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关照的理念,促进各个学习模块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在语境范围内进行字词学习,促使学生尝试在语境实践中内化理解;摆脱狭隘词句赏析,从语用迁移的角度赏析句段,融入实践探究;摆脱人云亦云的标签化解读,促使学生投入情感体验,进行个性化文本解读。
关键词:整体关照;语文素养;高中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指导高中学生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教师要将教学预设、课堂教授、反馈练习等环节融合起来,践行整体关照的原则,促使学生在整体化思维的引导下提升语文素养。
一、 语境实践,内化理解
教师在分析文本字词的时候,常常将字词学习和语境实践割裂开来,虽然也能使得学生学到新词生字,但是却由于缺乏语境实践而令学生感到难以内化理解。根据整体关照原则,教师要将字词学习和语境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字词。这样不仅能学到字词的本义,还能促使学生尝试理解字词在特殊语境下的引申、比喻义,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时候,学生要学习不少文言文词汇和语法,教师并未将这些知识点和文本学习割裂开来,而是让学生尝试在文本的特定语境中进行理解,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知识内化。例如在本文中有不少古今异义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文中找出这些词汇,并尝试解释它在古代的意思。然后再说出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后尝试用该词汇进行造句,分别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语义造出不同的句子。有学生找到了“东道主、行李、夫人”这三个古今异义词,并分别进行造句。如对于“东道主”,古汉语解释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学生造句“中国为古丝绸之路之东道主”,现代汉语解释为设宴的主人,学生尝试造句“我是这次宴会的东道主。”又如“行李”在古汉语中是使者的意思,學生造句“苏武乃古之行李之人”,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外出旅行的时候携带的东西,学生造句“坐火车的时候要检查行李中是否有违禁物品。”由于采用了语境实践的方式,学生对这些词汇的意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可以尝试将每一篇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重组,让学生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境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让他们尝试创造性应用。
二、 赏析句段,迁移语用
学者崔峦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摆脱繁琐的内容分析,要将重点设定在品味语言上。的确如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以文解文的教学模块,过分关注挖掘词句人文内涵方面,但是却忽略了将字词赏析和语用实践进行结合的重要性。教师要尝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和仿写,促使他们从单纯思考和阅读转变为智慧地运用词句。
《荷塘月色》是一篇很精彩的散文,其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绘荷塘的景色,同时也借助景色描写展现主人公内心复杂的心情变化。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教师让学生尝试找出能够展现作者内心变化的句子,如找出写小路静、月色静、荷塘静的句子,思考作者怎样通过描写荷塘展现内心的不平静。例如有学生提出,文章在描写荷塘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荷花比喻成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这很好地描绘出了荷塘的美。也正是因为看见了这样的静美情境,让作者觉得“天地好像都是我的”,这促使他原本不平静的心情渐渐地趋于平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读写结合,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造句,进行景物描写,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主人公的心情。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叫做情景交融。
将赏析词句和语用迁移结合在一起,这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诵读文本,理解词句的内容,更能让他们意识到听说读写的学习要相互融合关联,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 情感体验,个性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权,重视他们的个性化情感体验,说出品读文本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在阅读《囚绿记》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尝试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说说本文的创作主题是什么。面对这个题目,学生尝试说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采用了知人论世的方式进行分析,他们尝试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认为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而“藤萝”代表的是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然而,另外的一些学生却得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的是对于生命力量的赞颂,作者赞美了藤萝的顽强品德。教师并没有强行地给文章贴上“标签”,规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说出自己个性解读的理由。如有学生提出:“作者描写的生活中的现实事件,在和藤萝的接触中,作者发现自己对于藤萝的囚禁和压抑违背了生命的尊严,因此才会释放藤萝,同时他还将自己的行为记录下来,用自己的丑展现出藤萝的美。因此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所进行的反省和自我批评,同时他赞颂了顽强不屈的强大生命之美。”
部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这种给文本和人物形象贴标签的阅读方式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多元解读。如果能够避免这种人云亦云的现象,将促使学生更好地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
学者汪潮提出,目前不少语文课堂都出现细节精彩但是整体欠佳的现象,教师过分关注模块化教学,力求促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分析中深化学习。由此可见教师要积极践行整体关照的理念,将各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融合起来,通过语境实践、赏析词句和情感体验积极进行知识内化、语用迁移和个性化解读,最终达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合一的学习境界。
关键词:整体关照;语文素养;高中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指导高中学生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教师要将教学预设、课堂教授、反馈练习等环节融合起来,践行整体关照的原则,促使学生在整体化思维的引导下提升语文素养。
一、 语境实践,内化理解
教师在分析文本字词的时候,常常将字词学习和语境实践割裂开来,虽然也能使得学生学到新词生字,但是却由于缺乏语境实践而令学生感到难以内化理解。根据整体关照原则,教师要将字词学习和语境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字词。这样不仅能学到字词的本义,还能促使学生尝试理解字词在特殊语境下的引申、比喻义,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时候,学生要学习不少文言文词汇和语法,教师并未将这些知识点和文本学习割裂开来,而是让学生尝试在文本的特定语境中进行理解,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知识内化。例如在本文中有不少古今异义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文中找出这些词汇,并尝试解释它在古代的意思。然后再说出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后尝试用该词汇进行造句,分别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语义造出不同的句子。有学生找到了“东道主、行李、夫人”这三个古今异义词,并分别进行造句。如对于“东道主”,古汉语解释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学生造句“中国为古丝绸之路之东道主”,现代汉语解释为设宴的主人,学生尝试造句“我是这次宴会的东道主。”又如“行李”在古汉语中是使者的意思,學生造句“苏武乃古之行李之人”,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外出旅行的时候携带的东西,学生造句“坐火车的时候要检查行李中是否有违禁物品。”由于采用了语境实践的方式,学生对这些词汇的意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可以尝试将每一篇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重组,让学生在理解语义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境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让他们尝试创造性应用。
二、 赏析句段,迁移语用
学者崔峦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摆脱繁琐的内容分析,要将重点设定在品味语言上。的确如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以文解文的教学模块,过分关注挖掘词句人文内涵方面,但是却忽略了将字词赏析和语用实践进行结合的重要性。教师要尝试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和仿写,促使他们从单纯思考和阅读转变为智慧地运用词句。
《荷塘月色》是一篇很精彩的散文,其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绘荷塘的景色,同时也借助景色描写展现主人公内心复杂的心情变化。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教师让学生尝试找出能够展现作者内心变化的句子,如找出写小路静、月色静、荷塘静的句子,思考作者怎样通过描写荷塘展现内心的不平静。例如有学生提出,文章在描写荷塘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荷花比喻成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这很好地描绘出了荷塘的美。也正是因为看见了这样的静美情境,让作者觉得“天地好像都是我的”,这促使他原本不平静的心情渐渐地趋于平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读写结合,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造句,进行景物描写,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主人公的心情。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叫做情景交融。
将赏析词句和语用迁移结合在一起,这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诵读文本,理解词句的内容,更能让他们意识到听说读写的学习要相互融合关联,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 情感体验,个性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权,重视他们的个性化情感体验,说出品读文本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在阅读《囚绿记》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尝试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说说本文的创作主题是什么。面对这个题目,学生尝试说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采用了知人论世的方式进行分析,他们尝试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认为文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而“藤萝”代表的是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然而,另外的一些学生却得出了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的是对于生命力量的赞颂,作者赞美了藤萝的顽强品德。教师并没有强行地给文章贴上“标签”,规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说出自己个性解读的理由。如有学生提出:“作者描写的生活中的现实事件,在和藤萝的接触中,作者发现自己对于藤萝的囚禁和压抑违背了生命的尊严,因此才会释放藤萝,同时他还将自己的行为记录下来,用自己的丑展现出藤萝的美。因此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所进行的反省和自我批评,同时他赞颂了顽强不屈的强大生命之美。”
部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这种给文本和人物形象贴标签的阅读方式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多元解读。如果能够避免这种人云亦云的现象,将促使学生更好地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
学者汪潮提出,目前不少语文课堂都出现细节精彩但是整体欠佳的现象,教师过分关注模块化教学,力求促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分析中深化学习。由此可见教师要积极践行整体关照的理念,将各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融合起来,通过语境实践、赏析词句和情感体验积极进行知识内化、语用迁移和个性化解读,最终达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合一的学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