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线上精品课程内容设计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lo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聯网+的时代浪潮推动了线上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2018年国家教育部认可线上精品课程的推广能为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工作者带来福音。但国内市场上针对低年段小学生开发的高质量、广涉猎、强示范的线上精品课程仍存在大量空白。我们研究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访谈对象30名,问卷调查对象743名。得出的结果如下:(1)线上课程应创新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形式。(2)线上课程应优化课程载体,精简教学时长。(3)线上课程以师范生为主体,具备较高市场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 线上课程设计 师范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58
  Abstract The wave of Internet + era has promoted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online quality courses. In 2018,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pproved that the promotion of online quality courses can bring good news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social worker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gaps in the domestic mark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wide-ranging and strong demonstration online quality courses for low-grade pupils. We used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as the main methods. There were 30 interviewees and 743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Online courses should innovate teaching contents and enrich curriculum forms. 2. Online courses should optimize the course carrier and simplify the teaching time. 3. On-line courses are dominated by normal students and have a high market demand.
  Keywords Internet +; online course design;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1 研究背景
  1.1 “互联网”与教育的联系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结果。2013年,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指出“互联网+”主要是开放协作,跨界融合,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1]在互联网时代,研究“线上精品课程”,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教育融合,重构教育新模式,形成教育发展新态势,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1.2 国内外对线上课程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国外的线上课程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著名大学上传的公开课视频,名师授课,注重师生互动;二是由Coursera、Udacity和edx等知名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课程。而我国近年来线上精品课程数量增多,但针对低段小学生开发的专业化的线上精品课程仍旧非常少,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教育公平的学习型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把握未来5-10年内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基础上,构建一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2]信息化进程促进教学网络平台课程迅速发展,但国内外针对低段小学生设计的精品课程数量仍然很少。因此,我们将从“低段小学生”出发,设计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建立完善的线上精品课程体系。
  2 研究方法
  2.1 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是从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角度,了解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发的线上精品课程的优势和劣势。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为30位与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社会人士,包括小学老师、小学家长、“知心姐姐”带队指导老师以及线上教育网络平台开发者四个群体。在访谈结束之后,研究者对于访谈的录音材料等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的方法。
  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分为两类——面向学生以及面向家长两类群体,针对不同对象,研究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和家长对于“线上课程”的了解以及课程主题的选择的看法。研究过程中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3份。
  分半信度反映测验项目内部一致性程度,即表示测验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相关越高表示信度高,或内部一致性程度高。 Z系数高时,信度就高; Z系数低时,信度不一定低。低信度: Z<0.35;中信度:0.35< Z<0.70;高信度:0.70< Z。一般来说,问卷的 Z系数在0.8以上该问卷的信度较好,达0.85以上,表明问卷信度良好。
  表1为针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的半分信度计算结果。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和Guttman Split-Half分半信度均为0.804,大于0.70,说明本量表的信度为高信度。
  表2为针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的半分信度计算结果。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和Guttman Split-Half分半信度均为0.804,大于0.70,说明本量表的信度为高信度。   3 研究結果
  3.1 访谈法研究结果
  首先,茶山某小学教师在访谈中提出线上课程应以课外为主,不重复教学课内知识,避免枯燥乏味。某学生家长也提出课程应以孩子的兴趣与积极性为主,而不应纯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得出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发的线上精品课程将课外知识拓展作为主要开发方向,而不应重复课内知识。其次,不少家长在访谈中提出对课程的开发者没有过高要求,并认为师范大学生思想新颖,课程更具兴趣。故我们得出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发的“线上精品课程”具有一定的潜在市场。再次,平台负责人认为现代大学生的专业素养较高,并且院校也拥有丰富资源,制作出的线上课程物美价廉极具优势。故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发的线上精品课程能够与师范生的专业优势紧密结合。最后,访谈中不少家长认为能通过课程锻炼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并针对性地加强,为今后学习做铺垫。由此可见,系统化、针对性、适用性是保障线上精品课程生命力的重要条件。
  3.2 问卷调查法结果
  3.2.1 频数分析
  (1)家长对于课外辅导的需求较大。调查结果显示,有63%的家长让孩子参与课外的辅导学习,而37%的家长没有为孩子报班。这说明有较多家长认为孩子除了在学校里或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以外,课外辅导与学习也是是必要的。“线上课程”将互联网与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线上课程”的推动符合目前市场对于辅导的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与技术支持,主题形式丰富多样,能使孩子更方便地获得专业的课外辅导,可俘获绝大多数的家长的芳心。
  (2)学生使用手机大都用于查资料,且家长对“线上课程”的了解度不高。调查问卷II结果,有18%的小朋友会常将爸爸妈妈的手机用于看动画片;再者有51%的小朋友常用于查资料,解答难题疑惑等;还有19%的小朋友常用于玩电子游戏;最后,有12%的小朋友用于在线学习或课程。调查I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于“线上课程”不太了解,只有极少数的儿童体验过线上课程的教学,有些家长甚至没有听说过。
  对于以上结果,我们的分析是:小朋友已经具备初步的信息素养,会使用手机或电脑并且将其用于一些在线的学习平台或软件,这是很好的一个进步,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但只有极少数的儿童体验过线上课程的教学,有些家长甚至没有听说过。尽管许多网络平台及手机app已经推出线上教育这一功能,却没有很好地推广,导致线上课程没有普及化。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好契机,我们可以不断完善线上课程的设计,不断优化内容结构,获得家长与孩子的认可,再进行有力地推广。
  (3)学生、家长对“线上课程”的主题要求高。类别要求丰富多样,拥有可选择的空间。调查结果II显示有33%的小朋友更倾向于绘本故事,小朋友对于“线上课程”的主题类别选择不一,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小朋友们中,有49%的小朋友更偏爱于手工制作类课程;还有10%的小朋友倾向选择主题课教育类,例如安全教育、消防知识等安全小常识。调查I结果显示,29.21%的家长喜爱绘本故事,16.42%的家长则倾向手工制作;17.36%的家长偏向主题教育类课程;19.25%的家长则希望“线上课程”的主题是儿童剧展示;还有17.77%的家长对“线上课程”有其它的想法。
  线上课程提供的教育环境为学习者满足自我需求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3]从家长与孩子对主题选择不一可以看出他们希望线上的课程类别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同时,注重孩子的多方面综合发展,增进亲子间的关系,加强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等,让“线上课程”的主题类别不仅仅拘泥于个别一类。我们认为“线上课程”主题类别的选择也要多样化,充分考虑到小朋友们的年龄以及心智特点,为其科学地设计课程,推出多个课程系列,全面多样地为小朋友们提供优秀的“线上课程”资源。
  (4)家长对于线上教育的途径选择多样。调查结果显示,36.2%的家长选择微信公众号;9.56%的家长偏向音频教学;0.54%的家长选择微博进行课程学习;53.7%的家长则倾向专门的视频播APP。可见绝大多数家长会选择更专业的线上教育平台。因此线上精品课程需借助专业的视频APP,贴近家长的需求。尽管目前线上的平台丰富多样,但是真正专业、权威,让家长放心的却是少之又少。团队成员均以教育专业的在校就读大学生,有专业的教师在旁指导,推出线上的精品课程较为可靠,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上升空间较多。选择专业的视频播放APP更能赢得家长们的需求及信任。
  3.2.2 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相关因素对课程设计的影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大学生线上精品课程,从表3中可见“线上课程的教师教学风格重要程度”和“上课内容的新颖度重要程度”两者显著正相关。教师教学风格形成过程包括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独特风格形成阶段,课堂内容的新颖成分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特质的重要部分,两者息息相关。“上课内容的新颖度重要程度”和“上课内容的实用性重要程度”两者与“上课内容的互动性重要程度”为正相关。因此提高线上课程的趣味性,加强师生互动是实现线上课程内容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注重上课内容的实用性,丰富课堂互动环节,促进教师动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而“孩子的学习阶段”和其他问题的相关系数都低于0.5,相关程度低,可不重点关注。由此可见,家长对“在线课程”的关注度日益增长,但仍采用较为保守的方式。这表明家长对教育的衡量标准较高,且对新的教育方式较为谨慎,我们要从家长需求出发,才能将“线上课程”教育做得更好。
  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线上精品课程设计的研究总结与分析
  根据研究,我们设计开发如下的线上精品课程体系(图1)。
  4.1 线上课程应创新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形式
  调查表明现今学校教育的课内资源足够丰富,如果线上课程再增添课内课程,易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所以将课外知识拓展内容作为主要开发方向,借助互联网充实儿童的课外生活是现今家长与儿童最为需要的。问卷结果表示,在“大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力和创新意识,但课程改革却很难实现真正地全方位改革,如:屈指可数的美术、音乐课等无法满足儿童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必须研究儿童文化,顺应儿童的天性,从儿童视角出发,让课堂富有童心童趣。[4]我们将以“儿童”为出发点,通过高效的硬件软件支持,更有效地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开发形式多样化、新颖创新、有活力的线上精品课程,建立完整的线上精品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用新颖性调动儿童的兴趣,用适用性吸引家长的关注,为线上课程注入新的生命力。
  4.2 线上课程应优化课程载体,精简教学时长
  研究表明,家长对于“线上课程”的学习方式更倾向于视觉传达。因此,我们大多数的课程会以视频录制的方式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吸引有需求的家长、孩子购买,如使用喜马拉雅app录制“知心姐姐讲故事”系列等途径。
  尽管目前线上教育的平台丰富多样,但是真正专业、权威、让家长放心的平台却是少之又少;微信拥有广泛的使用群体,在其公众号上推广更容易被接受。因此,选择专业的视频播放APP和微信公众号的推广途径更能赢得家长们的需求及信任。据调查,孩子的专注度和课外时间有限,所以每节“线上课程”的规定时间不宜过久,课程要尽量做到短小、精干,以免画蛇添足。
  4.3 线上课程以师范生为主体,具备较高市场需求
  据多项调查显示,家长与老师对师范生有着较高的肯定与认可,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发的线上精品课程具有市场。大学生作为线上讲师最大的优势是对教育和创新的热情,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发的线上精品课程能给线上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是温州大学唯一的完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学院,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特色鲜明的较高办学水平和实力。讲师作为学院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为线上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与专业优势紧密结合研究表明,现今针对儿童的线上课外知识拓展课程的市场需求大。且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值得信赖,创新能力强,因此课程内容灵活新颖,符合受众群体特点。此外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线上精品课程存在价格优势,填补市场空白,符合受众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5-12.
  [2] 张卫平,杨立峰,张俊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育生态环境建设[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1):2.
  [3] 孙华,李爱平.“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8):66-68.
  [4] 许宏.做一名童心的呵护者[J].教育科学论坛,2018(2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中师毕业生依然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通过个案研究发现,中师学历起点教师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表现良好。提高中师学历起点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建构适合中师学历教师专业学习的校本培训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中师学历起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 中师毕业生 专业精神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 技能竞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从“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课程的专业教学角度着手,针对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探讨与技能竞赛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和优化方法。  关键词 专业教学 技能竞赛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57  Abstract Skills co
期刊
摘 要 教学成果奖的设立充分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改革,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使人才培养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本文对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希望对后期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起到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
期刊
摘 要 在西方节日文化传播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一定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宏观环境,也包括微观环境。认识这些环境因素,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环境  习近平在北大考察时曾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而随着全球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叙事学 叙事结构  1 时空建构下的叙事原动力  “对时间的追忆中必然存在着具体的某个或多个空间。对于时间的流动性、空间的固定性,更能感知自身的存在。 因此,往昔追忆中的空间不仅承载着各类事件碎片,更是时间的标志而存在”、[1]电影作为一门时空艺术,其叙事要求建立在时空的基础上,讲述主人公在某地以及某个时间发生某事。《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了本杰明生来是个疾病缠身的老人模样,走着一条
期刊
摘 要 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本特征,时序性代表的是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出发点。正确把握时序性,有助于学生获得对历史的整体性认识,形成初步的历史观。2012年深圳初中历史与社会正式改为初中历史,2015年初中历史第一年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本文从近三年的深圳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例,结合目前教学中的一些常规问题,剖析时序观念在目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时序观念 试题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尽早接触参与实际应用的相关技术活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应用的能力。笔者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触发电路的研究,对于其在专业课程中,如何进行信号检测、信号接入及信号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创新项目 单片机 触发电路  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路控制,会用到晶闸管此类半控型器件,对于电路的控制,本课题通过用单片机控制的触发电路研究,解决现有
期刊
摘 要 作为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市是中蒙俄经贸往来的中心枢纽。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和推进为满洲里学院的俄(蒙)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满洲里学院俄(蒙)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结合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所需的俄(蒙)语人才特点,提出了俄(蒙)语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中蒙俄经济走廊 俄(蒙)语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
期刊
摘 要 在“内容为王”的互联网环境下,优质内容带来的审美享受与精神涵养越来越成为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用短视频讲好城市故事,将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更好地传递给受众,也是短視频助力城市形象建构的积极尝试。本文将以自媒体“二更更武汉”为例,研究其生产的短视频如何通过独特的个体叙事多维度构建和呈现武汉城市形象。  关键词 短视频 个体叙事 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
期刊
摘 要 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梳理宿舍文化的当前现状,同时结合贵州财经大学现有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实情,提出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思考,即宿舍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创新等,对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 宿舍文化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