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课堂高效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现在的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但是每个科目学习的时间很少,所以课堂高效才能让学习事半功倍。教师的怎样教和学生的如何学尤为重要,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课堂。
一、“先学后教”,凸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以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活动大多是浅层次的,靠死记硬背,靠外力逼迫,并非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建构的基础上,是被动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学,控制学,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我们选择学案作为沟通教学双方、实现教学互动的抓手,实施“先学后教”。这里的“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习惯的一个过程,是了解学生以往知识结构的有效手段,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在新学期开始学校就组织制定学科的教学计划和实验计划,提前备课,准备好学案。学案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学习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前研究教材,理解学习内容,解答有关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就会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一方面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初步建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建构起平台,教学就在学生建构的基础上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由于学生预先做好了学习的准备,并且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究和思考,他们对内容是熟悉的,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困惑,在课堂上的交流和对话就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实质性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要对学案加以批阅,通过学案了解学生自学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由于学案的沟通,教师对学生解读教材,理解知识的现状十分明了,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还存在着哪些盲点和漏点,在教学时目标更为清晰,着力点更加明确,讲解在知识的重难点,点拨在学生的迷惑处,问题解决非常扎实,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
“先学后教”的实施在学生对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教师对学生利用经验建构知识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的基础上实现了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改变了课堂教师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真正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课堂教学。
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不仅仅在于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高效参与,加强课堂互动和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内心对学习的需要。在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效益,愉快的兴趣、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我注意寻找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内在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如:将与本节课有关的旅游景点、名山名水展示给学生,注意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导入教学,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开始学习;注意整合教材内容,设计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探究,相互交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通过实验创设情境,任务驱动,问题中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解疑。例如在上课之后发给每一位同学一张讲义,四人为一小组对照课本学习这张讲义,把不会的标画出来,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兴高采烈,大约20分钟完成。有疑问的小组提出来让别的小组回答,回答不精确或是都不会的老师再细细讲解。大家争先恐后,毕竟可以给别人讲课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而且说错了也没有人笑话。于是我发现这完全成了学生的课堂,老师仅仅是一个导演,一个引导者。最后做练习题的时候学生都还沉浸在兴奋中,对答案更是当仁不让,你说出来他不同意,根本不用老师在说什么。
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动机,课堂上的“后教”就形成了师生间有效的互动,此时学生的参与是建立的对知识的理解建构的基础上,它是主动的,有效的。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个家,教师就是一个大家长。每一节课就向一顿午餐,饭菜做得不好,味道不佳孩子就不愿意吃,如果色香味俱佳,孩子就吃得好。同样,课堂教学中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态度,热情的参与和互动,再加上教师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一、“先学后教”,凸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以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活动大多是浅层次的,靠死记硬背,靠外力逼迫,并非建立在对知识的理解建构的基础上,是被动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学,控制学,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学的独立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我们选择学案作为沟通教学双方、实现教学互动的抓手,实施“先学后教”。这里的“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习惯的一个过程,是了解学生以往知识结构的有效手段,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在新学期开始学校就组织制定学科的教学计划和实验计划,提前备课,准备好学案。学案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学习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课前研究教材,理解学习内容,解答有关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就会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一方面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初步建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建构起平台,教学就在学生建构的基础上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由于学生预先做好了学习的准备,并且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究和思考,他们对内容是熟悉的,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困惑,在课堂上的交流和对话就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实质性的内容。教师在课前要对学案加以批阅,通过学案了解学生自学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由于学案的沟通,教师对学生解读教材,理解知识的现状十分明了,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还存在着哪些盲点和漏点,在教学时目标更为清晰,着力点更加明确,讲解在知识的重难点,点拨在学生的迷惑处,问题解决非常扎实,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
“先学后教”的实施在学生对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教师对学生利用经验建构知识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的基础上实现了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改变了课堂教师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真正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课堂教学。
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参与,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不仅仅在于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高效参与,加强课堂互动和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内心对学习的需要。在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效益,愉快的兴趣、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我注意寻找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内在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如:将与本节课有关的旅游景点、名山名水展示给学生,注意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导入教学,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开始学习;注意整合教材内容,设计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探究,相互交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通过实验创设情境,任务驱动,问题中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解疑。例如在上课之后发给每一位同学一张讲义,四人为一小组对照课本学习这张讲义,把不会的标画出来,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兴高采烈,大约20分钟完成。有疑问的小组提出来让别的小组回答,回答不精确或是都不会的老师再细细讲解。大家争先恐后,毕竟可以给别人讲课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而且说错了也没有人笑话。于是我发现这完全成了学生的课堂,老师仅仅是一个导演,一个引导者。最后做练习题的时候学生都还沉浸在兴奋中,对答案更是当仁不让,你说出来他不同意,根本不用老师在说什么。
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动机,课堂上的“后教”就形成了师生间有效的互动,此时学生的参与是建立的对知识的理解建构的基础上,它是主动的,有效的。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个家,教师就是一个大家长。每一节课就向一顿午餐,饭菜做得不好,味道不佳孩子就不愿意吃,如果色香味俱佳,孩子就吃得好。同样,课堂教学中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态度,热情的参与和互动,再加上教师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