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贫困是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的一个社会治理难题。对我国来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精准扶贫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也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最后期限。
转眼间,“十三五”时期已过近半,当前扶贫“硬骨头”还有不少,“绣花”功夫需要朝哪里下?
问题一:急于求成
贫困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扶贫需要按照贫困发生的规律展开。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这为精准扶贫提出了科学的扶贫原则。但在2020年脱贫目标的约束下,不少地方还是作出了提前脱贫的要求。这些行政性指令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急功近利和简单的技术管理规则忽视了扶贫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果。
解法:保持“绣花”定力
正视扶贫难度,精准扶贫的工作安排要杜绝任何不切实际的提前完成。同时,既要防止急躁症,也要防止拖延病,坚持时限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以确保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
问题二:“手榴弹炸跳蚤”
扶贫攻坚以来,有些地方对扶贫状况判断不清,粗枝大叶,简单化套用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更有甚者,拿着国家大笔扶贫资金,在贫困县修建“长安街”,到贫困乡镇盖起“天安门”,美其名曰“新农村建设”。这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没有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不仅会浪费扶贫资源,而且会使扶真贫、真扶贫失去方向和着力点,即使国家投入再多的资金,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解法:坚持“绣花”精细
脱没脱贫,最终要群众认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关键在精准。拿出“绣花”的细致,才能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分毫不差、精准滴灌、提高效益。
问题三:数据“盆景”
虚报脱贫人数和整体成果,是扶贫攻坚中极为恶劣的行径,直接无视与践踏了人民权益。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算帮扶工作不实,即只为达标而不求未来长远。比如,对明明可以分析对策进行长效脱贫的贫困户,用资金兜底的方式搞“一锤子买卖”。这是懒政与不作为的表现。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的扶贫,扶贫对象很快就又会返贫,结果是脱贫质量不高,往往事倍功半。
解法:明确“绣花”目的
要明确,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难和最重要的基础保证。真扶贫,首先要数字誊清见底,挤干水分,杜绝“盆景”,对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出现“被脱贫”“假脱贫”“数字脱贫”的,要坚决严肃处理。要将扶贫攻坚和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打赢近在眼前的攻坚战,还必须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以后再返贫,确保脱贫效果经得起时间检验。
问题四:人力紧缺与用人不当
扶贫攻坚跟带兵打仗一样,要选准扶贫干部这个“将”。有的地方选派扶贫干部搞摊派,重数量轻质量,只管派下去,不管是否胜任,结果不仅没能带领群众脱贫,还影响了干群关系,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此外,乡镇对接中央政策,对接不同的部门,人力资源极度缺乏。在一些地方,沉重的扶贫计划、编制预算等工作实际上落在一两个人身上。人力資源配置不当,就容易造成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解法:提高“绣花”本领
加大对贫困村基层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的培养和关爱,吸引本土雁归人才回村任职创业,选好用好脱贫致富带头人,造就一批能打硬仗、善于“绣花”的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从紧从严做好脱贫的考核验收和督促检查工作。要幫助扶贫干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精准扶贫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也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最后期限。
转眼间,“十三五”时期已过近半,当前扶贫“硬骨头”还有不少,“绣花”功夫需要朝哪里下?
问题一:急于求成
贫困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扶贫需要按照贫困发生的规律展开。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这为精准扶贫提出了科学的扶贫原则。但在2020年脱贫目标的约束下,不少地方还是作出了提前脱贫的要求。这些行政性指令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扶贫工作的科学性和规律性。急功近利和简单的技术管理规则忽视了扶贫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果。
解法:保持“绣花”定力
正视扶贫难度,精准扶贫的工作安排要杜绝任何不切实际的提前完成。同时,既要防止急躁症,也要防止拖延病,坚持时限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以确保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
问题二:“手榴弹炸跳蚤”
扶贫攻坚以来,有些地方对扶贫状况判断不清,粗枝大叶,简单化套用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更有甚者,拿着国家大笔扶贫资金,在贫困县修建“长安街”,到贫困乡镇盖起“天安门”,美其名曰“新农村建设”。这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没有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不仅会浪费扶贫资源,而且会使扶真贫、真扶贫失去方向和着力点,即使国家投入再多的资金,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解法:坚持“绣花”精细
脱没脱贫,最终要群众认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关键在精准。拿出“绣花”的细致,才能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分毫不差、精准滴灌、提高效益。
问题三:数据“盆景”
虚报脱贫人数和整体成果,是扶贫攻坚中极为恶劣的行径,直接无视与践踏了人民权益。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算帮扶工作不实,即只为达标而不求未来长远。比如,对明明可以分析对策进行长效脱贫的贫困户,用资金兜底的方式搞“一锤子买卖”。这是懒政与不作为的表现。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的扶贫,扶贫对象很快就又会返贫,结果是脱贫质量不高,往往事倍功半。
解法:明确“绣花”目的
要明确,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难和最重要的基础保证。真扶贫,首先要数字誊清见底,挤干水分,杜绝“盆景”,对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出现“被脱贫”“假脱贫”“数字脱贫”的,要坚决严肃处理。要将扶贫攻坚和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打赢近在眼前的攻坚战,还必须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防止脱贫以后再返贫,确保脱贫效果经得起时间检验。
问题四:人力紧缺与用人不当
扶贫攻坚跟带兵打仗一样,要选准扶贫干部这个“将”。有的地方选派扶贫干部搞摊派,重数量轻质量,只管派下去,不管是否胜任,结果不仅没能带领群众脱贫,还影响了干群关系,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此外,乡镇对接中央政策,对接不同的部门,人力资源极度缺乏。在一些地方,沉重的扶贫计划、编制预算等工作实际上落在一两个人身上。人力資源配置不当,就容易造成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解法:提高“绣花”本领
加大对贫困村基层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的培养和关爱,吸引本土雁归人才回村任职创业,选好用好脱贫致富带头人,造就一批能打硬仗、善于“绣花”的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从紧从严做好脱贫的考核验收和督促检查工作。要幫助扶贫干部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