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
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潇洒活泼、优美空灵的文学样式,由于篇幅短小、笔法灵活,散文文体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它要以精巧的构思表现主题,达到内容与形式、意境与结构的和谐统一。散文布局要把握線索,写人记事,绘景状物,都应抓住情感发展的脉络,显示出明晰的“秩序”来。同时,在布局中还要注意描述的详略、疏密,注意连接与组合,达成结构上的腾挪跌宕。
技巧点拨
散文常见的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
链条式:这种结构方式像链条一样,由几个生活场景按纵向方式组织起来,似断实续,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比如朱自清的《冬天》,共描绘了三幅场景:一是父子围桌吃白水煮豆腐,二是与挚友共游西湖,三是自己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这些场景时间上相距较远,跳跃性较强,本身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作者却以时间推移为顺序,通过自己的感情线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天衣无缝地把它们连为一体。由于这一情思的连缀,文章就疏中见密,集中地表现了主题。
并流式:这是一种并列的横式布局,它往往精选几个生活片段——或不同的人和事,或同一人物、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组合成篇,结构大体整齐匀称。
比如作家魏钢焰的《宝地·宝人·宝事》,由“竹条沟”“妙诗满田流”“旗手赞”三部分组成,通过人人学文化、改造“四十里旱塬”以及塑造一个“身经百战、东挡西杀、跌倒爬起、百折不挠”的英雄等内容,表现了一种振奋人心的艰苦创业精神。
蛛网式:这种布局如同蜘蛛织网,先结出网心,然后围绕网心向四周伸展,纵横交织,愈织愈多。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多以情感为总绳,任情思奔涌、想象升腾,形成浩大的气魄。
比如秦牧的《土地》,先以炙热的抒情激发读者对新时代新感情的共鸣,并用一句“这里我想来谈谈大地,谈谈泥土”引入正题,领起全文;接着展开对“土地”的联想,列举了历代人们珍惜土地、失去国土的人们的悲哀、土地被剥削者占有时人民的不幸、农民为争取土地而进行的绵延不绝的斗争、翻身农民热爱自己土地的动人事迹、保卫国土的斗争,等等,具体的例子有十多个。作者“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汪洋恣肆,但始终围绕着“土地”这个核心和“爱国主义思想”这个主旋律。最后,以启发人们对“土地”的进一步思考收束全篇,揭示主旨,引人入胜而又发人深省。
复迭式:它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段落与段落之间形成整齐、严密的排比关系,具有回环往复的形式美;二是内容与内容之间具有迭加、补充关系,产生一种文意酣畅的力量美。
比如冰心的名作《笑》,重点描绘了三幅“清美”的图画:“苦雨孤灯”后,看到画中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雨中踏古道、新月挂树梢之际,充满童稚的小孩“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茅檐下躲雨之后,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这三个场景,对给心灵带来慰藉的“笑”反复做了渲染, 而且都以雨后、月夜为背景。文末又把“三个笑容”绾结在“爱的调和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曲径式:这种结构方式恰似玲珑剔透的园林布局,九曲回廊,溪水盘旋,于收尾处才显露出美丽如画的景致。
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写“我”对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接着写在从化温泉看到的荔枝林,此处行文犹如园林布局上的“障景”。正当读者感到“山重水复”时,作者却笔锋一转,由喝荔枝蜜而“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于是“柳暗花明”,将读者引入一个新的境地:看到蜜蜂的生活与劳动,听到养蜂人的介绍,终于认识到蜜蜂“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高尚情操。结尾写“我”当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样由不喜欢蜜蜂到愿意变成一只蜜蜂,文势委婉,诗意盎然。
习作展示
野花礼赞
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 陈 恬
有人爱那大富大贵、花开动京城的牡丹,有人爱那端庄纯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有人爱那凌霜傲雪、无意苦争春的寒梅。它们被搬进花园,供人观赏,有人呵护,而尘埃中绽放的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又有几人关注?
野外,你若昂起头,映入眼帘的想必是那高大挺拔的树木和摇曳灿烂的鲜花,你只有俯下身,低下头,仔细寻找,才能看见缀在乱草丛中、石头缝里的点点野花。它们长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与那耀眼的鲜花和高挑的大树相比,卑微得可以被忽略。在它们生长的那小小角落里,阳光不愿光顾,雨水来得随意,它们要想长成其他植物那般茁壮和艳丽,显然是不可能的。可就算在夹缝中,哪怕只有一线生机,它们也决不放弃。
野花,或许不会美得那样惊艳,也绝不可能长得那么伟岸,它们小小的,如绿豆般大小,白的,黄的,粉的,各种颜色,且都是浅浅的,从不浓妆艳抹,也不加以粉饰,显得那般清新自然。它们的茎是那样纤细,花瓣是那样柔软,仿佛微风轻拂,就能把它们吹断。但野花是坚韧的,即使不小心被踩到那纤瘦的腰肢,它们也只是弯弯腰,一会儿便又能挺直身子,昂起头来,还是那可掬的笑容。
温室中的花儿,争奇斗艳,固然好看,野花却以柔弱的身姿、朴素的容颜、坚强的生命,笑对自然中的风霜雨雪。它们无比卑微、低贱,低到尘埃之中,但它们不放弃、不堕落、不怨天尤人,努力地汲取着营养,积蓄着能量。如米小的野花,通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究换来花开时的那一缕芬芳。是的,它们没有牡丹的妖艳,没有莲花的高洁,也没有梅花的孤傲,它们比不上,它们也不屑比!它们自顾优雅朴素、坚忍顽强。
野花,于荒郊野外,自泥泞尘埃,活出了自己的坚强,绽放出自己的光彩。野花香细,又岂是群芳能懂?
(指导教师 王碧玉)
【评点】
文章开篇于对比之中,引出本文的礼赞对象——野花,紧随其后以一句反问,自然引出下文对野花精神的细说。接下来,作者从野花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和内在品格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讲述其夹缝中生存的顽强生命力和无坚不摧的韧性姿态,歌颂了野花“优雅朴素、坚忍顽强”的可贵精神。结尾再以反问收束,抒发了作者对如野花一般美好的人格的向往与赞美,照应开头,首尾圆合。
本文以对比修辞贯串始终,布局结构整饬,语言文字凝练,可以说是仿写茅盾先生《白杨礼赞》的典范之作。
阅读链接
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潇洒活泼、优美空灵的文学样式,由于篇幅短小、笔法灵活,散文文体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它要以精巧的构思表现主题,达到内容与形式、意境与结构的和谐统一。散文布局要把握線索,写人记事,绘景状物,都应抓住情感发展的脉络,显示出明晰的“秩序”来。同时,在布局中还要注意描述的详略、疏密,注意连接与组合,达成结构上的腾挪跌宕。
技巧点拨
散文常见的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
链条式:这种结构方式像链条一样,由几个生活场景按纵向方式组织起来,似断实续,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比如朱自清的《冬天》,共描绘了三幅场景:一是父子围桌吃白水煮豆腐,二是与挚友共游西湖,三是自己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这些场景时间上相距较远,跳跃性较强,本身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作者却以时间推移为顺序,通过自己的感情线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天衣无缝地把它们连为一体。由于这一情思的连缀,文章就疏中见密,集中地表现了主题。
并流式:这是一种并列的横式布局,它往往精选几个生活片段——或不同的人和事,或同一人物、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组合成篇,结构大体整齐匀称。
比如作家魏钢焰的《宝地·宝人·宝事》,由“竹条沟”“妙诗满田流”“旗手赞”三部分组成,通过人人学文化、改造“四十里旱塬”以及塑造一个“身经百战、东挡西杀、跌倒爬起、百折不挠”的英雄等内容,表现了一种振奋人心的艰苦创业精神。
蛛网式:这种布局如同蜘蛛织网,先结出网心,然后围绕网心向四周伸展,纵横交织,愈织愈多。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多以情感为总绳,任情思奔涌、想象升腾,形成浩大的气魄。
比如秦牧的《土地》,先以炙热的抒情激发读者对新时代新感情的共鸣,并用一句“这里我想来谈谈大地,谈谈泥土”引入正题,领起全文;接着展开对“土地”的联想,列举了历代人们珍惜土地、失去国土的人们的悲哀、土地被剥削者占有时人民的不幸、农民为争取土地而进行的绵延不绝的斗争、翻身农民热爱自己土地的动人事迹、保卫国土的斗争,等等,具体的例子有十多个。作者“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汪洋恣肆,但始终围绕着“土地”这个核心和“爱国主义思想”这个主旋律。最后,以启发人们对“土地”的进一步思考收束全篇,揭示主旨,引人入胜而又发人深省。
复迭式:它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段落与段落之间形成整齐、严密的排比关系,具有回环往复的形式美;二是内容与内容之间具有迭加、补充关系,产生一种文意酣畅的力量美。
比如冰心的名作《笑》,重点描绘了三幅“清美”的图画:“苦雨孤灯”后,看到画中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雨中踏古道、新月挂树梢之际,充满童稚的小孩“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茅檐下躲雨之后,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这三个场景,对给心灵带来慰藉的“笑”反复做了渲染, 而且都以雨后、月夜为背景。文末又把“三个笑容”绾结在“爱的调和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曲径式:这种结构方式恰似玲珑剔透的园林布局,九曲回廊,溪水盘旋,于收尾处才显露出美丽如画的景致。
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写“我”对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接着写在从化温泉看到的荔枝林,此处行文犹如园林布局上的“障景”。正当读者感到“山重水复”时,作者却笔锋一转,由喝荔枝蜜而“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于是“柳暗花明”,将读者引入一个新的境地:看到蜜蜂的生活与劳动,听到养蜂人的介绍,终于认识到蜜蜂“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高尚情操。结尾写“我”当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样由不喜欢蜜蜂到愿意变成一只蜜蜂,文势委婉,诗意盎然。
习作展示
野花礼赞
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 陈 恬
有人爱那大富大贵、花开动京城的牡丹,有人爱那端庄纯洁、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有人爱那凌霜傲雪、无意苦争春的寒梅。它们被搬进花园,供人观赏,有人呵护,而尘埃中绽放的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又有几人关注?
野外,你若昂起头,映入眼帘的想必是那高大挺拔的树木和摇曳灿烂的鲜花,你只有俯下身,低下头,仔细寻找,才能看见缀在乱草丛中、石头缝里的点点野花。它们长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与那耀眼的鲜花和高挑的大树相比,卑微得可以被忽略。在它们生长的那小小角落里,阳光不愿光顾,雨水来得随意,它们要想长成其他植物那般茁壮和艳丽,显然是不可能的。可就算在夹缝中,哪怕只有一线生机,它们也决不放弃。
野花,或许不会美得那样惊艳,也绝不可能长得那么伟岸,它们小小的,如绿豆般大小,白的,黄的,粉的,各种颜色,且都是浅浅的,从不浓妆艳抹,也不加以粉饰,显得那般清新自然。它们的茎是那样纤细,花瓣是那样柔软,仿佛微风轻拂,就能把它们吹断。但野花是坚韧的,即使不小心被踩到那纤瘦的腰肢,它们也只是弯弯腰,一会儿便又能挺直身子,昂起头来,还是那可掬的笑容。
温室中的花儿,争奇斗艳,固然好看,野花却以柔弱的身姿、朴素的容颜、坚强的生命,笑对自然中的风霜雨雪。它们无比卑微、低贱,低到尘埃之中,但它们不放弃、不堕落、不怨天尤人,努力地汲取着营养,积蓄着能量。如米小的野花,通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究换来花开时的那一缕芬芳。是的,它们没有牡丹的妖艳,没有莲花的高洁,也没有梅花的孤傲,它们比不上,它们也不屑比!它们自顾优雅朴素、坚忍顽强。
野花,于荒郊野外,自泥泞尘埃,活出了自己的坚强,绽放出自己的光彩。野花香细,又岂是群芳能懂?
(指导教师 王碧玉)
【评点】
文章开篇于对比之中,引出本文的礼赞对象——野花,紧随其后以一句反问,自然引出下文对野花精神的细说。接下来,作者从野花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和内在品格三个方面出发,通过讲述其夹缝中生存的顽强生命力和无坚不摧的韧性姿态,歌颂了野花“优雅朴素、坚忍顽强”的可贵精神。结尾再以反问收束,抒发了作者对如野花一般美好的人格的向往与赞美,照应开头,首尾圆合。
本文以对比修辞贯串始终,布局结构整饬,语言文字凝练,可以说是仿写茅盾先生《白杨礼赞》的典范之作。
阅读链接
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