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实施中的融资风险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za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BO设计中,管理层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希望管理层能够籍此特殊身份自我激励,在高负债的外部约束下降低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充分挖掘公司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MBO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大蛋糕”,管理层在“蛋糕”的增量中利用融资杠杆获得超额利润,同时给MBO融资的一方也在增量“蛋糕”中获得高额回报。
  
  新的委托代理隐患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集体企业“红帽子”的摘除和国有经济从非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实行战略性撤退,各地出现了企业的管理层从国家或者集体手中收购企业,把国有或者集体企业转变为私人控制的企业的现象。
  管理层收购的效率,源于委托-代理成本的降低。按照在管理层收购方面很有经验的美国KKR公司的说法,最好的公司管理层是能够像所有者那样思考的所有者本身。因此,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重新弥合降低了代理成本,这就是MBO的效率所在。如果公司管理层全部持股,那么这种弥合是彻底的,不存在代理问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层只是获取上市公司股权的一部分,必须有新的机制完成这种弥合,否则MBO本身就是产生代理问题的根源,其效率也就无从谈起。这种机制就是使收购变成公司的股权革命,使得收购过程变成新的权益联合体替代旧的联合体的利益制衡过程。因此,并购活动中,即使有些权益人不参与交易,他们也应被赋予参与交易的选择权,以达到所有利益群体与新的控股群体之间的利益弥合。这样,MBO的过程不仅仅是股权交易双方的事情,不仅仅是管理层与出售股权的国有主体或法人主体之间的讨价还价的过程,也应是其他股东的选择过程。
  但是,在现有股权割裂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制衡机制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股市结构性问题的存在,使得管理层不会通过收购流通股达到收购目的,协议收购将是长期的选择形式。虽然《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中规定30%是发出收购要约的标准,但是,收购非流通股并控制在30%的比例是理性的选择。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其一,由于制度的限制,管理层可以通过成立一个壳公司廉价地收购非流通股,其他个人投资者只能是望洋兴叹,被剥夺了廉价投资法人股的选择权。
  其二,由于收购者实质上不会进行二级市场的要约收购,其他投资者也就实质上被剥夺了与收购者进行交易的选择权。
  因此,没有经过充分博弈和选择,公司管理层与其他所有者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权益弥合,反而产生了新的委托代理隐患。
  割裂的市场产生了割裂的交易,为管理层的融资风险转移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MBO融资风险的承担者
  


  在我国可以利用的融资工具十分有限,因此国内已经发生的MBO案例,管理层对收购资金的来源都非常隐讳,投资者并不能从公开信息中获悉。融资是MBO的重要一环,问题是,谁将为MBO的融资信用风险买单?
  
  用公司的资信融资
   在这种方式下,公司管理层面临双重压力:资金偿还压力和违规监管压力。为了释放这种压力,公司管理层可能会利用非法交易或关联交易尽快赚取收益,或者改变公司的分红政策,进行大比例的分红,套取公司现金。第一种行为倾向的结果是,公司资产流失,收益下降;第二种行为倾向的结果是,公司加快分红,内源融资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加大。无论是哪种情况,最终导致企业价值下降,风险增加。价值下降损害的是股东权益,财务风险的提高意味着偿债能力的下降,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
  
  战略投资者提供融资
  与包括并购基金在内的战略投资者结成联盟,战略投资者提供融资实施并购,是西方MBO市场的主要形式,也是美国KKR公司的成功之道。目前,信托等许多机构正在设立这种类型的基金。但是,西方资本市场是全流通市场,不存在结构性问题,通过MBO,管理层、战略投资者和剩下的利益相关者结成了新的利益联盟。而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收购国有股或法人股的交易,更像是私下的转让,没有其他股东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的参与。这样,新进股东(管理层和战略投资者)与剩下的股东(法人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并非经过充分选择后的利益联盟,各有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目标。战略投资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退出计划要求公司采取短线行为,而公司管理层为了偿还融资,希望企业能进行大量的现金分红,结果会把公司置于更高的风险区,降低公司股权的价值,加大债权人的风险。
  
  以股权为资信获取融资
   管理层将有两种倾向。其一,为了尽快获取偿还融资的资金,管理层有冒更大经营风险的倾向;他们会投资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其二,为了获得大量的现金用于偿还融资,管理层仍倾向于改变分红政策,透支内源融资能力,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目的是想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改善治理结构,发挥公司潜在的管理效率,使管理层获得超常收益,同时也使其他投资者获得相应回报。但在海外实践中发现,这种产权制度设计投资风险较大,双赢的目标并不是轻易能达到的。
  (作者单位为南方证券总部投资运作部,南京大学商学院)
  
其他文献
韩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    在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市场像韩国股指衍生市场那样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爆炸性的增长。截止到2001年,上市不到5年的韩国股指期权合约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的交易所交易衍生品,股指期货也达到了全球指数期货交易量的第三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韩国政府非常敏锐,马上在国内组织专家开始为建立本国的期货和期权市场
期刊
2001年《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先后颁布,为我国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进行了定位,为中国信托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2年7月18日,在《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生效的第一天,上海爱建信托公司率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信托计划“外环隧道项目资金信托计划”。  募集5.5亿元资金的爱建外环隧道项目建设信托计划,原定2002年8月17日截止,但
期刊
19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被定位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是其标志之一。因此,产权界定成为国有企业产权变动的必经程序。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律框架    国务院的行政规章规定: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国务院并授权自己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对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权,由其统一领导,对国有资产实行分级行政管理。1990年7月国务院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
期刊
宋逢明 博士。1992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专业为金融工程。  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金融工程师协会(IAFE)中国大陆首名成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和企业财务管理。  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金融工程”课题的研究。  编者按:  《经济导刊》改刊后,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栏目“
期刊
在成功发行国内首个房地产资金信托产品的基础上,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将隆重推出上海磁悬浮交通项目股权信托受益权投资计划。该产品规模为1.88亿元人民币,期限为18个月,年收益率预计为3.8%。本产品具有期限短,收益率高的特点。    产品概况    产品规模:人民币1.88亿元  信托期限:18个月  资金运用:用于国家级重点项目——上海磁悬浮交通建设  预计收益:年3
期刊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结构,是让无足轻重的企业退出,放开竞争行业的企业,这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抓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退出的形式    国有企业从国有经济领域退出的形式是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出售与拍卖、联合与兼并、租赁与破产等,这些形式都是以有偿方式转让国有资产,这是国有资产的买卖行为。国有资产退出是将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转变为货币形态或证券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MBO被公认为对管理者、企业组织和国民经济发挥重大笔推动作用的一股经济动力。自80年代MBO成为英国政府对公营部门私有化最常见的方式后,其作为一种便利的所有权转换形式和可行的融资形式大行其道。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产权改革的历史,改革的重点是围绕产权的归属问题展开的,进而延伸到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有内部的调整,也有外部压力的促成。特
期刊
2002年以来,随着40多家信托公司恢复登记,在整顿中蛰伏多年的中国信托业,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20余家信托机构陆续推出了40多项资金信托产品,人们格外关注这个几经严厉整顿又几度复生的金融业的“坏孩子”。  200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中国农业银行等4家商业银行开办代理销售资金信托产品的资金收付业务,银行、信托的合作,通过一项普通的代理业务浮出水面。  2003年2月18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在
期刊
最近随着深证100指数的正式发布,市场对深证100指数及相关的指数化投资十分关注,联系到前期的上证180指数,指数化投资尤其是ETFs有望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真正兴起。  最初的指数化投资形式主要是根据指数构建投资组合,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指数基金,在指数基金的基础上诞生了基金业上最具有创新的基金品种——ETFs。  与指数基金相比,ETFs属于更高级的一种基金产品,其突出的特点是引进了交易所交易手段,极
期刊
新一轮券商增资扩股正成为证券市场热门话题,随着证券市场的调整和回暖,上市公司参股证券公司,以及各类金融控股公司涉足证券公司进行投资,已经成为这一阶段的热点。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券商总体趋势是经营模式更趋于合理,更注重技术引导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作为国内证券市场的新锐,西南证券在投资银行、经纪业务、网上交易等方面颇具名气。2002年底,该公司完成第二轮增资扩股后,提出了“三个半步”的经营战略,管理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