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23日,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使命,新华社英文客户端(Xinhua News App)(以下简称“客户端”)上线发布。一年多来,客户端不断创新对外新媒体报道,注重用户体验,努力提升报道质量和平台智能化水平,着力打造向全世界用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第一英文移动门户,受到海内外受众广泛关注和好评,取得良好国际传播效果。
截至目前,客户端下载量近70万次,其中海外用户达到55万人。客户端亮点突出,打造了全球第一个全面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活动的英文移动融媒体栏目“习近平时间”(Xi’s Time)。客户端强化议题设置,注重创新创意,有针对性地推出原创报道,引导舆论。注重利用智能化编辑工具,加强现场新闻报道,传播报道效果显著。重要快讯实现全网首弹,居于国内英文客户端同行首位。
一、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报道内容
1.抓住对外传播的核心点,着重做好大国领袖报道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官方英文移动终端,在上线伊始即统筹协调新华社成熟产品,全力打造“习近平时间”栏目,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为契机,借助媒体融合的优势,全面展现习总书记演讲、视察、会谈等活动,做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以全面、直观、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对外传播。
截至目前,该栏目已编发融媒体稿超千条,实现全媒体融合,多视角集成,日均浏览量超一万人次,通过大力宣介习总书记关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凸显大国风范、大国担当,旨在打造中国英文移动终端中习总书记融媒体报道第一平台。
同时,根据移动端的特点,灵活安排稿件排版,注重快讯时效弹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客户端为习主席出访融媒体报道单独开设专栏,在首页设置动态入口,同时将重点稿件在首页轮播、首屏突出展示。在习主席出访西、阿、巴、葡四国并出席G20峰会报道中,客户端首发推送相关报道22条,时效、数量全面领先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英文终端。
2.加强议题设置,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需要针对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发声,讲清中国国情,介绍中国道路,积极面对海外的质疑和关切,达到增信释疑的传播目的。
客户端注重向海外受众集中展示中国主张、中国倡导。在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报道中,及时推出相关专题。同时,追踪国际舆情,围绕大国关系、世界经济、国际热点加强议题设置,有针对性地推出中美经贸摩擦、“一带一路”倡议等体现我方立场主张的议题,让世界了解中国贡献、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及时主动引导舆论,以扩大正面声音,有效占领移动新媒体舆论阵地。
以中美经贸摩擦为例,该客户端以我方立场、国际观点和数据事实等维度,强化对内正面宣传和对外舆论斗争,有效回应公众关切,打破美方为挑起事端而在国际社会上对我国的责难,“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3.打造精品栏目,全面展示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
如今,互联网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更多人能够手握发声的“话筒”。实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创新,需要改变思维习惯,积极探索“你听我说”的话语模式。将新媒体融入对外传播的方式、途径、话语内容中,形成资源共享、立体化传播、多位一体的对外传播格局,提升话语影响力。
该客户端深入研究海外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深入挖掘中国故事,提炼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世界意义,把“我们想讲的”融入“受众想听的”,设立“中国春节”“美食中国”“熊猫社区”等软性专栏,以丰富的文化、精彩的故事、鲜活的生活、可爱的动物等小切口,多维度地塑造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以海外受众“听得进、易理解、能接受、愿分享”的方式将中国发展传播出去。
二、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技术运用
1.努力探索创新,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在中国主流英文媒体中率先实现智能推荐,设置“For you”频道,利用“用户画像”精准匹配新闻,传播精准度不断提高。在内容生产方面,全球首个英文“AI合成主播”上岗播报英文新闻,让广大海外受众感受新华社人工智能“新员工”的业务能力。该客户端深度运用“媒体大脑”和“现场云”平台,挑选精彩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制作成英文视频,内容进一步丰富多元。
此外,该客户端首创英文版“现场新闻”。通过打通新华社直播信号,通过直播流直推,实现与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同步直播,以可视化、即时性、互动性拉近与海外受众距离。
2.注重阅读体验,内容编配和页面设计精简时尚
相对固化的传统媒体思维是英语新闻客户端传播困境的成因之一。英语新闻客户端要改变既有的固定思维,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规律,而研究用户的新闻客户端使用习惯是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必然选择。
依托新华社强大的英文采集力量,及时将大批原创英文报道第一时间在客户端落地,重点稿件力求做到图、文、视频等全媒体融合播报,并将部分视频、图集制成动图,提升受众视觉体验。同时,精心配置版面,优化呈现效果,轮播、大图、图文等版式组织灵活,页面大气简约,有国际范儿。内容编配精心,兼具新闻性和可读性,适应不同形式报道的需求,带给用户多重体验。
3.善于借力,乘着“现场云”“出海”,向平台化发展
“现场云”是新华社推出、与国内媒体共享的“现场新闻”直播态产品,拥有巨大直播态视频生产能力。目前,新华社英文客户端通过与“现场云”直接合作,采用新华社海外媒体社交平台剪辑的“现场云”英文视频,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未来,希望通过借助“现场云”英文版向海外布局,在国际范围内汇集社会力量,扩大直播和短视频产能,实现平台化。并结合平台聚合资源与媒体大脑、AI主播等技术,综合运用最新移动网络技术实现英文版全息态“现场新闻”,完善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的英文板块,以新技术为引领,不断开拓国际传播的新途径。
三、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运营策略
1.终端的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合力形成有效机制
新媒体终端往往更多肩负对新闻内容二次加工创作、以符合碎片化和视觉化等阅读趋势展示、利用智能推荐等新技术精确分发的功能,这就需要传统采编部门提供优质、充足的新闻资源。因此,终端与传统采编部门的密切协作尤为重要。
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为例,该客户端得益于新华社国际领先的英文新闻采编力量,可以做到及时跟踪报道,对现场讯息第一时间滚动播发,弹窗推送经常领先于美联社、路透社、BBC、CNN等国际主流媒体,并被国内媒体广泛引用。
2.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国际热点事件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武器
中国媒体创建与运营英文客户端,抢占新媒体传播高地,对中国塑造国家形象、进行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要在众多英文新闻客户端中脱颖而出,从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中争夺用户流量,则需找准自身优势,打造品牌特色。
依托于新华社在中东战乱地区长期建设的优势报道网络,2018年3月,该客户端集中编制播发一批关于中东局势的融媒体稿件后,随后即有海外用户在客户端后台留言表示“相信你们的新闻”,并希望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持续报道叙利亚局势。这进一步坚定客户端利用海外分社布局优势,打造一批品牌栏目的决心,希望以此打破西方话语垄断、主动发声,为海外受众提供观察国际事务的中国视角、引导海外受众理解中国立场。
3.对外报道要“软硬兼施”,“小而美”也很重要
软性报道往往更容易引起海外用户的共鸣。“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引人入胜”,是对外报道的有效策略。
客户端上线伊始就定位于“中国之窗、世界之窗”,这扇窗不仅及时反映“大事件、硬新闻”,透过窗户,受众也能看到“小切口”和软性话题。例如,“食在中国”是以中餐烹饪这一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为抓手的创新栏目。自推出以来已制作播发80余期,以图片、动图为主要展现形式,赏心悦目。在2018年中秋節推出月饼文化动漫特辑,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推出“食在进博会”视频专辑。以美食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报道,受到海内外受众广泛欢迎,传播效果良好。
截至目前,客户端下载量近70万次,其中海外用户达到55万人。客户端亮点突出,打造了全球第一个全面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活动的英文移动融媒体栏目“习近平时间”(Xi’s Time)。客户端强化议题设置,注重创新创意,有针对性地推出原创报道,引导舆论。注重利用智能化编辑工具,加强现场新闻报道,传播报道效果显著。重要快讯实现全网首弹,居于国内英文客户端同行首位。
一、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报道内容
1.抓住对外传播的核心点,着重做好大国领袖报道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官方英文移动终端,在上线伊始即统筹协调新华社成熟产品,全力打造“习近平时间”栏目,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为契机,借助媒体融合的优势,全面展现习总书记演讲、视察、会谈等活动,做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以全面、直观、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对外传播。
截至目前,该栏目已编发融媒体稿超千条,实现全媒体融合,多视角集成,日均浏览量超一万人次,通过大力宣介习总书记关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观,凸显大国风范、大国担当,旨在打造中国英文移动终端中习总书记融媒体报道第一平台。
同时,根据移动端的特点,灵活安排稿件排版,注重快讯时效弹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客户端为习主席出访融媒体报道单独开设专栏,在首页设置动态入口,同时将重点稿件在首页轮播、首屏突出展示。在习主席出访西、阿、巴、葡四国并出席G20峰会报道中,客户端首发推送相关报道22条,时效、数量全面领先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英文终端。
2.加强议题设置,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需要针对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发声,讲清中国国情,介绍中国道路,积极面对海外的质疑和关切,达到增信释疑的传播目的。
客户端注重向海外受众集中展示中国主张、中国倡导。在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报道中,及时推出相关专题。同时,追踪国际舆情,围绕大国关系、世界经济、国际热点加强议题设置,有针对性地推出中美经贸摩擦、“一带一路”倡议等体现我方立场主张的议题,让世界了解中国贡献、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及时主动引导舆论,以扩大正面声音,有效占领移动新媒体舆论阵地。
以中美经贸摩擦为例,该客户端以我方立场、国际观点和数据事实等维度,强化对内正面宣传和对外舆论斗争,有效回应公众关切,打破美方为挑起事端而在国际社会上对我国的责难,“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3.打造精品栏目,全面展示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
如今,互联网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更多人能够手握发声的“话筒”。实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创新,需要改变思维习惯,积极探索“你听我说”的话语模式。将新媒体融入对外传播的方式、途径、话语内容中,形成资源共享、立体化传播、多位一体的对外传播格局,提升话语影响力。
该客户端深入研究海外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深入挖掘中国故事,提炼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世界意义,把“我们想讲的”融入“受众想听的”,设立“中国春节”“美食中国”“熊猫社区”等软性专栏,以丰富的文化、精彩的故事、鲜活的生活、可爱的动物等小切口,多维度地塑造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以海外受众“听得进、易理解、能接受、愿分享”的方式将中国发展传播出去。
二、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技术运用
1.努力探索创新,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
新华社英文客户端在中国主流英文媒体中率先实现智能推荐,设置“For you”频道,利用“用户画像”精准匹配新闻,传播精准度不断提高。在内容生产方面,全球首个英文“AI合成主播”上岗播报英文新闻,让广大海外受众感受新华社人工智能“新员工”的业务能力。该客户端深度运用“媒体大脑”和“现场云”平台,挑选精彩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制作成英文视频,内容进一步丰富多元。
此外,该客户端首创英文版“现场新闻”。通过打通新华社直播信号,通过直播流直推,实现与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同步直播,以可视化、即时性、互动性拉近与海外受众距离。
2.注重阅读体验,内容编配和页面设计精简时尚
相对固化的传统媒体思维是英语新闻客户端传播困境的成因之一。英语新闻客户端要改变既有的固定思维,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规律,而研究用户的新闻客户端使用习惯是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必然选择。
依托新华社强大的英文采集力量,及时将大批原创英文报道第一时间在客户端落地,重点稿件力求做到图、文、视频等全媒体融合播报,并将部分视频、图集制成动图,提升受众视觉体验。同时,精心配置版面,优化呈现效果,轮播、大图、图文等版式组织灵活,页面大气简约,有国际范儿。内容编配精心,兼具新闻性和可读性,适应不同形式报道的需求,带给用户多重体验。
3.善于借力,乘着“现场云”“出海”,向平台化发展
“现场云”是新华社推出、与国内媒体共享的“现场新闻”直播态产品,拥有巨大直播态视频生产能力。目前,新华社英文客户端通过与“现场云”直接合作,采用新华社海外媒体社交平台剪辑的“现场云”英文视频,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未来,希望通过借助“现场云”英文版向海外布局,在国际范围内汇集社会力量,扩大直播和短视频产能,实现平台化。并结合平台聚合资源与媒体大脑、AI主播等技术,综合运用最新移动网络技术实现英文版全息态“现场新闻”,完善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的英文板块,以新技术为引领,不断开拓国际传播的新途径。
三、新华社英文客户端的运营策略
1.终端的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合力形成有效机制
新媒体终端往往更多肩负对新闻内容二次加工创作、以符合碎片化和视觉化等阅读趋势展示、利用智能推荐等新技术精确分发的功能,这就需要传统采编部门提供优质、充足的新闻资源。因此,终端与传统采编部门的密切协作尤为重要。
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为例,该客户端得益于新华社国际领先的英文新闻采编力量,可以做到及时跟踪报道,对现场讯息第一时间滚动播发,弹窗推送经常领先于美联社、路透社、BBC、CNN等国际主流媒体,并被国内媒体广泛引用。
2.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国际热点事件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武器
中国媒体创建与运营英文客户端,抢占新媒体传播高地,对中国塑造国家形象、进行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要在众多英文新闻客户端中脱颖而出,从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中争夺用户流量,则需找准自身优势,打造品牌特色。
依托于新华社在中东战乱地区长期建设的优势报道网络,2018年3月,该客户端集中编制播发一批关于中东局势的融媒体稿件后,随后即有海外用户在客户端后台留言表示“相信你们的新闻”,并希望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持续报道叙利亚局势。这进一步坚定客户端利用海外分社布局优势,打造一批品牌栏目的决心,希望以此打破西方话语垄断、主动发声,为海外受众提供观察国际事务的中国视角、引导海外受众理解中国立场。
3.对外报道要“软硬兼施”,“小而美”也很重要
软性报道往往更容易引起海外用户的共鸣。“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引人入胜”,是对外报道的有效策略。
客户端上线伊始就定位于“中国之窗、世界之窗”,这扇窗不仅及时反映“大事件、硬新闻”,透过窗户,受众也能看到“小切口”和软性话题。例如,“食在中国”是以中餐烹饪这一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为抓手的创新栏目。自推出以来已制作播发80余期,以图片、动图为主要展现形式,赏心悦目。在2018年中秋節推出月饼文化动漫特辑,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推出“食在进博会”视频专辑。以美食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报道,受到海内外受众广泛欢迎,传播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