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园共育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今家园共育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不足,教育信息不对称;其次是家园共育活动不深刻,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家园共育既没有发挥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也没有促进幼儿在家园协作中获得显著的发展。数学是及其重要的一门学科,而现阶段,在整合课程模式下,幼儿数学教育面临边缘化,幼儿园也很少开展数学教育方面的家园共育活动。本研究以幼儿数学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创造良好的家园环境。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家园共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和现实问题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施教的两个主体,在功能上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家园双方经过良性的沟通和互动,各自发挥优势,互相协调,能够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家园共育”可以实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功能的互补。
现如今的家园共育中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不足,教育信息不对称。教师不能细致全面的向家长反馈教育内容以及幼儿发展情况,致使家长不了解幼儿园教学情况。家长也很少主动与教师深入沟通,致使教师不了解家庭教育状况,对幼儿的了解不全面。其次是家园共育活动不深刻,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针对性。教师组织的一系列家园共育活动没有整体系统的规划,家长由于不了解活动的意义和关键所在,回家后他们很少进行后续的家庭延伸。家园共育虽搞得轰轰烈烈,但收效甚微,既没有发挥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也没有促进幼儿在家园协作中获得显著的发展。
(二)以数学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家园共育有效策略
数学是研究现实的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其本身具有“思维化”和“生活化”的双重特性。数学的这些特点要求幼儿数学教育必须是科学系统的幼儿园教育和生活化的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幼儿更加完备的掌握数学关键经验,发展数学思维。以数学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家园共育策略的探索,可以依托数学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促成家园共育的深入性和连续性,依托数学关键经验,使家园共育有抓手,目标和内容更加明确。
二、开展系统的数学家园共育活动
(一)依托日常沟通奠定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初步了解
日常沟通包括网络交流、接送交流等形式。网络交流,是指教师和家长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如QQ、微信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交流和再现数学教学情况和幼儿学习情况。例如:教师通过QQ群将每一次数学教育活动情况反馈给家长,提出家庭延伸的内容。家长以此不仅能清晰的了解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情况,还能参考“家庭延伸”内容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家庭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进行的必要补充。接送交流,是指教师和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交流。接送交流能够使教师和家长及时互通孩子的发展情况,由于是面对面,所以沟通起来更加直接顺畅。
(二)利用家长课堂提高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
家长课堂,是指幼儿园或幼儿所在班级开展的面向全体家长的专门的教育讲座活动。家长课堂侧重于教育知识和理念的传递,由于是把家长集中在一起的专门的“课堂”,所以教师传递教育知识和理念更加系统。在数学教育方面,除了介绍幼儿数学教育内容方面的知识,教师还可以介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形式,除了要向家长介绍结构化的数学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组织的集体数学教学活动),还要向家长介绍非结构化的数学教育活动(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如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的数学教育、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以及其他领域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教育),使家长了解数学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为家庭数学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经验,引导家长将数学教育带到生活中,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三)借助观摩助教增强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感性体验
家长观摩,是指家长到幼儿园观摩教师组织的数学教育活动,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以及教师运用的策略方法。如在“对号入座”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家长通过观摩,了解了教师是如何运用生活中的情境开展数学数学教育的,以及教师是如何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引导的。家长助教,是指家长通过参与并协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增加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同时提升自身的育儿水平。如在一次分类教育活动中,教师请几位家长自愿来园助教,协助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每位家长负责观察一组幼儿,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和家长一起展开研讨,分享大家在活动中的观察情况,找出孩子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家长不仅关注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到了操作过程、情绪体验等等。
(四)通过开放活动丰富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方法的实际运用
开放活动旨在通过家长来园参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拉近亲师关系,增强亲子感情。一场成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应是:作为组织者的幼儿园,把幼儿成长中所需的某项关键经验的获得作为活动的目标,通过细致缜密的活动设计,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创造让幼儿能动地完成工作的条件,使幼儿获得成长中所需要的关键经验。如中班以“小市场”开放活动为契机,运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发展数学关键经验。这次活动,经过教师的设计,将活动环节细致化,简单的售卖活动变得更加丰满。活动过程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有幼儿、教师、家长共同的参与。由于家长切实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能了解教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用意,所以在做家庭延伸的时候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灵活。
三、家园成长共同体的形成
(一)教师的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水平获得提升
首先,教师巩固了幼儿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在开展数学家园共育实踐研究中,教师通过学习,了解了数学基本概念以及幼儿需要获得的数学领域关键经验,将幼儿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内化于心,不仅知道要“教什么”、“怎样教”,还知道幼儿要“学什么”、“怎样学”。其次,教师组织和指导家园共育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教师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修养以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对家长进行指导,不仅要对家园共育的内容、原则加以思索,还要对家园共育的形式、方法进行探讨。教师对家长的引导层层深入,从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初步了解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体验,最后达到实际运用,这四个层面层层深入,包含了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形式。
(二)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家长认识到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自身的学习。通过参加既有理论学习的家长课堂,又有实践学习的助教、观摩等系列数学家园共育活动,家长们认识到数学启蒙很关键,而数学教育要科学。其次,家长认识到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中获得数学经验。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主要从场所,幼儿的数学学习也应当是在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的影响下获得发展。有效的家园共育首先是家园双方要有充分的沟通互动,保证教育信息的对称;其次是幼儿园要组织深入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经验。除此以外,教师和家长要自觉地加强自我学习,育幼先育己,教师和家长需要先把教育的注意力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家园共育;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和现实问题
家庭和幼儿园作为施教的两个主体,在功能上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家园双方经过良性的沟通和互动,各自发挥优势,互相协调,能够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家园共育”可以实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功能的互补。
现如今的家园共育中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不足,教育信息不对称。教师不能细致全面的向家长反馈教育内容以及幼儿发展情况,致使家长不了解幼儿园教学情况。家长也很少主动与教师深入沟通,致使教师不了解家庭教育状况,对幼儿的了解不全面。其次是家园共育活动不深刻,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针对性。教师组织的一系列家园共育活动没有整体系统的规划,家长由于不了解活动的意义和关键所在,回家后他们很少进行后续的家庭延伸。家园共育虽搞得轰轰烈烈,但收效甚微,既没有发挥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也没有促进幼儿在家园协作中获得显著的发展。
(二)以数学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家园共育有效策略
数学是研究现实的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其本身具有“思维化”和“生活化”的双重特性。数学的这些特点要求幼儿数学教育必须是科学系统的幼儿园教育和生活化的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幼儿更加完备的掌握数学关键经验,发展数学思维。以数学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家园共育策略的探索,可以依托数学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促成家园共育的深入性和连续性,依托数学关键经验,使家园共育有抓手,目标和内容更加明确。
二、开展系统的数学家园共育活动
(一)依托日常沟通奠定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初步了解
日常沟通包括网络交流、接送交流等形式。网络交流,是指教师和家长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如QQ、微信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交流和再现数学教学情况和幼儿学习情况。例如:教师通过QQ群将每一次数学教育活动情况反馈给家长,提出家庭延伸的内容。家长以此不仅能清晰的了解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情况,还能参考“家庭延伸”内容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家庭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进行的必要补充。接送交流,是指教师和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交流。接送交流能够使教师和家长及时互通孩子的发展情况,由于是面对面,所以沟通起来更加直接顺畅。
(二)利用家长课堂提高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
家长课堂,是指幼儿园或幼儿所在班级开展的面向全体家长的专门的教育讲座活动。家长课堂侧重于教育知识和理念的传递,由于是把家长集中在一起的专门的“课堂”,所以教师传递教育知识和理念更加系统。在数学教育方面,除了介绍幼儿数学教育内容方面的知识,教师还可以介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形式,除了要向家长介绍结构化的数学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组织的集体数学教学活动),还要向家长介绍非结构化的数学教育活动(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如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的数学教育、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以及其他领域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教育),使家长了解数学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为家庭数学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经验,引导家长将数学教育带到生活中,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三)借助观摩助教增强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感性体验
家长观摩,是指家长到幼儿园观摩教师组织的数学教育活动,了解数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以及教师运用的策略方法。如在“对号入座”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家长通过观摩,了解了教师是如何运用生活中的情境开展数学数学教育的,以及教师是如何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引导的。家长助教,是指家长通过参与并协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增加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了解,同时提升自身的育儿水平。如在一次分类教育活动中,教师请几位家长自愿来园助教,协助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每位家长负责观察一组幼儿,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和家长一起展开研讨,分享大家在活动中的观察情况,找出孩子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家长不仅关注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获得,还关注到了操作过程、情绪体验等等。
(四)通过开放活动丰富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方法的实际运用
开放活动旨在通过家长来园参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拉近亲师关系,增强亲子感情。一场成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应是:作为组织者的幼儿园,把幼儿成长中所需的某项关键经验的获得作为活动的目标,通过细致缜密的活动设计,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创造让幼儿能动地完成工作的条件,使幼儿获得成长中所需要的关键经验。如中班以“小市场”开放活动为契机,运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发展数学关键经验。这次活动,经过教师的设计,将活动环节细致化,简单的售卖活动变得更加丰满。活动过程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有幼儿、教师、家长共同的参与。由于家长切实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能了解教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用意,所以在做家庭延伸的时候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灵活。
三、家园成长共同体的形成
(一)教师的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水平获得提升
首先,教师巩固了幼儿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在开展数学家园共育实踐研究中,教师通过学习,了解了数学基本概念以及幼儿需要获得的数学领域关键经验,将幼儿数学教育理论体系内化于心,不仅知道要“教什么”、“怎样教”,还知道幼儿要“学什么”、“怎样学”。其次,教师组织和指导家园共育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教师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修养以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对家长进行指导,不仅要对家园共育的内容、原则加以思索,还要对家园共育的形式、方法进行探讨。教师对家长的引导层层深入,从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初步了解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体验,最后达到实际运用,这四个层面层层深入,包含了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形式。
(二)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家长认识到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更加重视自身的学习。通过参加既有理论学习的家长课堂,又有实践学习的助教、观摩等系列数学家园共育活动,家长们认识到数学启蒙很关键,而数学教育要科学。其次,家长认识到尊重孩子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中获得数学经验。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主要从场所,幼儿的数学学习也应当是在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的影响下获得发展。有效的家园共育首先是家园双方要有充分的沟通互动,保证教育信息的对称;其次是幼儿园要组织深入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经验。除此以外,教师和家长要自觉地加强自我学习,育幼先育己,教师和家长需要先把教育的注意力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