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弃者的生命证言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Adr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羌人六的小说,最显著的感觉是叙事的从容、耐心与专注,由此可见他对小说的整体性构建的胸有成竹,而在展开叙事的微观层面,却有着现代手法的自然与娴熟。短篇小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彰显着古典文法与现代技法的契合度,这无疑是有效有益的创作道路上的探索。
  小说的文本是关于断裂带酒鬼刘长凹的生命证言,可谓精微再现了人生的过程性突变。羌人六以理性去尽情绪色彩,甚至去尽情感立场的冷峻叙事,追溯了骤变而不变的乡土自怨自弃者刘长凹生命的节点,归结了其生命的前世今生——变与不变的社会与人的相关性思辨关系。关于刘长凹生命证言的构建过程,亦是古典谋篇与现代布局的呈现,影射着中国式大一统思想的优越和自信,西式思维的自由及精深,亦彰显着两种思维的互补性艺术魅力。
  小说以“生活就是这样”为题,如明清古典小说般一统整体,提纲挈领地为文本确定了基调及方向。不仅如此,羌人六同时也以沉寂的调子凝聚了乡土社会程式化生活背后的管涌性时代骤变,在骤变的时代与不变的常态中赋予恒性的哲理,并于此般唯美哲思辨析中咏叹、铺陈情怀中点题,是谓“天地证”。结束生命宏观论定,顺势引出刘长凹之死之思,开启进一步的生命探究求证过程。随后展开的“刘长凹”,似乎只是生命事件之“结果”:刘长凹的常年酗酒,老婆儿女的联合“起义”,弃绝了他。从文本的整体性构建来考量,则依旧是一种小说内在冲突逻辑的蓄力,是谓“自证”。“他总能听见自己的心,因为无可奈何和强烈的愤怒而嘶嘶呻吟。他觉得自己就像苦胆水泡过一样”,刘长凹始终认为自己是這个家庭中最大的受害者而完全忘记他对家人的伤害,对家人的决然抛弃百思不解。羌人六设置这种“生命”自问,其实也是草蛇灰线的预设,因为小说的整体性“证言”就是对刘长凹生命的精到解析,而且整体叙事是倒置的,即“从结束的地方开始”。这种匠心设置,增强了行文的吸引力,为读者铺设了一条抵达生命质地细部的幽径。如小说中的“几十年疾如闪电,酒鬼刘长凹沦为一个被家人嫌弃的留守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人的命运似乎总是和一片土地连在一起,和他的过去连在一起。”此类提示性散点自然融入,既是一种隐匿性预设,也是证言性文本展开的导引。而梧桐树上的鸟窝静静地看着村庄的人和事,这是羌人六物象性“天眼”的介入,意在去尽人之主观评判,确保叙事的客观理性。
  “鸦鸣”既是自然性死亡意象的铺陈,又是生命终结的序曲,是生命的“物之他证”之一,有着《诗经》般起兴的意蕴。而以其他人不经意间的死亡淡化刘长凹之死的意外性和突然性,更有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果。“望炊烟的人”刘金芳与丈夫王幸福作为他者视角直击刘长凹之死,无疑是其生命的比对性“人证”。比对之下,人之心灵的平和与失衡一目了然。小说在第一节到第四节中,以古典文法构建为主,间或融入金点式感慨性议论、思辨等表述,则是现代技法的体现,使得整体文本如同一大篇论文的论证过程。
  更鲜明的现代技法,则体现在物象第一人称的叙事上。紧接着的“空酒瓶”自陈式“酒”叙事与“河的眼睛”所看到的不为人齿、不为人知的刘长凹的龌龊往事,这是生命论证的深层递进,是谓物之他证之二与物之他证之三。羌人六以正在惊醒时的空酒瓶的“自赎性”自陈,道明了酒鬼的生命的过往——生命突变的节点——刘长凹的青春为妻子身上的狐臭所击溃,从此染上酒。儿子刘自强怒吼婆婆爷爷“你们凭什么天天有肉吃”的决绝天问,更是击溃了刘长凹生命的最后尊严,他从此变得暴戾,家人从此成了他暴虐的对象。而最终,酒成为派出所及村人对其生命终结原因的“唯一”认定。“河的眼睛”以客观的视角来审视刘长凹的死,见证了他作为父亲的“狠心”,作为丈夫的“狠毒”,作为男人的“可耻”,这是从表层到里层的递进式呈现,亦是对其肤浅死因的揭示。这两节赋予“空酒瓶”和“河的眼睛”以人的灵魂感知,以物象的人性通感从不同层面将刘长凹与自我、与家人对峙的关系清晰凸显,使一个丑陋的灵魂跃然纸上。原本小说到此已抵达目的地,然而羌人六并未就此止步,最后以神秘性叙事,物之他证之四“家蛇”,揭示了刘长凹早年生命中的悖逆、作孽——将“祥物”一条家蛇活生生拽成两半,互证前因后果。正如第六节中“河的眼睛”的判断与定论一样,“其实,我一点都不觉得惊讶。我甚至觉得这一天是早晚的事。所有的祸根可以说都是刘长凹自己埋下的。”而小说结尾,儿子刘自强的感叹,“细细回想,蛇肉的味道,其实,说不上坏,也说不上好,像人这弯弯曲曲的慢慢化为乌有的一生”,更是对父亲生命本质的盖棺定论。
  短篇小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从构建过程与完成度来考量,无疑是成功的,文本以不同的角度层次递进,达成了羌人六自我所设置的创作目标,令人欣慰。换个角度体察,亦有缺失。小说题目“一个巴掌拍不响”,显然不够精准,且有局限小说承载量之嫌,甚至这个题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本的意蕴延宕,将文本局限在一个故事层面。小说不完全是故事,更是言外之意的延伸与升华,小说人物只是承载性的一种符号,它擎起的是宏阔的社会生活图景,短篇小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故事内核的揭示,临门一脚似乎缺位。
  作者简介:阿探,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作品》杂志特约评论家。文学评论作品见于 《文艺报》 《文学报》 《文学自由谈》 《长篇小说选刊》 等多种报刊。曾获 《人民文学》2015上半年“近作短评”佳作奖;2017年《小说选刊》“读选刊,得大奖,邀您写稿签”活动第二季铜奖;2019年《作品》优秀评刊员金奖;2020年《作品》十佳评刊员银奖等,目前任职于西安某高校。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钟明,音乐学副教授,诗人,广东省作协会员。现居东莞。出版诗集三本。诗歌作品散见于 《诗刊》 《星星》 《诗选刊》 《诗潮》 《诗歌月刊》 等刊物。  1  胶林、槟榔,松鼠在散落的椰子间跳跃。  我一遍遍打量各式的棕榈,欣赏它的荒蛮、蓬勃,无所谓的样子。  寒潮的讯息从远处鸣响,  它一次次将它变奏成绿色。  云朵和洄游的鱼群任意安家。天南地北,  口味可浓可淡……  方言可有可无…… 
期刊
牧 歌  曾经走过草原  天空平静得能推开胸膛沸腾的水  一片簌簌落下的牛羊  把牧羊人的轨迹,拓印成绿色的标本  比一本大地还厚,我抬不起自由的重量  便于平坦中体验波澜的美学  时间偶尔流过一条不对称的水  故事之外  人间密布雨水的仪式感  粉身碎骨,但是从不言语无数个透明的经过  我们把自己揣摩成一个怎样的菩萨  接听雷电,哪怕是在内心独白的酒坊  秋日,玻璃花瓶与晚餐  我在傍晚的枝头漫
期刊
作者简介:白鹤林,本名唐瑞兵,1973年生于四川蓬溪,现居四川绵阳。出版诗集《车行途中》、评论集《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等多部专著。作品曾获多种文艺奖项,并被译为英、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  桃花岛,或遐想之诗  1  暮色中的岛,  和晨雾中的岛,  都是孤独的漫游者的遐想。  我看见它像个老朋友,  总是关注着我。  离去时在左,  归来时在右。  2  今夜灯下翻书时,  我忽然想到它。
期刊
作者简介:任光福,六零后,笔名金兔,四川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文学》《时代文学》 《剑南文学》 《星星诗刊》 《华西都市报》 等刊物。  涪江垂钓  往事与心事,一圈一圈  随波光扩散  半天功夫钓两条小鲫  不知不觉,眉头谱成江面  钓杆高举,心思下沉  愿望好不容易上岸  左邊,妙不可言  右边,拉弯称赞  垂钓光阴  在悬殊里放慢  抛线,动作笨拙,前瞻  钓起过往顾盼  钓起风吹草动
期刊
作者简介:远归,本名张向军。毕业于中文系,现居昆明。作品散见于 《滇池》 《大理文化》 《散文诗》 《春城晚报》 《西安日报》 等报刊杂志。多次获全国征文奖。  蓝 鲸  蓝鲸在海面畅游腾跃  海是它的草原  蓝鲸游向海底,潜流带来林中的微风  海底是它的密林  暗黑幽深的世界藏着秘密  蓝鲸听见了异性的声波  蓝鲸游向更深的黑暗  它在漩涡里漂流,寻找光  我喊它,它身不由己从不回头  海底有多
期刊
作者简介:伊萍,原名吴少平,女,广东湛江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 《萍水相逢》 《火与雾》 《一只鸟带来的飞翔》 《隐喻》 (合著)。  终将变老  抖颤的叶子  落在草地上就沉默了  最远的距离  是回到最近的树根处  让人心头一动的  不作声的事物  都会有好的归处  为一阵风伤悲的人  落入风的圈套  如爱一个人  拼尽全力去承诺天荒地老  但谁能告诉我  老了  蜷缩的身子圈起的
期刊
1  其实,艾米说,我们都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裂缝之中。她抖掉半截烟灰,烟头上的火星在她细长的手指间闪烁了一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摇头,不知道该看哪里。她穿了一件三点式泳衣,用料非常节省,似乎并不想要遮挡什么。  艾女士,起风了。我毕恭毕敬地提醒她——从我在监控里发现她开始,她已经在这里站了将近一个小时。叫我艾米,她吸了口烟,不容辩驳地说道。好的,艾米。我顺从地喊出来,嘴巴有点失去控制,心脏仿佛漏跳
期刊
作者简介:王俐才,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 《四川文学》 《星星》 《四川詩歌》 《四川工人日报》 《贡嘎山杂志》 等刊物。  从记事起,老井就是这个老模样,井盖光光的,像是秃了顶的老人,头顶泛着光亮;井口凹凹凸凸,仿佛老人缺了牙的嘴。可见,老井确实老了。  说老井老,其实她不老,你瞧,她的精力总是那么充沛,时时刻刻坚守着岗位,从来没有偷过懒。你无论什么时候去取水,她总是精神饱满,热情接待,
期刊
作者简介:唐炳超,四川仪陇人。供职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海南中心,现已退休。其作品散见于四川、海南多种报刊,报告文学《回望故乡》在四川省报纸副刊2019年度作品奖评选中获二等奖。  每一次怀念都是进入一条由精神引领的时光隧道。霍金断言,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地存放在时间里,只要你用心穿越,往事并不如烟。  终于启开尘封30多年的日記,在字里行间拾起过去的岁月,重新漫步在青春芬芳的旅途上。择录三篇
期刊
作者简介:王国宏,笔名王者飞鸿,汉族。河南临颍人,现居许昌。有作品发于 《原野》 《厦门文学》 《莽原》 《椰城》 等刊物。  刘水和叶红丽两口子又发生“战争”了。  小区门口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人。前面的围得紧,有的索性蹲到地下看。后面的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不停地从人头缝隙中寻找着最佳的角度。有两个好心的老太太在不痛不痒地劝着,这无疑是为双方的僵持火上浇油。叶红丽的喊声如同她的身段一样粗壮: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