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应德与法并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暴力是家庭破裂、社会不安定的催化剂,每一起家庭暴力就是一个不良的社会隐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不宁则国不兴”,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遏制家庭暴力,维护家庭的和睦团结。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防治家庭暴力,当然必须依法治暴,对家庭暴力“齐之以刑”。但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带有许多情感因素,绝不能以一法了之,还必须以德防暴,对家庭成员“导之以德”。因此,反家庭暴力应当是德治与法治并用,才能促使家庭成员既“自律”又受“他律”,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治家庭暴力的目的。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与危害
  自古以来, “家闹必败,国闹必亡”。 虽然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直至2001年4月28日,新《婚姻法》的公布,“禁止家庭暴力”才第一次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条文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将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步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其内涵在随后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第一条中作出了完整的表述,“婚姻法中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全国妇联201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2.7亿个中国家庭中,约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为男性。夫妻之间的家庭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约占了90%以上;也有的家庭暴力发生在父母子女之间,既有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施暴,也有子女对年老体弱父母施暴,而且,现代社会中子女对父母施暴的情形正在日益增多;还有的家庭暴力发生在兄弟姐妹之间。可以说家庭暴力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表现如下:
  首先,家庭暴力侵害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关研究发现长期遭受暴力的妇女多数在精神上处于惶恐和惊吓中,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性格敏感、脆弱、孤僻、自我封闭。受虐妇女一般会表现出焦虑、抑郁、有自杀倾向,甚至产生以暴制暴的攻击性行为,影响家庭和谐。而且40%以上的人在对配偶实施暴力的同时,也经常对子女实施暴力。专家指出,见到家庭暴力和受到身体虐待的孩子会变得性情忧郁、懦弱或残暴。另外,这些孩子长大后大多也有家庭暴力行为,违法犯罪的比例较高。
  其次,家庭暴力已成为婚姻和家庭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家庭暴力的存在,使赖以建立家庭的感情基础逐渐受到损害直至荡然无存,从而使婚姻和家庭关系分崩离析。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其中25%的家庭解体祸起家庭暴力。
  第三,家庭暴力影响社会稳定。由于家庭暴力带有继发性,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制止,多数的受害妇女会再次遭到伤害,而这是导致妇女严重刑事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她们因长期受到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得不到宣泄和缓冲而做出过激行为,从而走向疯狂报复的极端。而且这些年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家流浪的儿童也逐年增多。这些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运转带来危害。
  二、家庭暴力的成因
  (一)封建残余思想是产生家庭暴力的思想根源
  家庭暴力之所以频繁发生,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潜意识里的夫权思想在作怪。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在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夫权思想渗透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并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但传统文化的积淀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对家庭暴力的态度。“夫妻打架是情理中事,牙齿还有与舌头打架的时候”, “清官难断家务事”, “老公打老婆天经地义” 等封建思想,仍然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阐释家庭暴力的经典论据。鲁迅先生说,在旧制度下女人就是男人的私有财产,这个社会制度把她挤成了各种格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的头上。这种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使一些女性心甘情愿地受制于丈夫之下,在心理上没有独立的人格,在发生家庭暴力时仅仅是逆来顺受。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并不代表人们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时至今日,崇尚男性对女性暴力、父母对子女惩戒的封建传统,依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家庭。
  (二)经济收入的差别是产生家庭暴力的物质根源
  传统的择偶观是男强女弱,女方希望找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男性,而自己则甘愿默默奉献于家庭。不可否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男性仍然占主导地位,并且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女性下岗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这样会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困在家中,她们既无经济收入也无经济地位,只能依附于丈夫,这样很可能成为丈夫随心所欲施暴的对象。而丈夫对妻子施暴,有很大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对妻子有足够的控制力,如果妻子有相应的社会地位、经济来源,那么丈夫就不会轻易地对妻子施加暴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不良情绪的长期积聚需要得到彻底的发泄,一旦这种情绪被错误地带到家中,就很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导火索。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通常会成为发泄的对象,并且大都表现出逆来顺受的软弱的反应。经济是基础,每当经济危机到来时,离婚率就上升,女性经济的不独立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社会的宽容态度是产生家庭暴力的社会根源
  家庭暴力历来被视为家庭私事,邻居不劝、村(居)委会不问,认为“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打架床尾和”,家务事不好管,家丑不可外扬,劝一劝就算了,忍一忍就过去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司法机关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若不构成伤害罪,对施暴者也无法处罚,这些实际上是对暴力的默许、是对施暴者的宽容。有的受害妇女既希望有关部门来干预和教育,又不愿看到自己的丈夫被拘留或罚款。家庭暴力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家庭私事,其隐蔽性决定了很少会有相关部门主动管理。即使受害者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寻求保护,得到相关部门的解决,但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毕竟家庭生活是长期的,而暴力行为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时间的不确定性,这些部门想管也有心无力,制裁手段的缺乏更让相关部门对施暴者无计可施。
  (四)缺乏有效健全的保障机制是产生家庭暴力的法律根源
  尽管我国的刑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都规定禁止暴力虐待、残害妇女,但却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明确的认定、具体的救助措施和制裁标准,导致法条的规定似有却无、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家庭暴力行为与虐待罪行为之间难以认定和区分,裁决起来缺少法律依据;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家庭暴力行为除了杀人和重伤害外,司法机关大多作为自诉案件进行处理,采取“不告不理”的做法;一些受害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及时保存证据(如住院病历、伤情鉴定),给有关部门的查处带来困难。另外,相关法律对执法主体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打击不力,谁都有权管,谁都不愿管、管不好,存在难作为或不作为的情况。
  三、反家庭暴力的控制措施
  家庭暴力是一种特殊暴力,由于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亲属关系,这使得家庭暴力的公力救济比较艰难。因此,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家庭道德规范中的“爱”与“敬”,建立起现代家庭的相互平等,互敬互爱的家庭道德规范,可有效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同时,要积极结合我国国情,来完善我国司法对家庭暴力的介入途径,以法律手段来惩治家庭暴力的实施者。
  (一)家庭暴力的道德预防
  1、大力倡导“相敬如宾”的夫妻道德规范。先秦韩非子就说过:“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既中国传统文化是把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视为夫妻关系的楷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提倡夫妻之间的人身、人格以及权利、义务平等,在平等基础之上互敬互爱,双方由衷地吸引、倾慕,并由共同的理想信念、志趣爱好而产生爱情,使爱情在夫妻道德中占据主要地位,并成为婚姻的基础,达到夫妻伦理生活的高层次要求——“双方人格的同一化”,从而达到双方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在共同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体谅、相互忠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才能在发生矛盾时,不会以“武力”来解决家庭纠纷。
  2、大力倡导“父慈子孝”的家庭代际道德规范。孟子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父子有亲” 最重要,是一切人伦的基础,但传统的“父慈子孝” 规范中有许多封建糟粕。一方面,在传统的“父尊子卑” 的影响下,子女的个性和独立人格往往受到压抑,他们被置于父母的严格控制之下,要求绝对服从父母,故传统父母以“严慈”者居多;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提倡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绝对服从的“愚孝”。我们现代家庭应批判地继承传统的“父慈子孝” 伦理规范,重视对子女的“养” 与“教”,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既要发扬古代“爱亲”、“尊亲”、“养亲”的孝敬美德,又要摒弃那种违反道义的不合情理的“愚孝”,尽己所能,关心、体贴、照顾老人。我们应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要求中注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把亲子关系置于人格平等、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把父母对子女的慈与爱,子女对父母的孝与敬统一起来,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关系。这样,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时,就不会采用简单、野蛮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实施暴力。子女与父母之间即使存在摩擦,也能求同存异,理解、宽容、忍让,绝不会对父母实施家庭暴力。
  3、大力倡导“尊长爱幼”的家庭同代道德规范。古人认为,兄弟乃同胞共乳,形同手足,分父母之形,连祖宗之气, “其幼时,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桌,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兄弟姐妹是由亲情和友情联结起来的骨肉至亲,不能不相互友善、敬爱。因此,兄弟间的道德规范,主要是“兄良弟悌” 或“兄友弟恭”。但这一道德规范是建立在等级差序的封建宗法原则基础之上,强调“长幼有序” 和“长惠幼顺”,这是它的糟粕。现代家庭必须改变这种等级差序格局,抛弃“长幼有序” 的道德原则,在长幼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变“长惠幼顺” 为“尊长爱幼”的道德规范。要继承和发扬长幼相互尊重和谦让的美德,尊重对方的人格,容忍对方的个性,处事宽宏豁达,在考虑个人利益时,兼顾他人和家庭整体的利益。只有处事通情达理,不勉强对方听从自己,兄弟姐妹之间才能和睦相处,即使在成家立业分家居住之后,也能互谅互让、互帮互助,而不会采用粗暴、野蛮的暴力方式来处理家庭纠纷。
  笔者认为,传统家庭道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呈现着优劣共存、瑕瑜互见的状态。发掘、整理我国传统家庭道德的精华成分,吸取其中反映家庭人伦的自然情感和协调家庭人际关系的合理因素,不断进行改造和创新,剔除旧时代的陈迹,注入新时代的精神。在个人独立、相互平等的基础之上,使夫妻之间的“爱”与“敬”,亲子之间的“慈” 与“孝”,兄弟姐妹之间的“友”与“恭”,继续发扬光大,建立起现代家庭的夫妻平等,互敬互爱;父母慈爱,子女孝敬,兄弟姐妹友爱、互助等一系列新的道德规范,使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在人们心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更新,从而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近善远恶”,防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战略性决策部署。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凸显,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也呈多发趋势,许多危害生态环境事件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国家执法监管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滥作为和索贿受贿等职务犯罪的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积极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设者和
期刊
摘要:当前贿赂犯罪多发,行贿之风盛行,但对行贿犯罪打击不力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对受贿犯罪的有效遏制。笔者从文化因素、行贿心理、制度因素等方面分析行贿犯罪的发生原因,探寻犯罪根源,以期能对遏制贿赂犯罪有所裨益。  关键词:行贿犯罪;文化;心理;制度    一种行为或者一类现象的产生发展必有其特定的土壤,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行贿犯罪呈社会化态势,行贿手段和方式变化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如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通过司法改革,更好地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打造更好的法治
期刊
摘要:家庭生活中,人们选择的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为我们所熟知的主要有黄金、基金、股票、国债、储蓄、债券、外汇和保险等,本文主要针对保险投资展开讨论。保险遵循最大诚信原则,本文主要就《保险法》规定的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对此原则进行浅析。  关键词:保险;如实告知义务;诚实信用原则    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保险逐步成为家庭理财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何为保险?所谓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
期刊
国家出现后,就确定了国家机关在维护社会秩序起核心和主导作用,反对“以暴易暴”。但是事物均有其两方面,当个人来不及诉请国家对其权利进行维护时,对于其通过私人保护或者恢复权利的行为应予以认可。正当防卫被作为正当化事由而排除了其犯罪性。但因法无规定,司法实践中对自救行为的处理结果也是极不统一。笔者认为应对自助行为进行确认和规范。  自助行为,也称自救行为,是指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人,如果为恢复权利而履行法
期刊
由于互联网的虚拟、开放、隐蔽等特性,一个敏感事件,通过网络的传播和放大,均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演变为震动各界的舆论热点事件,进而形成危机事件。尤其是涉检网络舆情,势必或已经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及形象产生恶劣影响,并涉及到检察机关工作开展和队伍建设。检察机关对此处理得当,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平正义;处理失当,则可能导致社会对检察工作的曲解,降低司法公信力,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建立涉检网
期刊
摘要: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又称开放源代码软件,即指源代码公开、可被自由使用、复制、修改、再发布的一系列软件的集合。开源软件的发展意义自不待言,然而我国与开源软件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框架以及各方面的配套服务都是相对滞后的,理论界对于开源软件版权保护的了解与研究也还远远不够。如何更好地发展开源软件产业,如何加强开源软件的版权保护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本文笔者择取开
期刊
【案情】  2013年4月22日中午12时许,漳州市芗城区雅格乐器厂女员工柯某在工厂备料仓库关灯后准备下班,突然,一男子从背后抱住她,强行亲吻并在她身上乱摸。柯某吓得大喊救命,那男子用手捂住她的嘴,对她说:“满足一下我!”柯某挣扎着叫道:“你敢动我我就去死”,而男子则说:“你不是让我跟你玩刺激的强奸游戏吗?”,柯某则大喊道:“没那事”,但男子还是不停的要去扒柯某的裤子。  这时,另一名男工友刘某窜
期刊
摘要:根据2012年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法定职权。就该项职权的行使而言,检察机关针对民事执行活动应采用何种监督模式是首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普遍沿用民事审判监督的模式,带有“事后型”、“外在式”的典型特征,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此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和困境。从理论上讲,定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模式应当建立在对监督对象、
期刊
撤诉是指原告向法院起诉后,判决宣告前,全部放弃自己诉讼请求的行为。撤诉是原告的一项诉讼权利,当事人有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一般来说,原告撤诉仅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没有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告还可以起诉,再次要求通过司法程序保护自己的实体权利。  但是,民事诉讼并不是只涉及一方利益,诉讼的提起和撤回均会关系到对方当事人及其他利害相关人的合法利益,还关系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