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1.思想品德是中学生最重要的素质
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学生素质是知识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纪律法制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只追求单一的知识素质,忽视思想品德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不是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进取精神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2.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未来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创新力、凝聚力,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因此,应该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国家振兴、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3.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中学生在21世纪的竞争力、适应力和创造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极度膨胀的社会,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要与时并进、创新发展,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坚强的耐挫折力,没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就谈不上竞争、适应和创造,将会捆绑才能、抵消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
二、思想品德教育应在改革中提高、创新中发展
1.以生动的课堂启迪学生
知识本身就有德育的功能,新课程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课堂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互助互进。有课堂就应有德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品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必定使学生受益终身。
2.凭丰富的活动感染学生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生动的报告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春风化雨,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
3.靠优美的文化熏陶学生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含金量极高的德育教育资源。校园基础设施的艺术性,布局应用的和谐性,绿化体现的美观性,警示牌、标语牌等“物化环境”的鲜活性,健康向上的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专栏,以及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谐、民主、乐观、向上的师生关系,“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人文精神等诸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文化环境”,使同学们在抬头顿足间受到启发教育,对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4.抓良好的时机教育学生
所谓“机”:既是教育者的“心机”,即教育的智慧与艺术;又是把握好教育“良机”,即最佳育人时机。只有用教育者的“心机”去把握好“良机”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根据当时情景、主要内容和特定对象,创造性地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当学生间发生矛盾时,要利用“巧”机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心结;当问题学生又出现新问题时,应抓好“巧”机,促其飞跃;当学生情绪激动而顶撞了老师时,又要捕捉“育”机,温暖学生的“心”……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许多教育机会可能稍纵即逝,因此,教育者要善抓、会抓,不失“时机”,见“机”行事,借“机”育人,就会事半功倍。当然这需要爱心,关心和责任心,需要敏锐的头脑和育人的技巧。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1.思想品德是中学生最重要的素质
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学生素质是知识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纪律法制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只追求单一的知识素质,忽视思想品德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不是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进取精神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2.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未来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创新力、凝聚力,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因此,应该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国家振兴、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3.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中学生在21世纪的竞争力、适应力和创造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知识日新月异、信息极度膨胀的社会,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要与时并进、创新发展,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坚强的耐挫折力,没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就谈不上竞争、适应和创造,将会捆绑才能、抵消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
二、思想品德教育应在改革中提高、创新中发展
1.以生动的课堂启迪学生
知识本身就有德育的功能,新课程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课堂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互助互进。有课堂就应有德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品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必定使学生受益终身。
2.凭丰富的活动感染学生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生动的报告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春风化雨,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
3.靠优美的文化熏陶学生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含金量极高的德育教育资源。校园基础设施的艺术性,布局应用的和谐性,绿化体现的美观性,警示牌、标语牌等“物化环境”的鲜活性,健康向上的校园广播、黑板报、橱窗、专栏,以及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谐、民主、乐观、向上的师生关系,“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人文精神等诸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文化环境”,使同学们在抬头顿足间受到启发教育,对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4.抓良好的时机教育学生
所谓“机”:既是教育者的“心机”,即教育的智慧与艺术;又是把握好教育“良机”,即最佳育人时机。只有用教育者的“心机”去把握好“良机”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根据当时情景、主要内容和特定对象,创造性地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当学生间发生矛盾时,要利用“巧”机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心结;当问题学生又出现新问题时,应抓好“巧”机,促其飞跃;当学生情绪激动而顶撞了老师时,又要捕捉“育”机,温暖学生的“心”……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许多教育机会可能稍纵即逝,因此,教育者要善抓、会抓,不失“时机”,见“机”行事,借“机”育人,就会事半功倍。当然这需要爱心,关心和责任心,需要敏锐的头脑和育人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