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仍以教师示教、學生观察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欠佳,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以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为试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索,改变以往实践教学方法,结合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探索基于微课资源优势形成的“四位一体”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高职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生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临床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尝试将微课融入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并形成“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质量。
1高职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课程,尸体标本是开展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课比例占总学时50%左右。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尸体标本的辨认、解剖,可以对人体形态结构以及神经血管的毗邻形成清晰的立体印象,从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但是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尸体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国家民政体制改革后,医学院校能得到的尸体越来越少,大多数院校的尸体只能靠少量的遗体捐献和购买标本来作为实践教学使用,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1.2教与学方法陈旧落后
由于尸体资源匮乏,高职院校在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进行尸体解剖很难实现,实践课一般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即授课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先在标本模型上逐一讲解相关结构,然后由学生自行观察辨识,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最后教师总结。这导致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教与理论教学并没有明显差别,学生的认知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且挤占了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面对习惯于应试教育的“90后”学生,本身他们就习惯于被动接受,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皆较差,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差。
2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学习模式,现今热议的微课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教授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国内对微课定义为: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各种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教学,微课主要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微课以某一知识点为单位,为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具有明确的指向性;(2)高效性: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在短时间内承载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对学生形成强大的信息冲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3)生动性:微课视觉效果良好,可以通过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方式展现,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直观、清楚,使学生对抽象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通过对微课这些特点的认识,我们尝试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
3基于微课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笔者尝试开展基于微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摒弃以往以教师示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实践教学方法,形成“教师提出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微课并辨识标本,学生示教、讨论及考核,教师补充讲解”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法。
3.1微课开发
根据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在课前将学习任务、目标制订好,一般将每次实践课中需要学生辨认的重要器官或者结构分解为2~3个知识点,分别制作成相应的微课,例如:“心脏”这一章节的实践教学中,将“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和“心腔的结构”这两个知识点制作成两个微课。在制作人体解剖学微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内容上围绕某一器官或部位进行录制,重点对该器官或者部位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进行讲解;(2)由于微课时长要求在1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3)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微课的录制应多使用结构完整的标本,并且录制过程中应清楚、明确地展示标本的形态结构,并强调在辨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3.2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实践课的尸体标本等情况,将30名学生划分为3~4个学习小组,由组织能力较好、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整个学习过程。
3.3学习微课、动手辨识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目的,使用智能手机自主学习微课,并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辨识、交流和讨论。
3.4学生示教、讨论及考核
在这个阶段,由各组推荐一名学生或随机抽一名学生对本次课上要求辨识的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示教,然后各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进行汇报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考核,如教师提问结构,学生在标本上寻找识别。此过程所得成绩均计入学生实践教学总评成绩。通过这种形式还可以判断学生对本次实践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5教师总结
通过上一阶段,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本次实践课的学习情况,并对一些重点内容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着重讲解总结,系统性梳理整节实践课的知识。
4改革效果
4.1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微课;高职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生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临床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尝试将微课融入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并形成“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质量。
1高职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课程,尸体标本是开展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课比例占总学时50%左右。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尸体标本的辨认、解剖,可以对人体形态结构以及神经血管的毗邻形成清晰的立体印象,从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但是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尸体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国家民政体制改革后,医学院校能得到的尸体越来越少,大多数院校的尸体只能靠少量的遗体捐献和购买标本来作为实践教学使用,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1.2教与学方法陈旧落后
由于尸体资源匮乏,高职院校在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进行尸体解剖很难实现,实践课一般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即授课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先在标本模型上逐一讲解相关结构,然后由学生自行观察辨识,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最后教师总结。这导致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教与理论教学并没有明显差别,学生的认知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且挤占了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面对习惯于应试教育的“90后”学生,本身他们就习惯于被动接受,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皆较差,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差。
2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学习模式,现今热议的微课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教授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国内对微课定义为: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各种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教学,微课主要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微课以某一知识点为单位,为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具有明确的指向性;(2)高效性: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在短时间内承载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视觉、听觉对学生形成强大的信息冲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3)生动性:微课视觉效果良好,可以通过三维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方式展现,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直观、清楚,使学生对抽象内容有一个形象的认识。通过对微课这些特点的认识,我们尝试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
3基于微课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笔者尝试开展基于微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摒弃以往以教师示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实践教学方法,形成“教师提出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微课并辨识标本,学生示教、讨论及考核,教师补充讲解”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方法。
3.1微课开发
根据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在课前将学习任务、目标制订好,一般将每次实践课中需要学生辨认的重要器官或者结构分解为2~3个知识点,分别制作成相应的微课,例如:“心脏”这一章节的实践教学中,将“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和“心腔的结构”这两个知识点制作成两个微课。在制作人体解剖学微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内容上围绕某一器官或部位进行录制,重点对该器官或者部位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进行讲解;(2)由于微课时长要求在1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3)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微课的录制应多使用结构完整的标本,并且录制过程中应清楚、明确地展示标本的形态结构,并强调在辨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3.2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实践课的尸体标本等情况,将30名学生划分为3~4个学习小组,由组织能力较好、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整个学习过程。
3.3学习微课、动手辨识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实践教学任务和目的,使用智能手机自主学习微课,并在尸体标本上进行辨识、交流和讨论。
3.4学生示教、讨论及考核
在这个阶段,由各组推荐一名学生或随机抽一名学生对本次课上要求辨识的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示教,然后各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进行汇报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考核,如教师提问结构,学生在标本上寻找识别。此过程所得成绩均计入学生实践教学总评成绩。通过这种形式还可以判断学生对本次实践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5教师总结
通过上一阶段,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本次实践课的学习情况,并对一些重点内容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着重讲解总结,系统性梳理整节实践课的知识。
4改革效果
4.1突出高职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