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基础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法宝,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发挥思政教学的关键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德育教育人,用文化影响人,让大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关键作用的人才。鉴于此,本文将对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路径路劲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属于国家软实力,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发展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要想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将文化自信摆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摆在民族兴盛的关键战略位置上,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必须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价值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淀的精神文化成果。《辞海》中对文化做出如下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得出文化自信的定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存在价值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强烈自信心。文化自信有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和民族的底气。文化自信要求对自身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对于优势、劣势、发展前景都有明确的认识,既要有强烈的自信心,也要有文化觉醒与文化反思的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要立足本国世纪,不忘过去,面向未来,摸清楚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更要面向世界,包容外来文化,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二)文化自信的价值
文化强则国强,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础的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关键部分,缺少强大的文化自信,就难以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有利于凝聚全国人民,凝聚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与正能量,有利于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有利于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当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很多理念多获得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但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却提出来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伪造事实,造谣抹黑中国。很多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渗透错误的价值观念,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不良的影响。坚定文化自信,可以抵御外来文化的效益影响,坚持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课程,丰富课程内容,立足当前实际,面向未来,将文化自信内容融入思政课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引导大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各个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从课程中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悟思政课程的魅力。学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师队伍,这支思政队伍要有文化、有思想、有信仰,教师是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有超高的教学能力,要有积极向上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哲理,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华扔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蕴含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商鞅立木”故事中的诚实守信,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高校内部要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三)吸收国外优秀文明
文明自古贯穿至今,流传的时间越久,就越珍贵,在交流中,文明逐渐丰富多彩,在相互借鉴中段进步。近代屈辱的历史警示我们,不能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盲目自大会让文明走向衰落。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内涵,都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养成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对所有文明都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并且傲慢的情绪与内心的偏见,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要坚持开放的、包容的原则,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学习其他文化,以兼容并包的心態汲取优秀文明成果,在坚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外国文明成果。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前社会属于信息时代与多媒体时代,思政课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形势,教师要提升自身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还要监管学生接收到的网络信息,用积极的网络舆论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细纹雷剑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如钉钉、学习强国等,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传播社会真能量,让大学生针对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评价,发挥这些在线平台强大的宣传功能,将新媒体与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结合起来。
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意识地融入文化自信,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息,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1533.
[2]张小锋,李欢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要有斗争精神又要有斗争艺术[N].光明日报,2019-12-10(0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0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0.
[5]刘家义.以高度文化自信守护民族文化根脉[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9,(6):4.
[6]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9-05-16(02).
(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属于国家软实力,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发展对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要想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将文化自信摆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摆在民族兴盛的关键战略位置上,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容,必须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价值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淀的精神文化成果。《辞海》中对文化做出如下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在此基础上,得出文化自信的定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存在价值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强烈自信心。文化自信有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和民族的底气。文化自信要求对自身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对于优势、劣势、发展前景都有明确的认识,既要有强烈的自信心,也要有文化觉醒与文化反思的意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中继承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要立足本国世纪,不忘过去,面向未来,摸清楚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更要面向世界,包容外来文化,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二)文化自信的价值
文化强则国强,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础的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关键部分,缺少强大的文化自信,就难以建设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有利于凝聚全国人民,凝聚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与正能量,有利于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有利于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当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很多理念多获得世界各国的高度认可,但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却提出来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伪造事实,造谣抹黑中国。很多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渗透错误的价值观念,对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不良的影响。坚定文化自信,可以抵御外来文化的效益影响,坚持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念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课程,丰富课程内容,立足当前实际,面向未来,将文化自信内容融入思政课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引导大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各个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坚持取长补短的原则,从课程中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悟思政课程的魅力。学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师队伍,这支思政队伍要有文化、有思想、有信仰,教师是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有超高的教学能力,要有积极向上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熠熠生辉。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哲理,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华扔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蕴含的爱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商鞅立木”故事中的诚实守信,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高校内部要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三)吸收国外优秀文明
文明自古贯穿至今,流传的时间越久,就越珍贵,在交流中,文明逐渐丰富多彩,在相互借鉴中段进步。近代屈辱的历史警示我们,不能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盲目自大会让文明走向衰落。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内涵,都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养成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对所有文明都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并且傲慢的情绪与内心的偏见,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要坚持开放的、包容的原则,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学习其他文化,以兼容并包的心態汲取优秀文明成果,在坚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外国文明成果。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前社会属于信息时代与多媒体时代,思政课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形势,教师要提升自身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还要监管学生接收到的网络信息,用积极的网络舆论引导学生,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细纹雷剑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如钉钉、学习强国等,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传播社会真能量,让大学生针对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评价,发挥这些在线平台强大的宣传功能,将新媒体与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结合起来。
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意识地融入文化自信,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息,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1533.
[2]张小锋,李欢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要有斗争精神又要有斗争艺术[N].光明日报,2019-12-10(0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0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0.
[5]刘家义.以高度文化自信守护民族文化根脉[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9,(6):4.
[6]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9-05-16(02).
(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