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活动的多样性要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效果要求。
关键词:课堂活动多样性实效性
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更多的地运用课件、具体事例、时事政治、教材插图、实物、网络搜索、辩论、调查报告、情感熏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将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相融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有其限度,如果以追求课堂多样性而过度注重过程、形式,却牺牲了教学目标达成效果,背离了课程改革对能力、方法的综合目标要求,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该及时反思。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要将多样性的课堂与课堂实效性有机结合起来。
1多样性教学要坚持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
在教学中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大关怀,并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老老实实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任何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都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稳定性与可变性、阶段性与连续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就必须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就必须激活知识形态,让学生充分感受与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必须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要有利于上述方面的达成,而绝不能是想当然的设计。教学活动既要有记忆活动,又要有理解活动、互动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和评价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既要有个体活动,又要有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要有自主学习的活动,又要有在竞争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的活动。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内容、教学的过程为载体,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从开放教学活动的空间、教学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显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内容方面,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走进教材内容所依托的课堂情景,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活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过度高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高深的或过度低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稚化的情景活动都是无效活动。
2多样性教学要坚持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结合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教学实施活动做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展示预习成果、同伴互动、合作交流、探究、讲解达到问题解决并生成新的问题;在经历真实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情感体验,能力及科学价值观得以提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真实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语言的掌握情况。
新课程反复要求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应该是真实的师生双边互动式的合作,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动,或单一的学生动。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互动,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和引导,来优化教学过程。这样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多样性的活动时,更好的贯彻课程标准要求,更多地从学生学习实效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多样性教学坚持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
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既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与发展。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不同的活动给予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才能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与其匹配的活动中来,“吃得进,消得了”,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挖掘其潜力展示才华,“跳一跳,摘得到”,强化其学习热情。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的知识能力方法的较大发展。
在新课程的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方向,以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的结合、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的过渡、变灌输性教学为指导性教学的转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性与思想性、趣味性、生活性、社会性为一体,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成洁 .对高效政治课堂的探究——基于新课程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2]吴丽萍.让政治课堂精彩纷呈——浅议政治课堂的“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吴宝传.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
关键词:课堂活动多样性实效性
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更多的地运用课件、具体事例、时事政治、教材插图、实物、网络搜索、辩论、调查报告、情感熏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将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相融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有其限度,如果以追求课堂多样性而过度注重过程、形式,却牺牲了教学目标达成效果,背离了课程改革对能力、方法的综合目标要求,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该及时反思。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要将多样性的课堂与课堂实效性有机结合起来。
1多样性教学要坚持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
在教学中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是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大关怀,并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老老实实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任何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都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学生的认知发展是稳定性与可变性、阶段性与连续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就必须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就必须激活知识形态,让学生充分感受与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必须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要有利于上述方面的达成,而绝不能是想当然的设计。教学活动既要有记忆活动,又要有理解活动、互动活动、情感活动、反馈活动和评价活动等。就组织形式而言,既要有个体活动,又要有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要有自主学习的活动,又要有在竞争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的活动。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内容、教学的过程为载体,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从开放教学活动的空间、教学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显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内容方面,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走进教材内容所依托的课堂情景,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活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过度高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高深的或过度低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稚化的情景活动都是无效活动。
2多样性教学要坚持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结合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教学实施活动做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展示预习成果、同伴互动、合作交流、探究、讲解达到问题解决并生成新的问题;在经历真实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情感体验,能力及科学价值观得以提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真实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语言的掌握情况。
新课程反复要求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应该是真实的师生双边互动式的合作,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动,或单一的学生动。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互动,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自己制作有关学具,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和引导,来优化教学过程。这样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多样性的活动时,更好的贯彻课程标准要求,更多地从学生学习实效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3多样性教学坚持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
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既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完整,体现思想性和时代性,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实际,恰当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与发展。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不同的活动给予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才能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与其匹配的活动中来,“吃得进,消得了”,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充分挖掘其潜力展示才华,“跳一跳,摘得到”,强化其学习热情。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的知识能力方法的较大发展。
在新课程的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方向,以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的结合、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的过渡、变灌输性教学为指导性教学的转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性与思想性、趣味性、生活性、社会性为一体,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成洁 .对高效政治课堂的探究——基于新课程的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2]吴丽萍.让政治课堂精彩纷呈——浅议政治课堂的“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吴宝传.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