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许多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而生,汉语言文学就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汉语言文学依旧是一门广受欢迎的人文学科,许多人对汉语言文学很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环境对文学研究的影响逐渐加大,其改变了很多学科的教学和传播方式,汉语言文学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就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网络环境 传播
  很多高校专门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见汉语言文学在我国文学研究中的地位。通过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学习,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文化内涵,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有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传播的特点
  (一)词语简化
  现如今,我国经济和科技都迅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人们有了更多交流平台和交流方式,信息传播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同步[1]。虽然网络技术为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的交流方式也愈加简单化,很多网络词汇在网络交流中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词汇虽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简洁性,但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喜大普奔”就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和奔走相告四个词语的缩写,看似一个成语,实则是一种网络语言,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二)互动性强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包括大数据、物联网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不会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漢语言文学传播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减少时间、空间对文化传播的限制。不仅如此,网络环境还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传播者和被传播者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互动。例如,教师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教学,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师直播的过程中向教师提问,也可以给教师留言或通过其他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提问。教师接收到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立刻给学生做出解答,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升汉语言文学传播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扩大传播的范围。
  (三)资源丰富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学习资源不再只有文字或图片,还包括视频、音频、AR等多种形式。通过连接互联网,可以共享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且在资源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反馈。例如,网络中分享了某个文学典故,并在平台中广泛传播,许多人看到了这个典故,并对这个典故做出了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资源得到了传播,同时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反馈,这有助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但在资源共享和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区分真伪,避免谣言的产生。所以,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做好知识的充足与整合,构建真实有效的知识库,为学习和传播汉语言文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模式创新
  在汉语言传播的过程中,高校教学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大部分高校都会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汉语言和文学两项知识,课程包括语言、文学理论、文学等多种类型。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各种各样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所以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学生不仅要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还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资源,进而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人才。
  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阅读习惯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如今,人们的阅读节奏逐渐加快,对阅读的内容不会深思熟虑,往往只是简单地浏览。不仅如此,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的汉语言文学作品,甚至有很多人没有考究内容的真伪就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质量,会误导很多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者[2]。所以,网络不仅给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带来了便利条件,也会对汉语言文学传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造成许多读者忽略了汉语言文学的精髓之处,甚至出现很多理解上的偏差。例如,“细思恐极”是一个网络词语,很多人会将其误以为是成语。实际上,“恐极”只能表达“恐惧之极”,并不能表达“恐怖至极”。如果在汉语言文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此类词语,很容易产生误解,进而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正确传播。
  (二)影响传输精度
  现如今,网络越来越开放,大部分平台都不限制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网络传播的自由度较高。这种自由传播的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但同时也影响了文化传输的精准度。因为汉语言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很多内容需要全面的还原和深入的考究,一些古文、古诗词等文学作品需要咬文嚼字地进行分析推断,应该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然而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很多人忽略了汉语言文学中的内涵和意义,甚至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误解和分歧。例如,“老气横秋”本意是形容人老练而自负的神情,但现在很多人误解其含意,把它用于形容陈腐、老套或年纪大等状态。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很多人不会深究成语含义的对错,许多文章中错误使用成语,进而影响人们的理解,导致一错到底。
  (三)缺少传播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汉语言文学传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汉语言文学传播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人才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汉语言文学素养,还要掌握现代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可以合理地利用网络传播汉语言文学,而不是扩大网络对汉语言文学的负面影响。然而,现在汉语言文学传播人才匮乏,一些人才虽然了解汉语言文学,但不了解现代科技,或反之掌握信息技术,但对汉语言文学理解得不够深入。   三、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途径
  (一)利用移动终端,建立传播平台
  为了提升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效率,传播者应该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充分融入网络环境之中,使汉语言文学有更便捷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会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交流和沟通,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等。传播者可以构建传播平台,使人们可以利用终端设备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汉语言文学的交流和学习。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古文词意与现代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尤其在较快的生活节奏下,大部分青少年都没办法沉心静气地进行文化研究[3]。针对这种情况,传播者应该创新汉语言文学传播方式,使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文学科普和文化传播,包括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传播者可以提炼汉语言文学中的精华内容,然后将其编写成趣味性的文章或故事并在社交平台中发布。例如,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一篇古诗词,并在诗词下方做出详细的词语解析和情感分析。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分类,如情感类、送别类等等。阅读者可以根据标题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在内容下方进行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现代人群的阅读需求,使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除了文字外,也可以采用制作视频、画漫画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例如,现在有很多古风歌曲制作人,利用传统汉语言编写歌词,使汉语言文学更容易被人接受,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
  (二)运用开放环境,丰富传播活动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交流环境呈现出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人们可以在网络中学习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文化,学习和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传播效率。但如上文所述,网络语言也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对此,应该合理地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组织多样化的网络文学传播活动,由专门的文化部门负责引导和组织,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学者、作家或其他从业人员参与活动,针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专题讲解和分析,针对网络词语进行深入的讲解,正确引导学习者,使网络成为文学传播的载体和平台,为汉语言文学传播提供更多便利。例如,陕西省青年志愿协会会长,同时也是著名相声演员的苗阜,在创作之余也积极地参与文化传播工作。其通过直播的方式讲述山西文化,观看人数高达128万,起到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三)编写网络教材,促进文化统一
  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有效的传播,可以组织相关教师编制专业、统一的网络教材,将网络中的资源信息整合在一起,为汉语言文学传播贡献更多力量。例如,采用超链接、数字化等技术,将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文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构建完善、多元的网络教材,使其成为文学传播、教学引导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尤其要针对网络文化和汉语言文学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调整,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构建良好的文学传播平台,避免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分歧和误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背景下,要想更好地传播汉语言文学,就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汉语言文学传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巩固,然后吸收当前时代背景下带来的新知识、新文化,进而实现汉语言文学传播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1]陈文渊.探析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J].祖国,2018(20):82.
  [2]黄雪佳.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探讨[J].北方文学,2018(14):160.
  [3]拓新.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方法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198-199.
  (作者简介:李文婷,女,硕士研究生,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期刊
俗语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可是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却生长着一种鱼,不怕大动物,极具攻击性。在当地印第安部落里常常可以看见一些缺腿断臂和残指的人,据说这些人就是在河边洗衣服或洗澡时遭难的。那么,这些湖泊和河流中究竟潜藏着什么怪物呢?    “水中狼族”杀机何在?    这正是亚马孙河流域特有的“食人鱼”,当地人称“水鬼”。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原产亚马孙河,共有20余个不同
期刊
期刊
我最勇敢的决定,就是不顾一切,走向你——题记  那个应该相爱的人,来了  幸好,在想恋爱的日子里,你也恰巧出现。  二〇一五年六月,善良的夏似乎并没有完全驱赶走调皮的春,微风凉凉,却不惬意,孤寂落入心头,无解的是喧嚣落幕的一丝失落。  毕业后的生活,并不像菁菁校园所畅想的那般美好,没有豪华的办公设备,没有咖啡室,没有茶水间,也没有时常的老友相聚,举杯畅饮,谈天说地,更没有牵着你的手共牵一条狗,身边
期刊
期刊
服务范围从本单位扩大至全社会,是档案社会化服务区别于一般档案室、档案馆服务的重要特点之一.传统形式的档案服务主要基于单位内部,如单位档案室、企业档案馆等,负责收集、
摘要:在文化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播音主持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升节目效果,构建和谐的舆论氛围,需要增强播音主持人员在言语表达和情感抒发上的能力。对于播音主持工作而言,规范、真实、合理的语言构建,可以将电视广播节目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观众,在此基础上融入积极的情感表达,能够激出观众的情感共鸣,使电视广播节目深入人心,获得更多群众的关注。  关键词:播音主持 言语能力 情感抒发 节目效果  播音
摘要: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世界各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统称非遗)的抢救以及保护非常重视。对非遗的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求,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围绕非遗档案的特点以及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档案 特点 管理  一、引言  作为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机构,档案馆除了具有收集以及保管档案资料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如保存人类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