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和人文性为一体,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好素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站在整体的高度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体现“育人”的本质功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内容人文内涵的挖掘为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行英语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如自我介绍、见面问候、购物、游玩等,处处充满着人文教育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地把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素养的融合。根据各单元内容,笔者梳理了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中涉及到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归纳整理了初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首先,以完善人格为核心,鼓励追求理想、发展个性;其次。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乐于帮助他人”的价值观;再者,更好地协调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热爱大自然,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集体观等等。所有人文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三条主线而展开。这三条主线在不同年龄段的要求不一样,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以第一条主线为例:七年级伊始,学生学习如何介绍自我(Unitl),谈论自己的外貌及特长。以及对有关节日进行介绍(Unit3),在遇到灾害时如何逃生(Unit3)这些都属于浅层次的介绍;八年级中,设计话题让学生通_过对比家乡的现在与过去(Unitl),发现家乡的变化,讴歌祖国的经济发展快速。讨论野生动物的处境、生活状态(8AU-nit4)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到了九年级,学会反思(unitl)通过他人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特点,并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Unit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遇到问题时如何向老师、同学、家长及专家求助,这是深层次的自我认识。另外两条主线也是如此。这样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人文教育内容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各单元知识点中的,呈隐性状态,需要教师反复仔细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活动,仔细观察每幅图片,才能发现教材中隐性的、潜藏的人文教育内涵。
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为人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实践可能性
在教学中笔者会充分利用group-work(小组讨论)、pairwork(俩人对话)、roleplay(角色扮演)、discussion(专题讨论)、debate(热点话题辩论)、survey(调查)、interview(采访)等形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另外,笔者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英文歌曲兴趣小组、英语沙龙、系列主题讲座,包括设计一些有人文素养倾向的题目作为对学生的测试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的自的。在这里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一提的有效方式,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这样的学习会是有效的。笔者所教的班级学生综合能力薄弱,英语学习分化出现早且程度大,教学如何更有效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笔者上课时常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小组内还有小组活动,课后的一系列活动也是通过小组进行的。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学习更有趣,可以较好地培养合作精神和良性竞争意识,他们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被人帮助的幸福。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得以展现,在人际交流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充分体现出人文性,同时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得以提高。
三、形成性评价方式及人文关怀的彰显为人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激励机制
新课程理念要求英语教学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更加关注学生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发展,评价也是如此。通过评价,要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注重考查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评价方式,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在评价时,笔者经常有意识地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机会,鼓励学生的个性反应和独特见解,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注重课内外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强调能力与进步,根据进展适时口头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积极评价;能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犯的错误表示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身的发展空间,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评价结果,使其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从而为其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帮助,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进步。
一、教材内容人文内涵的挖掘为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行英语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如自我介绍、见面问候、购物、游玩等,处处充满着人文教育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地把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素养的融合。根据各单元内容,笔者梳理了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中涉及到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归纳整理了初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首先,以完善人格为核心,鼓励追求理想、发展个性;其次。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乐于帮助他人”的价值观;再者,更好地协调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热爱大自然,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集体观等等。所有人文内容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三条主线而展开。这三条主线在不同年龄段的要求不一样,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以第一条主线为例:七年级伊始,学生学习如何介绍自我(Unitl),谈论自己的外貌及特长。以及对有关节日进行介绍(Unit3),在遇到灾害时如何逃生(Unit3)这些都属于浅层次的介绍;八年级中,设计话题让学生通_过对比家乡的现在与过去(Unitl),发现家乡的变化,讴歌祖国的经济发展快速。讨论野生动物的处境、生活状态(8AU-nit4)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到了九年级,学会反思(unitl)通过他人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特点,并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Unit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遇到问题时如何向老师、同学、家长及专家求助,这是深层次的自我认识。另外两条主线也是如此。这样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人文教育内容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各单元知识点中的,呈隐性状态,需要教师反复仔细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活动,仔细观察每幅图片,才能发现教材中隐性的、潜藏的人文教育内涵。
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为人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实践可能性
在教学中笔者会充分利用group-work(小组讨论)、pairwork(俩人对话)、roleplay(角色扮演)、discussion(专题讨论)、debate(热点话题辩论)、survey(调查)、interview(采访)等形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另外,笔者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英文歌曲兴趣小组、英语沙龙、系列主题讲座,包括设计一些有人文素养倾向的题目作为对学生的测试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的自的。在这里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一提的有效方式,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这样的学习会是有效的。笔者所教的班级学生综合能力薄弱,英语学习分化出现早且程度大,教学如何更有效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笔者上课时常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小组内还有小组活动,课后的一系列活动也是通过小组进行的。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学习更有趣,可以较好地培养合作精神和良性竞争意识,他们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被人帮助的幸福。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得以展现,在人际交流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充分体现出人文性,同时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这样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得以提高。
三、形成性评价方式及人文关怀的彰显为人文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激励机制
新课程理念要求英语教学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更加关注学生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发展,评价也是如此。通过评价,要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注重考查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评价方式,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在评价时,笔者经常有意识地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机会,鼓励学生的个性反应和独特见解,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注重课内外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强调能力与进步,根据进展适时口头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积极评价;能站在学生的立场看待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犯的错误表示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身的发展空间,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评价结果,使其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从而为其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帮助,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