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按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可以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活动。笔者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
自主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者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随着建构主义的兴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世界数学教育的热点。
在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口号下,自主学习更加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里明确规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学生会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与抽象以及思维的多重性导致了许多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恐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者对于每一节数学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并加以准确定位,使之切合学生的接受实际,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对话,对他们提出“你怎么知道?”或“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对预定目标的每一个反应作为推动学生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活跃地参与学习。如对于“等比数列”一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于“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显然不具有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把目标细化为“通过自读和类比等差数列获得等比数列的‘表象’概念;通过讨论理解等比数列的函数实质;通过操作掌握等比数列概念的应用”,围绕细化目标,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则教学目标易于得到落实。另外,平时要善于将目标教学与课外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课堂教学目标提前下放给学生或布置课后作为“研究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
当然,实施目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加以调整,把目标教学与学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因此,即使目标定得再好,也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操作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情施教。在实施目标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被动式”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式”学习。
二、构建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研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数学学习的愿望与需要,然而参与的意识水平和参与的主动性程度却是大不一样的.这就鼓励教师为学生构建和谐教学情境,探寻睿智高效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激励、引领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学习全过程,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种极其快乐的事情。新课程鼓励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构建参与数学学习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独特体验.可以采用在上课之前由教师提供一些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己预习,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课后写读书报告、撰写数学学习心得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采用在教师引领、点拨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等。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积极愉悦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实际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用学生喜欢的比较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比如生动风趣的语言、面带笑容的教态、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效应,达到互易互动的情感效果。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体会到数学课堂也可以丰富多彩,让他们慢慢消除面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可能性,只有主动参与学习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才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度.同时教师要努力构建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探究、发现、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参与数学学习的快乐与自豪。
三、开展情境教学,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和空间形式的描述,它来源于客观世界。因此,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更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趣,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问题由谁提出不是关键,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
四、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如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视频展示仪、投影仪、语音设备等,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录像等音视频信息,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如教学《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教师把制作好的课件放在计算机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和进入路径,自由选择、自主控制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进入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这需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时的教师此时只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的象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五、注重反思与总结,促使知识体系的形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一名言强调了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在教学中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恰恰有定期总结知识点的习惯,并常对其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在教育者看来,知识如同网。特别是高中数学内容,有相互联系的章节,也有独立的章节。学生如要将高中知识理解于心,就要将其“编织”起来。若没有相应的总结方式,就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清晰的思路,知识就会如同乱麻,难以收拾。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总结,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总结?本文认为,第一,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学生应回忆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合书回忆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第二,做到阶段整理和归纳总结。把一定阶段所学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三,考试后要总结。考试后的总结不能简单地就题论题,要尝试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1.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是在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而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去获得数学知识,从中领会数学思想、掌握解题方法等,这样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要靠自己,所以,困难也要大一些,基于这种情况,培养数学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数学思想方面等的指点,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在自学中努力去获得和提高数学能力。如在讲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时,先让学生回顾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上的各点和定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再让学生讨论斜线和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最后由学生给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下定义。联系、类比的思想使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
2.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数学自学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知道或粗懂书本上的知识,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这一步,还需提高要求,深入理解书本上的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抓住精神实质,并能对证明或解答中省略的地方作出补充,应用什么旧知识(概念、定理、公式)加以确认。甚至能想出不同书上的解法等。同时还能去探索一下书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题且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么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又是什么?结论能否加以推广?条件有否多余?甚至能觉察出有例题或习题中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意见等,对于解题,则要求会解综合题和较难的题,使思考不断深化,并养成多思的习惯,从中总结出解题的经验和方法。突出思考过程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有目的通过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让学生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炎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0(10).
[2]李玉香.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8).
[3]张兆波,孔娜.浅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金玉丽.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7)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
自主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在认知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者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随着建构主义的兴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世界数学教育的热点。
在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口号下,自主学习更加受到广泛的重视。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里明确规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学生会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与抽象以及思维的多重性导致了许多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恐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者对于每一节数学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并加以准确定位,使之切合学生的接受实际,然后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对话,对他们提出“你怎么知道?”或“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对预定目标的每一个反应作为推动学生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活跃地参与学习。如对于“等比数列”一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定位于“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这显然不具有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把目标细化为“通过自读和类比等差数列获得等比数列的‘表象’概念;通过讨论理解等比数列的函数实质;通过操作掌握等比数列概念的应用”,围绕细化目标,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则教学目标易于得到落实。另外,平时要善于将目标教学与课外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把课堂教学目标提前下放给学生或布置课后作为“研究目标”,让学生分组讨论。
当然,实施目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加以调整,把目标教学与学生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因此,即使目标定得再好,也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操作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情施教。在实施目标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被动式”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式”学习。
二、构建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研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数学学习的愿望与需要,然而参与的意识水平和参与的主动性程度却是大不一样的.这就鼓励教师为学生构建和谐教学情境,探寻睿智高效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激励、引领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数学学习全过程,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种极其快乐的事情。新课程鼓励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构建参与数学学习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独特体验.可以采用在上课之前由教师提供一些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己预习,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课后写读书报告、撰写数学学习心得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采用在教师引领、点拨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等。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积极愉悦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实际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用学生喜欢的比较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比如生动风趣的语言、面带笑容的教态、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效应,达到互易互动的情感效果。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体会到数学课堂也可以丰富多彩,让他们慢慢消除面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只有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可能性,只有主动参与学习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才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度.同时教师要努力构建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探究、发现、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参与数学学习的快乐与自豪。
三、开展情境教学,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和空间形式的描述,它来源于客观世界。因此,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更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趣,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亲近数学。问题由谁提出不是关键,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
四、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如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视频展示仪、投影仪、语音设备等,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录像等音视频信息,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如教学《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教师把制作好的课件放在计算机平台上,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和进入路径,自由选择、自主控制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进入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这需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时的教师此时只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的象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五、注重反思与总结,促使知识体系的形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一名言强调了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在教学中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恰恰有定期总结知识点的习惯,并常对其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在教育者看来,知识如同网。特别是高中数学内容,有相互联系的章节,也有独立的章节。学生如要将高中知识理解于心,就要将其“编织”起来。若没有相应的总结方式,就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清晰的思路,知识就会如同乱麻,难以收拾。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总结,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总结?本文认为,第一,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学生应回忆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合书回忆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第二,做到阶段整理和归纳总结。把一定阶段所学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三,考试后要总结。考试后的总结不能简单地就题论题,要尝试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1.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是在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而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去获得数学知识,从中领会数学思想、掌握解题方法等,这样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要靠自己,所以,困难也要大一些,基于这种情况,培养数学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数学思想方面等的指点,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在自学中努力去获得和提高数学能力。如在讲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时,先让学生回顾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上的各点和定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再让学生讨论斜线和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最后由学生给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下定义。联系、类比的思想使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
2.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数学自学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知道或粗懂书本上的知识,能做练习或解答一般性的作业这一步,还需提高要求,深入理解书本上的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抓住精神实质,并能对证明或解答中省略的地方作出补充,应用什么旧知识(概念、定理、公式)加以确认。甚至能想出不同书上的解法等。同时还能去探索一下书中的定理、公式和例题且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证明和解答又是怎么想到的,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又是什么?结论能否加以推广?条件有否多余?甚至能觉察出有例题或习题中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意见等,对于解题,则要求会解综合题和较难的题,使思考不断深化,并养成多思的习惯,从中总结出解题的经验和方法。突出思考过程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有目的通过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让学生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炎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0(10).
[2]李玉香.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8).
[3]张兆波,孔娜.浅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金玉丽.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