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的背后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佛系”已经成为了当下时代青年引以为傲的标签。他们所谓的佛系其实代表了一种无欲无求、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其实反映了这类青年人群对于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回避的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们对于复杂社会生活的恐慌与厌倦的情绪。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佛系青年像古代的隐士一样不愿被社会世俗的功利所污染而选择的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因此他们认为佛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值得学习和提倡的生活方式。其实不然。古代的隐士们大多是由于厌倦了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污浊,从而走上归隐的道路。就陶渊明而言,他表面上终日醉心于山水,其实在隐居的背后有着他对生活努力进取之后的人生失意与不得志的郁结与苦闷,更有着他对山水田园最诚挚的热爱。但佛系青年们在佛系的背后并没有体现出他们对于生活的努力和进取,反而体现出了他们对于处理生活杂事的厌倦。那么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于青年乃至社会来说,又有何可取之处呢?
  从古至今,“青年”这个词从来都和热血拼搏放在一起。当今这个时代青年人所肩负起的责任比以往要更多,当代青年应该为社会、为自己的人生付出的也更多。但是这种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佛系少年的生活态度,总会让人觉得分外奇怪。当原本应该需要热血奋斗的青年都选择了“都行、可以、无所谓、没关系”的安于现状、碌碌无为的处事方式,社会还会有人发出震聋发聩的声音吗?王小波先生的著作中曾经提到过,最可恨的不是恶人,而是沉默的大多数。著名的哲学家休谟也曾说,超出时代的思想家之所以大多不能得到善始善终的结果,不是因为统治阶级的迫害,而是因为安于现状的大多数。既然如此,如果人人都成了佛系青年,未来的社会还有希望吗?
  佛系不同于真正的本心。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新闻,比如北大的女学霸跳槽去直播平台打游戏,或者是北大某高材生回农村种植果园。人们大多佩服他们的一腔热忱,所以在他们的激励下更加坚持自己的目标。很多人会把佛系青年与这些坚持自己本心的人画上等号。然而仔细思考会发现,所谓的佛系青年对于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毫无打算、一脸迷茫,他们完全不具有坦然面对生活的勇气和热情,无力承受自己一个人在大都市中拼搏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因此只能选择逃避。
  佛系亦不同于纯真与淡泊。在佛系的背后,其實隐藏着巨大的社会精神生态问题,佛系这个词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大肆流传,恰似对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奢靡享乐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极大的讽刺。随着我们中国现代化程度的加深,我们在获得更多物质性的东西的时候,也失去了一些同样重要的精神性的东西。正如许多成年人所抱怨的一样,我们已经再也找不回童年那种纯真愉快的感觉。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浮躁,我们也越来越缺少了淡泊和悠闲。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一个社会越是缺少什么,便去追求什么,反之依然成立。在武亦姝夺冠之后我们对于诗词的追捧,在章丘铁锅火了之后我们对于匠心的追捧,像这样一切的追捧都往往是缘于缺失。但是对于佛系青年的追捧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病态的追捧,追捧他们的人大多是因为已经厌倦了自己所处的焦躁时代,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勇气。我们可以发现在民国时代那些学术大家们大多对于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多大要求,那才是真正的淡泊和闲适,与今天的佛系青年迥然不同。
  在千年之前,孔夫子就已经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算最为极端的民粹主义者们也承认,自由必须约束在规矩之内。真正的佛系应该是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和希望在自己的力所能及之内努力进取,尽力去生活,换得内心的安然和恬适,而不是逃避生活、得过且过,向社会散播负能量,对社会造成危害。这些佛系青年只知道佛无欲无求,不食人间烟火,却不知每一位罗汉在成佛之前都要经历人世间红尘百态的历练,才可成佛。那些法力高强的佛往往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相反,他们都参透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在这之后,他们才能用自己的慈悲守护着这个世界千千万万的人。
  少年不识人间味,何必颓丧强说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的抗干扰成了技术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难题。由于卫星通信本身的特点,抗干扰技术在通信卫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出很多技术与方法,本文通过对抗干扰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的简介,分析军用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卫星;通信;抗干扰  无线通信技术在人类的信息化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容易受到干扰,也使卫星通信系统在信道开放的形式下受到外
期刊
官场是一张奢华的大网,里面挣扎的人妄图出去,外面羡慕的人努力进来。  公路一旁的电线杆边,一辆汽车被撞地惨不忍睹,里面的男子头破血流,凄然处在生死的边缘,笔挺的西服还有一丝不苟的头发和这一切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刘浩然,已然是一个将死之人了。  生死之间,刘浩然抓住最后那些即将逝去的意识,冥冥之中追忆着什么……  纠结  几十年前正值鲜衣怒马的年纪。  十一月的雨,已然很凉了,洒在青石小街上,如珍珠打
期刊
一束阳光穿过玻璃打在书桌的笔记本上,一排排的书架静静矗立,白色耳机里流动着《KISS THE RAIN》,平缓悠长的曲调跟图书馆静穆的氛围很相和。一曲终了,歌切到《北京东路的日子》,我的思绪瞬间被带回初中毕业时那个令人难忘的下午。  中考结束后,学校要求我们尽快收拾行李回家等通知书。刚大考完的我们兴奋异常,稍微整理了下东西就一窝蜂往楼下蹿,当时并没有什么浓墨重彩的悲伤,有的只是解脱了的激动。狂奔下
期刊
时间的脚步是永不停息的,也难以被捕捉到。直到她的足音撕破周身的静谧安宁,才惊惶而忐忑地意识到她的来临,以及她的悄然离去。我是一个行客,也悄然行到人生路途的中点。抬眸远眺,路的一端是在嬉笑怒骂中随手虚掷、终日浪荡的无所作为,另一端,是令人彷徨的、颜色铅灰的未知。  未来还可期否?  微小的残酷现实常常隐蔽于时间里。那些轻蔑的眼神、微挑的眉梢还有弥漫讥讽笑意的唇角,无不令人感到呼吸困难,使人如同被抛到
期刊
【摘 要】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其唱法特点是:明亮、辉煌、松弛、圆润。随着美声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各地的学习和演唱者对声音的训练方式各不相同。声乐学习是一个很主观的学习过程,声音训练的方式和选择对美声声音训练有着很大的影响。声音审美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处理以及音乐的完整性,最后,语言因素的影响以及钢琴伴奏的加入,给美声的演唱所带来的辅助作用,应该如何看到和解决。  【关键词】美声唱法;
期刊
三月月考的一天下午,我迷迷糊糊地从床上醒来,摸到闹钟一看,瞬间睡意全无——我的老天!怎么已经两点了!两点半的开考时间如同一道催命符紧逼着我。我急急忙忙地套上衣服,头发都来不及绑,就直接挎上书包,夺门而出了。一路狂奔时,一边暗悔自己中午又睡过了头,一边又在快速计算着走哪条路更能节省时间,全然没有注意到屋外阴沉的天色与大作的狂风。  到离学校不远处的一条小巷时,周围身穿同样校服的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看
期刊
一个完整的苹果和一个被咬掉一口的苹果究竟有多少不同?苹果公司选择了后者作为公司的商标。这个选择背后蕴含着公司对其价值定位的深入思考:完整的苹果代表完美,残缺的苹果代表真实。  从观感来说,一个完整的苹果图案能直观迅速的给人一个苹果的概念,但也会把人的思维限制在这个完美无瑕的图案上。这便瞬间让人们失去了继续体会它的空间和动力,我们自然会把它当成一个不走心的设计,而被咬掉一口的苹果却有着独特的魅力。苹
期刊
“佛系青年”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讲求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不强求,能将就。与之相对应的,其实还有“儒系青年”一说。  儒家文化,自从孔子以来,已传承了几千年。几千年的时光,并没有让儒学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反倒在今天愈加彰显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儒家文化讲究修炼、锻炼自己的心性、品格、操守。先严以律己,再推己及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人。儒家与闲云野鹤、遗世独立的道家不同,也与法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既是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又是教学艺术的额基本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事实的提出难易得当的问题,就能引领课堂,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根据儿童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我利用图形开讲,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提问:“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圆
期刊
【摘 要】他是班上的“特殊人物”,学习成绩十分糟糕,脾气十分暴躁,遇事十分冲动,常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同学关系不好。面对这样的“不值得爱”的孩子,我们更要关爱他们,让他们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特殊人物”;爱的缺失;礼物;关爱;健康成长  新生到校才没有几天,初一(1)班的班主任老师就对我说班上有位“特殊人物”让她十分头痛。这位同学每天至少都要打一场架,其中有一位同学还被他打伤送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