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冠病毒流行的日子

来源 :湘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z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打算去印度的
  机票都订了
  想想,不去了
  留下来,陪家人
  也陪陪这片
  生病的土地
  两只山楂娘
  比一个班的学生还吵
  打开窗帘
  看到天门山
  苍劲踊跃的线条
  又对人世
  恢复了信心
  “宁愿打游戏
  不要打点滴
  宁愿躺成葛优
  不要躺在ICU”
  ——某社区标语
  时间突然多了起来
  可以问候那些
  久不问候的朋友
  张二棍说在研究时间
  发来照片一看
  满屋子钟表
  在学维修
  他说,机械表有响声
  能提示你
  死神的脚步
  疫情过了
  送你一块
  我想,几百块表都修好了
  死神的脚步
  会不会像一支军队
  震耳欲聋
  2
  中医院的内科主任
  王英说
  突然增加了
  几倍的工作量
  主要还是心累
  怕病人、医生、护士感染
  我说多休息
  要保证自己的免疫力
  感觉是废话
  又加了一句
  疫情过后,请你
  吃好吃的
  如果生病了
  我愿做她的病人
  她说话总那么轻
  哪怕癌症晚期
  她说出来
  也成了神经病
  李克夫妇也在防疫前线
  他说,内心也怕
  一个班六小时
  防护服笨重不透气
  不能玩手机,不能吃喝
  不能上厕所
  经常垫尿不湿
  有时候真想过
  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了
  嘴上这样说
  他的儿子
  又在医学院实习了
  我说,疫情过后
  请你吃好吃的
  这时
  看到某村标语——
  “现在请吃饭
  都是鸿门宴”
  3
  谢朝阳
  供电所所长
  他说,下辈子
  他会当医生
  虽然辛苦
  但能亲手救几条人命过来
  一辈子都值了
  太阳看起来
  很健康
  下楼,到无事溪对岸
  做了几次深呼吸
  空气温暖
  双肺充盈
  到过海拔五千米的昆仑
  我知道
  空气的珍贵
  野梅枝条上
  出现了
  米粒大小的肿瘤
  这比冠状病毒
  厉害得多
  一種病毒
  总会有一种解药
  而春天
  谁也阻止不了
  “每一个不曾
  反省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这是
  我写在风中的标语
  突然想
  疫情过后
  还活着的话
  要骑摩托
  一路走亲访友
  看到每一个故人
  都拥抱
  如果有人不在了
  就抱一抱他的老母亲
  如果老母亲
  也不在了
  就抱一抱
  他家门口的树
  刘年,原名刘代福,1974年出生于湘西永顺。出版有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楚歌》,散文集《独坐菩萨岩》。
其他文献
我霍霍霍一口气念进大学,跟我奶奶一句口头禅有蛮大关系。   不好好读书,长大嫁不到好老公!我奶奶这句口头禅跟我说了多少遍,我没算过。   我奶奶的口头禅,只说给我一个人听。   我奶奶嘴巴冒出口头禅时,脸上没笑容。借米遭还糠一样。见我点头,我奶奶才会咧嘴发笑。笑时,我奶奶的大门牙露到嘴唇外。我奶奶嘴里,仅有一颗门牙。我奶奶出嫁那年,掉了第一颗牙,后来没完没了地掉,掉到我爷爷去世那年,我奶奶的
期刊
马红缨说:哎,我又给你叨个活儿。   七点十五分,她准时准点儿来了。可是准,准得跟我把炸酱面碗撂到柜桌上那一声严丝合缝儿。她嘴角咧开比瓷沿儿跟玻璃更清脆,她原封不动地说,嗨呀,你又吃炸酱面——还说胖还老吃主食。   我一般不理她这句,因为她下一桩事就是自觉从我电脑旁边的笔筒里抽副一次性筷子,掰开;她两只手搓着棍儿磨木刺,我两只手转着碗拌面条儿。我们俩都做得了,就能一道挑起面来吃。有时候我们夹着
期刊
我们的父亲李薰是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1983年3月,在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为了探索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在前往攀枝花钢铁公司考察途经昆明时,不幸溘然长逝。父亲走得太突然了。20多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我们越来越懂得了父亲,理解了父亲的一生追求和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1913年11月20日,
期刊
在一个冬日的下午,记者采访了回湘公干的湖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黄道望。见到黄道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没有架子,浑身上下透出一种亲和的气质。在访谈的过程中,黄道望十分谦和,谈工作多,谈个人少,谈大家取得的成绩多,谈个人的贡献少。不过,我们从他的言谈之中仍能深深地感觉到他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从农家子弟到人民公仆    采访从黄道望去深圳之前的工作生活谈起。当记者提出想
期刊
细致,绵密,凝重,有着缓慢的、但时时生出力量来的“流速”——年轻的王棘让我惊讶,他竟然能写得如此老到,仿佛是一个经历过诸多世事沧桑,在清水里洗过三遍、在浊水里浸过三遍、在血水里泡过三遍的“老人”。之前,我说王安忆是早早地就老下去的作家,现在,我认为王棘也是。当然,这里的“老”不是年龄上的,而是老到和成熟,他们仿佛不需要漫长的写作试验期,而“轻易”地成熟了起来,“轻易”地写出了好小说。   《在漩涡
期刊
→  强雯的中篇小说《吉时》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两个“大龄剩女”完全不同的人生样态和命运际遇,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不繁琐,人物构成也相对简单。大龄剩女俞琥珀厌倦了现实生活的庸常、琐屑和无聊,试图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重新唤醒生命的内在激情。以在微信中讲述“灵修课”为载体和中介,通过传播虚幻的“玛雅能量”,重新沟通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神秘联系。在人与自然万物相互融合中,体验生命的自由和超脱,以此重新激活现实生
期刊
读完杨映川的《在桃源》,有那么一瞬,我难以相信这个映川就是《女的江湖》的作者映川,因为这两个小说着实有不小的差异。即便是与她颇受好评的《我困了,我醒了》《不能掉头》等文本相比,《在桃源》的成熟度依然是惊人的,它以高度简洁的风格和明晰的双线叙事传达着社会悲剧的主题。对于作家的变化,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是,这十余年尤其是近年来,映川一定经历了美学甚至是思想上的蜕变。对于一个“70后”作家来说,这当然还说
期刊
尖尾巴大山雀唧唧地叫着  从一根枝条跳越另一根枝条  枝条弯曲、柔软地回弹着  枝头指向辽远的天空  天空湛蓝,洒下和煦的春晖  春光普照大地  大地上出现三三二二的行人  默默地走向各自的远方  行人的口罩掩住大半张面孔  步履缓慢又稳健  没人停步没人张望  没人致意更没人握手  相识的人在迅速的眼神交换中  完成了千言万语的问候  脚步赶往春天  举止留在冬季  垂柳披上了嫩绿细密的发辫
期刊
长椅空谈   这件小事情就发生在父亲去世后不久,所以我还记得起来。   那是一个天气不错的双休日,我和李小艾带儿子去小区对过的公园里散步。公园和小区隔河相望,当中有架人造木桥,倒也方便。我在桥上逗留了片刻,无奈儿子急着要去爬山,我们只好跟在他后边,一溜小跑着追过去。所谓山,其实就是一块冲积岩的大石头,不到两米高。   我蹲在岩石上抽了一根烟,看着谢志豪爬上爬下。很快他就满头大汗,仍然没有要停
期刊
他们的世界  进了医院的隔离病房  他们的世界也经不起疏忽  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始终警觉  呼吸还需要小心翼翼  无影却迅猛传播的新冠病毒  让他们的生命同样脆弱  抢救病人也需隔离自己  只有责任和爱的血管神经  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  进了医院隔离病房  封闭空间铺开无数的未知  化验检测治疗设备与药物忙而不乱  每点声响都牵动警惕的神经  病情诊断无微不至的护理  救治绵绵发力而有条不紊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