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操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且器械动作具有危险性。由于学生对体操了解不够充分,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文章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了调节和控制心理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 体操教学 心理障碍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 体操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一)怀疑自身能力的自卑心理
男、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较大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性格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别。别人一学就会的动作,有的学生反复练习就是学不会或姿态不优美、动作不协调。这些学生就容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缺乏信心。对完成规定的技术动作顾虑重重,对困难看得过多、过重、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情绪低落,信心不足,害怕实践,从而甘心作别人的观众。即使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练习,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二)对运动损伤的畏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中有部分动作难度较大,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单杠项目中的骑撑、支撑跳跃等动作。大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条件或对动作的理解不够,害怕跌倒、掉杠或受伤,往往容易产生一种畏惧情绪,表现为不敢做动作,肌肉紧张,动作僵硬。即使完成规定动作也是在被逼迫的情况下进行的。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有时也能完成一些规定动作,但多是在老师或同学的逼迫下进行的,有的是为了完成学业,通过考试;有的是为了自尊,想在同学面前争口气;还有的是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地完成练习。
二、 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身体素质较差
身体素质是完成动作的条件。当身体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的心理需要时,对学习技巧性较强的动作时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据调查,由于身体素质差的原因引起心理恐惧的男生比例要比女生多,这是由力量素质或协调性问题引起的。身体素质差会使学生在练习时不自信,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进而对体操的练习失去兴趣。在练习的时候,不是偷懒就是练习得没有质量,越做动作越容易失误、受伤,很容易产生畏惧体操的心理。可见,身体素质差是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力。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就是因为对体操缺少学习兴趣。在体操教学中,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就会缺乏进行体操练习的动力。在这种不良的内心反作用下,学生在练习中碰到困难或挫折,就会对体操的学习产生冷漠心理,甚至产生逃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三)教师保护与帮助不当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特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不当也会引起学生对体操的心理障碍。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保护与帮助时过早地脱保或没有集中注意力,甚至高估部分学生的能力,而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帮助的措施,使学生受到了伤害,觉得没有安全时,就会对该动作产生恐惧。
三、针对心理障碍的调节和控制
(一)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身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重视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表扬鼓励是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特别是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技术动作掌握不好的同学。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在给予肯定、表扬的同时,提出某一方面的要求,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以提高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另外,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并加强力量、协调性的练习。课后对个别学生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的体操运动能力。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及技术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消除畏惧心理和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二)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做育人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体操课所应达到的体操技术技能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要调动其积极性,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是使学生对体操产生浓厚兴趣的最好手段。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体操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操项目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让学生观看体操教学和表演录相等方法,了解体操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操项目在完善自我和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重视动作的讲解和示范
动作讲解和示范是体操教学最有效、最常用、最简便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能有效地揭示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讲解要形象生动、重点突出、用词要确切,让学生感到友善和热情。此外,针对动作或器械作简单的技术分析,点出技术动作的危险性,告知学生这个动作虽然有危险,但只要认真学习动作的技术要点,再加上老师的保护与帮助,危险是可以避免的。采取正确的保护和帮助
(四)正确运用保护和帮助,既有利于防止运动损伤,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练习时的紧张心理,便于尽快的建立技术动作概念。所以教师要加强责任感,把安全措施认真落实到每次课、每个动作和每个学生中。在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考虑正确的站位,并能随动作的需要而改变位置和方向,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保护与帮助,练习者可以体会到完成动作的喜悦和满足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减轻练习者的心理恐惧感。
参考文献:
[1]刘阳.试论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恐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3.
[2] 朱林华.恐惧心理的形成[J].安徽体育科技报.2000(1).
[3]李金盛.体操教学中大学生畏惧心理的形成及消除[J].宁德师专学报.2004(4).
关键词 体操教学 心理障碍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 体操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一)怀疑自身能力的自卑心理
男、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较大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性格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差别。别人一学就会的动作,有的学生反复练习就是学不会或姿态不优美、动作不协调。这些学生就容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缺乏信心。对完成规定的技术动作顾虑重重,对困难看得过多、过重、总担心自己做不好,情绪低落,信心不足,害怕实践,从而甘心作别人的观众。即使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练习,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二)对运动损伤的畏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中有部分动作难度较大,并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单杠项目中的骑撑、支撑跳跃等动作。大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条件或对动作的理解不够,害怕跌倒、掉杠或受伤,往往容易产生一种畏惧情绪,表现为不敢做动作,肌肉紧张,动作僵硬。即使完成规定动作也是在被逼迫的情况下进行的。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有时也能完成一些规定动作,但多是在老师或同学的逼迫下进行的,有的是为了完成学业,通过考试;有的是为了自尊,想在同学面前争口气;还有的是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地完成练习。
二、 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身体素质较差
身体素质是完成动作的条件。当身体条件不能满足或无法达到自己对安全的心理需要时,对学习技巧性较强的动作时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据调查,由于身体素质差的原因引起心理恐惧的男生比例要比女生多,这是由力量素质或协调性问题引起的。身体素质差会使学生在练习时不自信,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进而对体操的练习失去兴趣。在练习的时候,不是偷懒就是练习得没有质量,越做动作越容易失误、受伤,很容易产生畏惧体操的心理。可见,身体素质差是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力。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就是因为对体操缺少学习兴趣。在体操教学中,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就会缺乏进行体操练习的动力。在这种不良的内心反作用下,学生在练习中碰到困难或挫折,就会对体操的学习产生冷漠心理,甚至产生逃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三)教师保护与帮助不当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特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不当也会引起学生对体操的心理障碍。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保护与帮助时过早地脱保或没有集中注意力,甚至高估部分学生的能力,而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帮助的措施,使学生受到了伤害,觉得没有安全时,就会对该动作产生恐惧。
三、针对心理障碍的调节和控制
(一)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身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重视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表扬鼓励是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特别是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技术动作掌握不好的同学。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在给予肯定、表扬的同时,提出某一方面的要求,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以提高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另外,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并加强力量、协调性的练习。课后对个别学生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的体操运动能力。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及技术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消除畏惧心理和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二)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做育人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体操课所应达到的体操技术技能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要调动其积极性,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是使学生对体操产生浓厚兴趣的最好手段。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体操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操项目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让学生观看体操教学和表演录相等方法,了解体操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操项目在完善自我和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重视动作的讲解和示范
动作讲解和示范是体操教学最有效、最常用、最简便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能有效地揭示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讲解要形象生动、重点突出、用词要确切,让学生感到友善和热情。此外,针对动作或器械作简单的技术分析,点出技术动作的危险性,告知学生这个动作虽然有危险,但只要认真学习动作的技术要点,再加上老师的保护与帮助,危险是可以避免的。采取正确的保护和帮助
(四)正确运用保护和帮助,既有利于防止运动损伤,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练习时的紧张心理,便于尽快的建立技术动作概念。所以教师要加强责任感,把安全措施认真落实到每次课、每个动作和每个学生中。在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考虑正确的站位,并能随动作的需要而改变位置和方向,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保护与帮助,练习者可以体会到完成动作的喜悦和满足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减轻练习者的心理恐惧感。
参考文献:
[1]刘阳.试论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恐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3.
[2] 朱林华.恐惧心理的形成[J].安徽体育科技报.2000(1).
[3]李金盛.体操教学中大学生畏惧心理的形成及消除[J].宁德师专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