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着几天,有两件事情让我莫名感伤。
一件事是河北某名校,一学期有两个孩子跳楼自杀。另一件事是几位教师朋友在论坛里“讨伐”自己班上几个“实在没法教”的孩子。
不是煽情,当时我真有心灵破碎的感觉。
美国加利福尼亚哥拉斯学院的创建者和校长哥拉斯博士曾直接询问过150名学生,什么是他们在学校中最向往的,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朋友!”温暖,这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感觉。不可否认,在学校里有很多孩子不快乐,不快乐的根本原因不是需要遵守各种规则和纪律,而是他们找不到归属感、存在感,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暖、教室的温暖。若一个孩子能够在教室里时刻感受到温暖,他会跳楼自杀吗?他会成为“没法教”的孩子吗?哥拉斯博士说:那些失败的人是孤独的,他们在孤独中寻求同一性,但通往成功的许多道路(因为他人的冷漠)已经关闭,只有愤怒、挫折和退缩。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在教室中培养具有温度的灵魂?如何让孩子爱上教室、爱上学习?
世界各地出现在高校里的冷面杀手,让很多人感喟教育的悲哀。在专家学者指出各种解决路径时,孩子们所渴求的温暖与存在感却被忽略。我认为,当下教育的最大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不在所谓的综合素质方面,而在于没有给出一个让孩子们感觉温暖、有存在感的成长环境。
我曾经给优秀班级下过定义,认为它需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具有人性的温暖;
具有个性的自由;
具有综合的素养;
具有优秀的学业。
不可否认,学业的优秀非常重要,但首要的是温暖和自由。温暖是人性的、人情的温度,而自由则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发展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里有位置、有分量。
为打造有温度的教室,我把带班第一学期的目标定为“让别人因我而幸福”。我努力让我的孩子们懂得奉献、包容,知道和谐相处,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同时又因自己的行为,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我班朱奕璇同学有一次“考砸”之后在交流小本子上写道:
虽然没有考好,但我觉得挺幸福的。刚刚知道成绩时我很伤心,那时超多人来安慰我。华和文都说:“这一次没考好没关系,还有下次,大家一起努力。”学姐说:“我们是一个集体,大家一起,就没有做不出的题目。”凡、璐、宇、妤……好多人都来关心我。学姐和韬帮我把每道错题的解题思路都标了出来。我真的觉得在9班好幸福。我不担心考不好,因为分数不高可以有人帮我,我只是担心失去9班,因为失去就不会有这么好的集体了。
这仅是一个侧影。
为打造有温度的教室,我主要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小事天天说
有温度教室的打造,靠的不是说教,而是用行为影响行为,用人格影响人格。同样,这样教室的打造也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时间。正如泰戈尔所言:“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是盯着班级的问题在哪里,而是用美好的心灵发现孩子们心灵的美好。我会看到倩早早到教室翻开书本,我会看到宇午休时悄悄开窗通风,我会看到栋为班级买来盆景,我会看到佳不怕弄脏衣服怀抱垃圾走向垃圾箱……我会发现■为别人复印《红楼梦》资料,我会发现华为班级卖掉饮料瓶后悄悄添上2.5元作为班费,我会发现啸怕璇手冷而替她擦黑板……我就是这样每天在发现,每天被感动。孩子们也是这样每天被感动,每天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所谓的氛围营造,不是让黑暗的天空亮起几颗星星,只有群星灿烂,才算点亮整个夜空。高一(9)班的孩子,被学校领导认为是全校最有正气和素质最高的孩子,这和每个孩子的优秀表现有关。成功的核心就是“天天发现美好,天天说美好”,让每天吹拂在班级里的都是温暖的风。
二、组事人人做
所谓人人做,不是人人都要重复地做同样的事,而是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分工式,也可以是由个体到整体的组合式。所谓“分工式”是说某一项工作,组内每个成员各分一块儿。例如第五小组,在英语老师要求整理英语报里的重要生词时,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一人整理一个段落。在整理文言基础知识时,他们的分工是一人负责一个知识点。
我这学期重点打造的小组层面活动是“感动小组人物评选”。开展这个活动需要把主持人、当选人、书写颁奖词的人、书写当选者故事的人、讲述当选者故事的人等角色,分配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因为“感动小组人物”的事迹讲述,又会进一步在小组、班级传递正能量,让每一个人感受到教室的温度。
三、班事组组做
同样,班事组组做也不是说每件事情每个小组都要做一遍,也不是每件事情每个小组平均分配任务,而是在做一件具体的班级大事时,以一个小组为主,其他小组相互配合。在打破小组“自我”的狭隘之余,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有存在感。诚然,小组的存在感也会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存在感。
例如我班的“九月生日会暨小隆中庆中秋活动”方案,由“羽翾”组策划,具体实施中则有“英雄联盟”组、“翠竹轩”组、“蘅芷苑”组、“渔者”组、“桃夭灼灼”组共同配合。每个小组都各司其职,共同为完成这项班级大事而努力。
实际带班过程中,也需要类似的班级大事,因为它是班级在每个孩子心目中存在的必须,否则孩子们仅会为组而工作,“班”的概念会淡化。诚然,这项工作依然要围绕着“让别人因我而幸福”的班级主题来做。
打造温暖的教室,还可以利用小细节让孩子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存在。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评语,让孩子们找到他们在班主任心中或班级内部的存在感。比如上学期末我写给何旻宜的评语如下:
旻丫头,总觉得你有一种古灵精怪的美,有一种凛然正气的美,虽然,你表现得那么温和。一个学期以来,和你聊得最开心,你总是用最幽默、最有创造力的语言讲述着属于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总能够用你的动人之处给人微笑和温暖。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无论前进中有多大起伏,你总能用淡然的眼光去看待,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我曾经无数次告诉自己,一个人要走得远,就必须眼前有阳光,心底如清水。你真是这样的孩子。“喜欢你,没道理”,这句话好任性,那么,就让我任性一次吧。
她妈妈看后,忍不住把这段评语发到自己的微信圈。不为别的,仅仅为她看到了孩子在班主任心中的美好。
在很多场合我说:“我喜欢当班主任,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可以感受到灵魂的鲜活与人性的温暖。”如果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怎么会不爱班级、不爱学习呢?
在和别人的互相温暖中,生命会悄悄拔节。
(责 编 卢丽君)
一件事是河北某名校,一学期有两个孩子跳楼自杀。另一件事是几位教师朋友在论坛里“讨伐”自己班上几个“实在没法教”的孩子。
不是煽情,当时我真有心灵破碎的感觉。
美国加利福尼亚哥拉斯学院的创建者和校长哥拉斯博士曾直接询问过150名学生,什么是他们在学校中最向往的,学生的回答几乎一致:“朋友!”温暖,这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感觉。不可否认,在学校里有很多孩子不快乐,不快乐的根本原因不是需要遵守各种规则和纪律,而是他们找不到归属感、存在感,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暖、教室的温暖。若一个孩子能够在教室里时刻感受到温暖,他会跳楼自杀吗?他会成为“没法教”的孩子吗?哥拉斯博士说:那些失败的人是孤独的,他们在孤独中寻求同一性,但通往成功的许多道路(因为他人的冷漠)已经关闭,只有愤怒、挫折和退缩。
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在教室中培养具有温度的灵魂?如何让孩子爱上教室、爱上学习?
世界各地出现在高校里的冷面杀手,让很多人感喟教育的悲哀。在专家学者指出各种解决路径时,孩子们所渴求的温暖与存在感却被忽略。我认为,当下教育的最大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不在所谓的综合素质方面,而在于没有给出一个让孩子们感觉温暖、有存在感的成长环境。
我曾经给优秀班级下过定义,认为它需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具有人性的温暖;
具有个性的自由;
具有综合的素养;
具有优秀的学业。
不可否认,学业的优秀非常重要,但首要的是温暖和自由。温暖是人性的、人情的温度,而自由则是让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发展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里有位置、有分量。
为打造有温度的教室,我把带班第一学期的目标定为“让别人因我而幸福”。我努力让我的孩子们懂得奉献、包容,知道和谐相处,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同时又因自己的行为,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我班朱奕璇同学有一次“考砸”之后在交流小本子上写道:
虽然没有考好,但我觉得挺幸福的。刚刚知道成绩时我很伤心,那时超多人来安慰我。华和文都说:“这一次没考好没关系,还有下次,大家一起努力。”学姐说:“我们是一个集体,大家一起,就没有做不出的题目。”凡、璐、宇、妤……好多人都来关心我。学姐和韬帮我把每道错题的解题思路都标了出来。我真的觉得在9班好幸福。我不担心考不好,因为分数不高可以有人帮我,我只是担心失去9班,因为失去就不会有这么好的集体了。
这仅是一个侧影。
为打造有温度的教室,我主要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一、小事天天说
有温度教室的打造,靠的不是说教,而是用行为影响行为,用人格影响人格。同样,这样教室的打造也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时间。正如泰戈尔所言:“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是盯着班级的问题在哪里,而是用美好的心灵发现孩子们心灵的美好。我会看到倩早早到教室翻开书本,我会看到宇午休时悄悄开窗通风,我会看到栋为班级买来盆景,我会看到佳不怕弄脏衣服怀抱垃圾走向垃圾箱……我会发现■为别人复印《红楼梦》资料,我会发现华为班级卖掉饮料瓶后悄悄添上2.5元作为班费,我会发现啸怕璇手冷而替她擦黑板……我就是这样每天在发现,每天被感动。孩子们也是这样每天被感动,每天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所谓的氛围营造,不是让黑暗的天空亮起几颗星星,只有群星灿烂,才算点亮整个夜空。高一(9)班的孩子,被学校领导认为是全校最有正气和素质最高的孩子,这和每个孩子的优秀表现有关。成功的核心就是“天天发现美好,天天说美好”,让每天吹拂在班级里的都是温暖的风。
二、组事人人做
所谓人人做,不是人人都要重复地做同样的事,而是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参与的方式可以是分工式,也可以是由个体到整体的组合式。所谓“分工式”是说某一项工作,组内每个成员各分一块儿。例如第五小组,在英语老师要求整理英语报里的重要生词时,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一人整理一个段落。在整理文言基础知识时,他们的分工是一人负责一个知识点。
我这学期重点打造的小组层面活动是“感动小组人物评选”。开展这个活动需要把主持人、当选人、书写颁奖词的人、书写当选者故事的人、讲述当选者故事的人等角色,分配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因为“感动小组人物”的事迹讲述,又会进一步在小组、班级传递正能量,让每一个人感受到教室的温度。
三、班事组组做
同样,班事组组做也不是说每件事情每个小组都要做一遍,也不是每件事情每个小组平均分配任务,而是在做一件具体的班级大事时,以一个小组为主,其他小组相互配合。在打破小组“自我”的狭隘之余,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有存在感。诚然,小组的存在感也会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存在感。
例如我班的“九月生日会暨小隆中庆中秋活动”方案,由“羽翾”组策划,具体实施中则有“英雄联盟”组、“翠竹轩”组、“蘅芷苑”组、“渔者”组、“桃夭灼灼”组共同配合。每个小组都各司其职,共同为完成这项班级大事而努力。
实际带班过程中,也需要类似的班级大事,因为它是班级在每个孩子心目中存在的必须,否则孩子们仅会为组而工作,“班”的概念会淡化。诚然,这项工作依然要围绕着“让别人因我而幸福”的班级主题来做。
打造温暖的教室,还可以利用小细节让孩子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存在。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评语,让孩子们找到他们在班主任心中或班级内部的存在感。比如上学期末我写给何旻宜的评语如下:
旻丫头,总觉得你有一种古灵精怪的美,有一种凛然正气的美,虽然,你表现得那么温和。一个学期以来,和你聊得最开心,你总是用最幽默、最有创造力的语言讲述着属于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总能够用你的动人之处给人微笑和温暖。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无论前进中有多大起伏,你总能用淡然的眼光去看待,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我曾经无数次告诉自己,一个人要走得远,就必须眼前有阳光,心底如清水。你真是这样的孩子。“喜欢你,没道理”,这句话好任性,那么,就让我任性一次吧。
她妈妈看后,忍不住把这段评语发到自己的微信圈。不为别的,仅仅为她看到了孩子在班主任心中的美好。
在很多场合我说:“我喜欢当班主任,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可以感受到灵魂的鲜活与人性的温暖。”如果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怎么会不爱班级、不爱学习呢?
在和别人的互相温暖中,生命会悄悄拔节。
(责 编 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