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中国GDP数据质量评估研究中广泛采用的计量经济模型方法,本文从其技术原理的局限性以及GDP核算误差发生机制的影响效应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该方法在具体评估实践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两类评估方法(参数可靠性分析与异常数值识别),在实际操作中易于陷入“数据质量不佳”或者“模型结构设定不当”的对立解读困境;因忽视了GDP核算误差的发生机制,根据模型估计结果的异常特征来反推GDP数据序列中误差结构(效应),其可行性有所不足。计量模型方法之于GDP数据质量评估研究的适用性的提升,还有待于对GDP
【机 构】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361005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361005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GDP核算误差、数据修订及其影响机制研究”(12CTJ015)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中国GDP数据质量评估研究中广泛采用的计量经济模型方法,本文从其技术原理的局限性以及GDP核算误差发生机制的影响效应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该方法在具体评估实践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两类评估方法(参数可靠性分析与异常数值识别),在实际操作中易于陷入“数据质量不佳”或者“模型结构设定不当”的对立解读困境;因忽视了GDP核算误差的发生机制,根据模型估计结果的异常特征来反推GDP数据序列中误差结构(效应),其可行性有所不足。计量模型方法之于GDP数据质量评估研究的适用性的提升,还有待于对GDP核算误差机制的显性识别;本文在此方面提供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概念性基准模型,有助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拓展。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校正后的城市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各省份的多中心结构指数,运用工具变量估计考察区域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中国城市经济效率的动态影响,并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在其中所发挥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多中心结构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且该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城市和东中部地区,而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的经济效率则随着多中心水平的提高而提升。同时,测算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少数地区的经济效率由于多中心水平过高的空间发展模式而受到抑制。其次,多中心结构与市场一体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且该效
在我国,目前城镇化率的提升并没有带来居民消费率的提升。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迁移”和“转化”两个阶段出发,使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迁移”和“转化”之间的缺口——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半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控制了城镇居民收入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后,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也会产生负向影响;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半城镇化率提升会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同时,半城镇化率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
关于文本与作者的性质,近几十年里出现了诸多极端历史主义的视角。根据这些视角(巴尔泰斯和福柯是先行者),文本与作者应该被看作不同种类功能的具体实现,历史则为实现这些功能提供可能条件。没有作者,阐释就不可能(这是巴尔泰斯和福柯的目的)。与巴尔泰斯与福柯相反,尼赫马斯对文本与作者的描述则避免了前二者的缺憾。我运用吉尔·德勒兹的著作中的方法,在探讨莫言的过程中,以一种根本上异于前三人的方式看待文本,从而使得文本既有意义,有没有阐释的必要。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给2020年全球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给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全面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化的后疫情时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拓展期。中国需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两个大局"着眼,建设现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反贫困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入重点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阶段;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冲击日益显现;经济增速放缓对社会保障事业未来发展的约束进一步增强;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压力。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运行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目标思路:适应未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巩固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探索推进相对贫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针对各国贸易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众多机构和研究者提出了“可持续贸易”理念,并就此展开对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相关探讨。本文对可持续贸易的发展历程、理论内涵和评估标准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可持续贸易在贸易政策、绿色金融和农业发展等领域的交叉应用情况,同时分析了可持续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及推动因素。本文认为我国应深入探索和改进以可持续贸易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引导更多国家或机构参与制定可持续贸易发展的新方案。
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与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新兴市场经济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了区域与产业选择新特点,基于引力方程与制度因素的研究新视角,并就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对母国绿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国内投资的挤出与挤入效应展开了分析与比较。本文认为母国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经济发展立足国内大循环、谋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应定位于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化发展的长
本文在溯及GDP缘起与历史贡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指标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并梳理了国际机构和学术界“超越GDP”的不懈努力。其中,联合国大学全球环境变化国际人类维度计划(UNU-IHDP)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兼收并蓄多种国民核算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生产、人力(健康)和自然资本存量的包容性财富指数(inclusive wealth index,IWI),作为衡量全球可持续发展速度、质量的新指标。目前,IWI已获得全球统计机构的广泛认可和积极跟进,可能会主导未来国民核算体系改革的新方向。本文分析
本文通过匹配城市层面不同产业的就业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成人库数据,用产业的就业扩张衡量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考察总体产业和不同细分产业的就业扩张对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父代收入与子代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且中国父代和子代的收入代际流动性仍较强。(2)城市产业总体就业扩张、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扩张可减弱代际收入相关性,促进收入的代际流动。各种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是稳健的。(3)机制分析发现,中高端服务业的就业扩张提高了子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子代进入中高端服务业工作的
本文针对不完全信息环境,引进满意价格、共赢市场、随机需求、随机供给和随机均衡等新概念,在纠正既有理论缺陷的基础上,发展杨小凯的劳动分工理论分析框架,建立了反映生产者—消费者自由选择和互动关系的新自由竞争市场模型,获得了市场供求双方的共赢条件。本文分析表明,虽然市场是一种供求双方寻求合作共赢的机制,但市场机制是存在缺陷的,它不能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供求双方共赢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实现。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个体理性与市场非理性之间的冲突,以无先验信息的不完全竞争作为逻辑起点,运用最优化和概率论等方法讨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