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治城管的暴脾气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enny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延安城管双脚踩商贩头的视频网上热传,激起民众公愤。人们很是纳闷,这城管都是些什么人哪,为何素质如此之低,脾气如此暴烈呢?细加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观念错位。城管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之简称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此八字真个是响当当硬邦邦,非常神圣、至高无上哪!谁敢在街上摆摊设点,有碍观瞻,对不起,“老子”就要代表政府,理直气壮前来管理管理!这大概是不少城管脑子里根深蒂固之观念。有此观念作祟,天然高人一等,甭管小摊小贩,执法车“嘟嘟”一到,上前去就动手动脚,收拾一通,这不挺正常的吗?
  其二,制度漏洞。“城管执法可以动手打人。”翻遍行政法规,从未见到有此条款。然而,却也没有“不可以动手打人”之明文规定。模棱两可之设计,从制度上为那些打人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行动余地。此为漏洞之一。
  漏洞之二,是城市扩容与市民就业矛盾远未解决。城市摆摊设点者,大都是进城农民工、下岗工人、无业游民,他们要想生活得稍微有尊严一点,总得有收入吧?然而,城市扩容升级以后,处处加大整治力度,这个街头不准摆摊,那个小巷不能设点,您叫这些几乎不可能正式就业的人们靠什么养家糊口?这也正是街头小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深层原因。
  其三,人性缺失。随着全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管人员缺口不断扩大,装进篮里就是菜,对新招员工培训不够教育不力,成为城管系统一个通病。举凡打人施暴者,大都是城管新员工(即所谓“临时工”)。其埋藏深处的人性“魔鬼”之芽,在城管这一特殊土壤下疯狂生长。而其管理即欺凌对象,正是些手无寸铁、地位低下、几乎没有反抗能力的底层百姓,这就为城管们情绪发泄提供了一个巨大窗口,令其拙劣天性暴露无遗。
  以上分析倘若还算靠谱的话,那么,要想诊治城管暴烈脾气,还得从观念、制度和人性入手。从观念看,在城管系统进行一次普遍深入的“为人民服务”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当然,不必也不可能对他们讲什么大道理,应该让他们实实在在明白,是千千万万百姓辛苦劳作,才养活了他们这些“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手中的每一笔工资奖金,从根儿上说,都来源于万千纳税人!所谓管理,其实就是服务,切莫把观念搞颠倒了!
  再说制度。要治理城管暴脾气,理应严格界定城管执法权限。无论碰到何种情况,哪怕有个别暴力抗法者需强制执法,也应由公安出面而城管无权动粗。至于城市发展与市民就业的巨大矛盾,恐怕一时难以填补,更非简单一个“管”字就能解决。洪水滔滔而来,围堵不如疏导。全国各大城市,能否在一些相对僻静的街头小巷放开摊点摆设呢?整洁城市与温馨叫卖之间,完全可以和谐共存甚至相得益彰!一些发达国家不也有小贩摆摊吗?至于某些城管的人性之恶,要想治理,得靠制度。应该制定一套严格规章,令其不能为也不敢为也。
  詹国枢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更多詹国枢专栏文章请访问经济网
  www.ceweekly.cn/special/zhanguoshu
其他文献
伊瑟尔将文学虚构视为一种"越界行为",而且把文学虚构置于人类学的理论视野中,深入揭示出文学虚构对于人的现实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他尚未辨析虚构的两种不同含义,就将
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此次演讲再次奏响了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习主席的倡议若得以实现,必将推动亚洲大陆腹地(中国西部—中亚)的再次崛起。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新起飞的基础  首先,经济一体化的政治障碍已被扫除。  
日前,有传闻说,在上海自贸区將允许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笔者认为,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必须谨慎。  可以肯定地说,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这件事不存在“试点”的问题,只要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地方放开就等于全国放开。因为,资本的流动不可能通过地区管制而形成壁垒。  自由贸易区说到底属于服务范畴,搞得好可以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将摧毁中国的实体经济,关键是会摧毁中国企业家的实业精神。所以,不要总以
近年来我国肾癌发病率呈快速增高趋势,其中约四分之一患者初诊时已有转移,而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从2005年开始,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卡博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