數碼產品,再到今日的汽車電子產品。
隨着電子設備與汽車的普及,兩者結合的產物也順勢在市場上推出,需求量與日俱增。徐志新先生安排公司生產相關的產品,不僅是為了跟隨市場的步伐,也是讓自己所學及積累的無綫電物理知識與經驗能在新的時期發揮所長,繼續通過自己的“學以致用”對過往有所突破。
經過系統地研究及開發,徐志新先生公司推出一款新的倒車雷達,運用無綫電感應的原理,在汽車倒車時通過儀器感受到後方的情况,從而改變儀器原本的分佈電容、影響頻率,以測試頻率偏移從而計算出距離使之反餃給駕駛者。據悉,此種技術在目前世界範圍內使用不多,有別於通常採用的超聲波測距,省卻了對汽車保險杠鑽孔的破壞。因此當徐志新先生帶着產品出口歐美市場時,有個意大利公司以自已有“專利”為由,竟訴至法庭上。後來,經過法國法律部門及專家的取證和調查,徐志新先生的以詳細原理說明,嚴格數學推導,精確設計方案嬴得了這場官司,才讓事端平息。而這款凝聚徐志新先生與同事們心血的產品,目前主要出口歐美。此產品與公司其他香港設計、深圳生產、出口歐美的產品一樣,帶着今日的“中國製造”榮耀,服務於世界各地的客戶。
從內地到香港,徐志新先生使自己的興趣和所學得以發展、延伸,也助其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攀上了不同的高峰。其實,還有同樣的喜悅,都源於他對專業的熱愛,是促使他前進源源不斷的動力。
另外,他對祖國,對香港持有同樣的熱愛之情。一方面,他對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感到欣慰: “上海發展得很快,我移民那時四周都是老房子,現在煥然一新,高樓蓋得比香港還多。”因此,他在滬港校友會中擔任要職,積極開展聯絡工作,希望加强上海與香港的交流,為兩地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同時,經歷了香港穩定繁榮年代的他,也希望香港能改正現在的弊端,恢復昔日的榮光:“目前香港雖然發展比內地慢,但在管理上具有優勢。但是,如果社會不穩定,各種事情接連不斷,這種優勢也難以彌補發展所受到的阻礙。”例如2014年香港一小部份反對派人士為反對政改普選而發動的“佔中”事件.影響了經濟民生,於內地於香港都没有好處,徐志新先生因此表示堅决反對:“我不少朋友原本想到香港遊覽,但因為那件事的影響,紛紛取消了計劃,我多次致電對方,要他們親身來看看香港,其實並没有太動亂,才打消了對方的疑惑,讓朋友能過來。”並積極參與擺“反佔中”街站收集簽名。
徐志新先生就是如此實在的一個人,無論是工作中處理無綫電物理的種種事項,還是在加强內地與香港的溝通方面,他都堅持着實事求是的原則。早年學習的知識,後來工作中的經驗,今日事業有成的碩果,其實都與他的務實息息相關,更幫助他實現了“學以致用”的願望。
今日人們的學歷正在不斷上升,以前社會中少有的本科生已經比比皆是,碩士、博士同樣屢出不窮。然而其中能有多少人對讀書的內涵有所了解?又有多少人可以將所學用於實處?再看徐志新先生的經歷,相信也是一個不錯參考。香港,擁有在今日具備的經濟發展、社會制度等優勢之外,也應在知識、文化層面加以提升,才能為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才能讓“東方之珠”閃亮如新。
研究範圍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
包羅萬象,分類眾多
因而幾千年來追尋其中奧秘者不計其數
更有人藉此獲得成就、流芳百世
辛勤耕耘於無綫電物理學中的徐志新先生
走入實驗室,是一位嚴謹細緻的學者
身處市場,是一位靈活敏銳的企業家
他對專業領域的探索因此堅持着
他對物理知識的熱愛因此延續着
他進取的人生不斷書寫着精彩華章
專業之中屢創新高
《苟子·儒效》有云:“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意指個人懂得許多道理、知識卻不付諸實踐,即使累積豐厚,也必將遇到困擾。可見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知行合一”方能讓“知”的價值真正地發揮出來,人類文明的發展也因“知”和“行”的結合,從無到有、從低到高地不停發展。一如建國初期,百業待興,需要大量知識儲備豐富的人才以知識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從上海名校復旦大學畢業的徐志新先生感受到時代的召喚,欣然投身到為祖國發展無綫電物理事業的隊伍中。
在那個年代,科技滯後、設備簡陋,徐志新先生與同事們靠着學到基礎知識,一次次地對精細的工程進行究、評估、推算、測試等等,把自己的試驗轉化成計算的公式和簡單的分解圖,待得出結果再代入新的試驗中,步驟繁多、内容分散,在外人眼中可能會顯得枯燥乏味。但徐志新先生本着對專業知識的高度熱愛,將數據、圖例視為一個不斷噴湧着寶藏與歡樂的源泉,越是深入,越能體會無窮樂趣。因此他願意潛心投入、執著地為專業的理想而無怨地付出。
當時,由於內地的科技水平尚不發達,許多行業都直接搬國外標準來使用,這種情况導致生產與研究的成果與實際有所差異。例如在時間方面,是時國內使用的標準是距離中國最近的束九區束京時間——日本僅發佈氨分子鐘的時間標準,誤差僅為10的負10次方。對很多需要計時精準的工作(例如導彈的跟踪和人造衛星的回收)都存在困難,因此制定符合國情的時間標準和頻率標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周總理對此甚為重視,親自下這了該項科學工程項目的攻關要求。
“我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無綫電物理專業,即電子工程系的前身,因此被分配到專業對口的上海無綫電儀器廠工作,得以參與研發氫原子鐘的項目,屬於當時國內最高級的電子和物理工程。”徐志新先生負責其中的頻率合成的工作,他嚴謹認真完成每一個步驟,並與同事密切合作,確保項目所需得以落實到位,為各個環節提供必要的數據,理論資料和數學推導……終於,經過多個日夜的努力,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項目的成果誕生了!徐志新先生與同事們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感到無比的自豪與快樂,即使今日回憶,仍興奮難抑:“我們研製的氫原子鐘300萬年僅誤差一秒,為國家確定了自己的時間標準!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英國、蘇聯等幾個科技發達的國家擁有此項技術,中國也能擁有是很不容易的。”隨後,徐志新先生及同事們的辛勤成果送到西安進行標準頻率和時間的發佈,確定了今日國內普遍使用的束八區北京時間。
此後,徐志新先生繼續在上海從事無綫電測量儀器的研製工作。後來他敏銳地觀察到電腦科技的興起,並打算將之引入公司生產之中:“通常廠家先是設計樣品經定型後再行生產,一般而言,無綫電測量儀器的設計工作會進行試驗,修改,定型,樣品的零件和測試儀器要另行購買,製作因此也會花去較多的時間。若修改次數多了,整個完成生產定型的時間通常需要兩年以上的努力工作。所以徐志新先生採取電子電路分析程序,用電腦模擬產品電路的方法,以精準的分析和模擬得出結果,來完成電子電路各種設計要求和參數測試。若有差異,直接在電腦上修改、調整即可,大大縮短了設計需要的時間。”一次,徐志新先生從設計到生產定型並同時完成批量200台的FM立體聲信號發生器的生產任務,及時滿足了市埸的急需,因此獲得了國家的嘉獎。從設計到定型兼生產僅用了七個月時間,在此時業內可謂鮮有:“我屬於第一代用電腦模擬電路的工程師,後來電腦配合設計成為我們行業的一個熱點,我還寫了規劃分析行業從傳統到模擬,從時域再到數據域儀器的發展。”朝着專業的方向,徐志新先生沉浸在無綫電物理的世界裏,他不斷從中實現成就、獲得快樂,穩步地前進着。
來港之後再續佳績
1988年,因為父親早已去世,徐志新先生作為家中獨子需要過去香港照顧母親。孝心使然,他放棄在內地發展的機會,轉而落戶香港,在這個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從零開始打拼。他開辦了聯合儀器有限公司,用自己以前積攬出豐富的無綫電物理專業知識研發生產電子產品,他緊隨時間發展的步伐,推出的產品從BP機到無繩電話到對講機到無綫監控及數碼產品,再到今日的汽車電子產品。
隨着電子設備與汽車的普及,兩者結合的產物也順勢在市場上推出,需求量與日俱增。徐志新先生安排公司生產相關的產品,不僅是為了跟隨市場的步伐,也是讓自己所學及積累的無綫電物理知識與經驗能在新的時期發揮所長,繼續通過自己的“學以致用”對過往有所突破。
經過系統地研究及開發,徐志新先生公司推出一款新的倒車雷達,運用無綫電感應的原理,在汽車倒車時通過儀器感受到後方的情况,從而改變儀器原本的分佈電容、影響頻率,以測試頻率偏移從而計算出距離使之反餃給駕駛者。據悉,此種技術在目前世界範圍內使用不多,有別於通常採用的超聲波測距,省卻了對汽車保險杠鑽孔的破壞。因此當徐志新先生帶着產品出口歐美市場時,有個意大利公司以自已有“專利”為由,竟訴至法庭上。後來,經過法國法律部門及專家的取證和調查,徐志新先生的以詳細原理說明,嚴格數學推導,精確設計方案嬴得了這場官司,才讓事端平息。而這款凝聚徐志新先生與同事們心血的產品,目前主要出口歐美。此產品與公司其他香港設計、深圳生產、出口歐美的產品一樣,帶着今日的“中國製造”榮耀,服務於世界各地的客戶。
從內地到香港,徐志新先生使自己的興趣和所學得以發展、延伸,也助其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攀上了不同的高峰。其實,還有同樣的喜悅,都源於他對專業的熱愛,是促使他前進源源不斷的動力。
另外,他對祖國,對香港持有同樣的熱愛之情。一方面,他對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感到欣慰: “上海發展得很快,我移民那時四周都是老房子,現在煥然一新,高樓蓋得比香港還多。”因此,他在滬港校友會中擔任要職,積極開展聯絡工作,希望加强上海與香港的交流,為兩地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同時,經歷了香港穩定繁榮年代的他,也希望香港能改正現在的弊端,恢復昔日的榮光:“目前香港雖然發展比內地慢,但在管理上具有優勢。但是,如果社會不穩定,各種事情接連不斷,這種優勢也難以彌補發展所受到的阻礙。”例如2014年香港一小部份反對派人士為反對政改普選而發動的“佔中”事件.影響了經濟民生,於內地於香港都没有好處,徐志新先生因此表示堅决反對:“我不少朋友原本想到香港遊覽,但因為那件事的影響,紛紛取消了計劃,我多次致電對方,要他們親身來看看香港,其實並没有太動亂,才打消了對方的疑惑,讓朋友能過來。”並積極參與擺“反佔中”街站收集簽名。
徐志新先生就是如此實在的一個人,無論是工作中處理無綫電物理的種種事項,還是在加强內地與香港的溝通方面,他都堅持着實事求是的原則。早年學習的知識,後來工作中的經驗,今日事業有成的碩果,其實都與他的務實息息相關,更幫助他實現了“學以致用”的願望。
今日人們的學歷正在不斷上升,以前社會中少有的本科生已經比比皆是,碩士、博士同樣屢出不窮。然而其中能有多少人對讀書的內涵有所了解?又有多少人可以將所學用於實處?再看徐志新先生的經歷,相信也是一個不錯參考。香港,擁有在今日具備的經濟發展、社會制度等優勢之外,也應在知識、文化層面加以提升,才能為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才能讓“東方之珠”閃亮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