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金门塘是惠州市大亚湾区澳头镇的一个疍家小渔村,两千来号人,只有苏姓和李姓。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海上;蓝天海水当披风,鱼虾贝蟹船里涌;海鲜美味是佳肴,爱船渔网伴终生。这天,村里热闹非凡,有人要结婚了!是苏家的靓女儿要嫁给李家的帅小伙。
天刚蒙蒙亮,妈妈婆婆一群女人们就忙得一塌糊涂,在村里的戏台前,左边摆起了几十张大圆桌(一桌能坐十二人),右边架起了七八口大锅,有三口锅里满满地煮着两三斤一块的瘦和肥连皮在一起的猪肉,还有三口锅里煮着刚洗干净的乳鸽,大锅的下面燃烧着树枝干柴,噼噼啪啪的作响、还有其它几口锅正在刷洗着,为接下来的加柴点火做准备。
地上一筐筐的海鱼、虾蟹、海鲜贝类,加上乳鸽,鸡,鸭、鹅等都齐全了,女人们忙前忙后,叫着喊着。
戏台的对面也不闲着,那是祖庙门和神龛;面积有几十平方米,是供祖宗烧香的地方。头顶上方挂满了彩色的小旗,两侧有对联,红布及其他供祖宗用的东西琳琅满目,青烟袅袅在神龛的前面飘飘然然随风飘向天空。
庙门前耸立着一颗老古树,年代记不清楚了,但是看得出它在这里已生存了至少几十年,树干外面被水泥样的东西裹护着,直径约一米,大树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可见它心里装满了金门塘村的多少故事。
上午八点钟刚过,身穿好事盛装的女人花们,头戴美丽的头饰。话说,那些金银头饰,是女儿们出嫁时妈妈送给女儿的,所以女人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美丽头饰。
她们手里拿着用彩条卷好的约一米二左右长度的花棍,排成三行,每行约十几人,中间的一行女人们身着黄色花图案的中式大襟上衣,头戴漂亮的银饰头花,双手各拿一把已打开的黄色折扇,将两手从身后划过腰间再从胸前举过头顶,随着鼓点反复摇晃舞动着。
侧面的两行女人花们身穿艳蓝色的中式上衣,上衣领及襟前有红布的撞色,布盘钮扣很合体地钉在指定的位置上,衣领可能是为了干活方便则很低,约有两厘米高,下摆两侧也有约二十厘米的开叉撞红色布料,整件衣服穿在她们身上,显得她们干练、漂亮,充满了海边疍家的味道。
她们排好左右两行队伍,手拿花棍舞动着划船的动作。在队伍的最前边是铜锣开道,敲铜锣的女人背对着前方,面对着迎亲队伍,在她的前面还有总指挥,手拿新鲜的榕树枝,将榕树枝高高举起,举过头顶,跟着锣鼓队的敲击声一上一下:
“嗨—嗨——嗨嗨——嗨—”
指挥着整个迎亲的长龙队伍,三行众女人花们在锣鼓榕树的指挥下,一路载歌载舞往前踏步行走,歌声飘了一路。
“喜重重,新作龙船头伴红;南风北风真好驶,唉儿唉,驶到惠州娶新人,娶新人”。“头插银花红半腰,恭贺崖孙娶新娘……”
迎亲的队伍来到了苏家门口,只见榕树枝在空中摇曳着,锣鼓和打镲声拼命地在敲响,众女人们用力地:
“嗨嗨嗨嗨,嗨嗨一嗨”高声地吆喝着,随着歌声又响了起来:
“喜笑笑,新作龙船头伴腰…”
苏家房内也很忙活,好命婆(是指有儿有女家庭和睦有福气之女人)在给穿好一身红的苏家女梳理着头发,插好各种发簪,检查新人手腕上所戴的数十只金手镯,以及十指上的金戒指。
苏家女的父亲给女儿披上了斗篷,一番温情的话语过后,听到门外李家接亲队伍的歌唱,苏家门里也不示弱,大声地唱了起来:
“红柜柜红隆隆,红柜做来两人扛……红柜柜里面有嫁妆”
门里屋外一片欢腾,屋外唱过来,屋内和过去,反反复复唱了许久。
好命婆拿过来一把黑雨伞,看过了系在伞上面的红布。站在门外打开伞,把红布分在黑伞的两边,李家的帅小伙站在黑伞下等待着他要迎娶的新媳妇,苏家女出来了,手里拿着粉红折扇挡着脸只露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由好命婆挽扶到大伞下。
好命婆又来给她头发上插了两只用松柏枝做成的簪子,以示白头偕老。又拿来一个全新的筛子,里面装了不少东西:镜子、梳子、花生,枣子,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懂的东西。
一个年轻女子端着那个装满东西的筛子一起出了门,筛子端在新媳妇的面前挡着太阳,这时,迎亲的队伍重新整齐一番,李家的帅小伙,今天的新郎官,搀扶着苏家的靓女,也就是今天的新娘子,伴娘伴郎緊跟新人之后。
在喜庆的锣鼓欢歌声中,榕树枝又高高的耸起,铜锣开道;新娘子手持粉红色羽毛折扇挡在自己的脸前,只露出双眸,新郎官温情含笑扶着新娘子在那把大黑伞的下面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列。
“嗨一嗨一—晦嗨,嗨—
“红柜柜红降隆……”
“红柜柜红隆隆.”
“喜笑笑,新作龙船头伴腰……
一路锣鼓喧天榕树枝飞扬。看热闹的人一层一层,三行迎亲队伍整齐摆列。中间一行女人双手举扇在身体前后上下舞动着,两侧的女人们手拿着花棍,踏着划船的舞步,歌声从迎亲的队伍里带着海风的抚摸飘向四方,李家迎亲的歌声,苏家送亲的歌声……一路欢歌向李家驶去。
伴着一片群歌众舞,夹杂着吵闹声,迎亲队伍来到了李家门口。
只见李家门口热闹非凡,门顶上方挂上了两大块红色的东西,经介绍才知那是“钱褥子”,哦!右边那块大红色的褥子上面,将近百张的百元人民币横着摆成一个倒过来的英文U字,左边的那块可能是被子了,上面有副红纸写成的对联,以及松柏枝等物件。
烟花炮竹噼噼啪啪响彻整个街道,爆竹的青烟在天空中翻腾,婚庆礼花带着七彩的亮片随风飘酒在新郎新娘身上,一对新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李家装满热情的大门。
“快快,新媳妇来了”
“新媳妇来了……”
拿着榕树枝的女人更加用力地将榕树枝举上举下,再次大声地吆喝着:“嗨——嗨——嗨嗨—嗨嗨—。”有条理的指挥着迎亲队伍一遍一遍地唱着那婚俗特有的歌。鞭炮声,锣鼓声,歌唱声,礼花声,喝彩声一起在沸腾着。
一阵热闹之后,迎亲队伍解散坐在了门前两侧休息,个别的女人花们还是喜气洋洋,一个带着凉帽的美女,走到大家的中间,舞起了“狮子舞”。 就是将一块一米宽两米长的粉红布,一头的两个角系在凉帽的两侧,另一头的两个角,再让一个人拽着两个角,带凉帽的人在前,拽布两个角的人在后,一起做着狮子舞的动作,在鼓点的敲击声中两人舞得非常默契,把狮子的激情,欢快祥和统统舞了出来。
又有人上来跳起了现代年轻人流行的韩风版的骑马舞,开心啊,开怀啊,唱着舞着到了下一位。只见她手持花棍作枪,表演了独舞花棍枪舞,仿佛娘子军正在练兵场上操练着,她刚劲有力,赢得大家阵阵掌声。门口的另一面有两张大圆桌,上面摆满了一小碗一小碗的东西,大家每人一碗。李家的嫂子端了两碗给了我们两人,一人一碗,哦!那是用糯米打成的糕,有些湿滑,里边有很多纯蜂蜜,好甜啊,慢慢地品尝着这碗里的年糕和这婚事的甜蜜,心里好暖,好甜…
少时,大家整齐了队伍又出发了,举着榕树枝的女人还是站在队伍前列指挥大家,铜锣开道,三行女人花们中间一行舞着扇子,两侧两行做着划船的动作舞动起来,一起朝着新媳妇家奔去。
随着榕树枝的指挥歌声起伏,锣鼓的打击声从迎亲的队伍又一次响到了苏家的家门口,合唱着“喜重重,新作龙船头伴红,南风北风真好驶,唉儿唉,驶到惠州娶新人……”
苏家门里也应和着“唉儿唉,红柜柜……”
在两家人的对唱歌声中从门里向外抬出了一个红色的大皮箱,门里门外又开始了对唱“唉儿唉…”、“唉儿唉………”有人从门里向外拿出来了一个大包裹,再次对唱又拿出来一件物品,又一次对唱又拿出一件物品…
许久的对唱,不间断地搬着物品,这是来接苏家女嫁妆的。
伴随着对唱,拿着嫁妆的女人们排好了队伍,跟在那些舞着花棍的女人们的后面,由铜锣开道,总指挥依然是拿着榕树枝的女人在前面带路,三行排着整齐的迎亲队伍,中间的一行女们人仍然是将手里的兩把折扇打开,两手从身后划过腰间从胸前举过头顶,两边的众女人花们手拿着花棍走着划船的舞步,一路载歌载舞划着浆走向了李家的方向。
李家的门前,来了许多贺喜的人。
她们有的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头上戴好了自己心爱的金银簪头饰,在簪上绑好桃红色的红绳:有的刚从船上回来,头戴凉帽,放下了挽着的裤脚,在那大圆桌前玩起了六福牌,等待着喝喜酒的时刻到来。
所有的人都聚会在庙堂前,爆竹再次响起,见证这对新婚的夫妻。
从此,他们成为了千千万万夫妻们中间的又一对,从今儿起他们就会带着大家的祝福,带着双方父母的期盼,带着大海的呵护手挽着手走向人生最美好的征程………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天刚蒙蒙亮,妈妈婆婆一群女人们就忙得一塌糊涂,在村里的戏台前,左边摆起了几十张大圆桌(一桌能坐十二人),右边架起了七八口大锅,有三口锅里满满地煮着两三斤一块的瘦和肥连皮在一起的猪肉,还有三口锅里煮着刚洗干净的乳鸽,大锅的下面燃烧着树枝干柴,噼噼啪啪的作响、还有其它几口锅正在刷洗着,为接下来的加柴点火做准备。
地上一筐筐的海鱼、虾蟹、海鲜贝类,加上乳鸽,鸡,鸭、鹅等都齐全了,女人们忙前忙后,叫着喊着。
戏台的对面也不闲着,那是祖庙门和神龛;面积有几十平方米,是供祖宗烧香的地方。头顶上方挂满了彩色的小旗,两侧有对联,红布及其他供祖宗用的东西琳琅满目,青烟袅袅在神龛的前面飘飘然然随风飘向天空。
庙门前耸立着一颗老古树,年代记不清楚了,但是看得出它在这里已生存了至少几十年,树干外面被水泥样的东西裹护着,直径约一米,大树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可见它心里装满了金门塘村的多少故事。
上午八点钟刚过,身穿好事盛装的女人花们,头戴美丽的头饰。话说,那些金银头饰,是女儿们出嫁时妈妈送给女儿的,所以女人们个个都有着自己的美丽头饰。
她们手里拿着用彩条卷好的约一米二左右长度的花棍,排成三行,每行约十几人,中间的一行女人们身着黄色花图案的中式大襟上衣,头戴漂亮的银饰头花,双手各拿一把已打开的黄色折扇,将两手从身后划过腰间再从胸前举过头顶,随着鼓点反复摇晃舞动着。
侧面的两行女人花们身穿艳蓝色的中式上衣,上衣领及襟前有红布的撞色,布盘钮扣很合体地钉在指定的位置上,衣领可能是为了干活方便则很低,约有两厘米高,下摆两侧也有约二十厘米的开叉撞红色布料,整件衣服穿在她们身上,显得她们干练、漂亮,充满了海边疍家的味道。
她们排好左右两行队伍,手拿花棍舞动着划船的动作。在队伍的最前边是铜锣开道,敲铜锣的女人背对着前方,面对着迎亲队伍,在她的前面还有总指挥,手拿新鲜的榕树枝,将榕树枝高高举起,举过头顶,跟着锣鼓队的敲击声一上一下:
“嗨—嗨——嗨嗨——嗨—”
指挥着整个迎亲的长龙队伍,三行众女人花们在锣鼓榕树的指挥下,一路载歌载舞往前踏步行走,歌声飘了一路。
“喜重重,新作龙船头伴红;南风北风真好驶,唉儿唉,驶到惠州娶新人,娶新人”。“头插银花红半腰,恭贺崖孙娶新娘……”
迎亲的队伍来到了苏家门口,只见榕树枝在空中摇曳着,锣鼓和打镲声拼命地在敲响,众女人们用力地:
“嗨嗨嗨嗨,嗨嗨一嗨”高声地吆喝着,随着歌声又响了起来:
“喜笑笑,新作龙船头伴腰…”
苏家房内也很忙活,好命婆(是指有儿有女家庭和睦有福气之女人)在给穿好一身红的苏家女梳理着头发,插好各种发簪,检查新人手腕上所戴的数十只金手镯,以及十指上的金戒指。
苏家女的父亲给女儿披上了斗篷,一番温情的话语过后,听到门外李家接亲队伍的歌唱,苏家门里也不示弱,大声地唱了起来:
“红柜柜红隆隆,红柜做来两人扛……红柜柜里面有嫁妆”
门里屋外一片欢腾,屋外唱过来,屋内和过去,反反复复唱了许久。
好命婆拿过来一把黑雨伞,看过了系在伞上面的红布。站在门外打开伞,把红布分在黑伞的两边,李家的帅小伙站在黑伞下等待着他要迎娶的新媳妇,苏家女出来了,手里拿着粉红折扇挡着脸只露出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由好命婆挽扶到大伞下。
好命婆又来给她头发上插了两只用松柏枝做成的簪子,以示白头偕老。又拿来一个全新的筛子,里面装了不少东西:镜子、梳子、花生,枣子,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懂的东西。
一个年轻女子端着那个装满东西的筛子一起出了门,筛子端在新媳妇的面前挡着太阳,这时,迎亲的队伍重新整齐一番,李家的帅小伙,今天的新郎官,搀扶着苏家的靓女,也就是今天的新娘子,伴娘伴郎緊跟新人之后。
在喜庆的锣鼓欢歌声中,榕树枝又高高的耸起,铜锣开道;新娘子手持粉红色羽毛折扇挡在自己的脸前,只露出双眸,新郎官温情含笑扶着新娘子在那把大黑伞的下面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列。
“嗨一嗨一—晦嗨,嗨—
“红柜柜红降隆……”
“红柜柜红隆隆.”
“喜笑笑,新作龙船头伴腰……
一路锣鼓喧天榕树枝飞扬。看热闹的人一层一层,三行迎亲队伍整齐摆列。中间一行女人双手举扇在身体前后上下舞动着,两侧的女人们手拿着花棍,踏着划船的舞步,歌声从迎亲的队伍里带着海风的抚摸飘向四方,李家迎亲的歌声,苏家送亲的歌声……一路欢歌向李家驶去。
伴着一片群歌众舞,夹杂着吵闹声,迎亲队伍来到了李家门口。
只见李家门口热闹非凡,门顶上方挂上了两大块红色的东西,经介绍才知那是“钱褥子”,哦!右边那块大红色的褥子上面,将近百张的百元人民币横着摆成一个倒过来的英文U字,左边的那块可能是被子了,上面有副红纸写成的对联,以及松柏枝等物件。
烟花炮竹噼噼啪啪响彻整个街道,爆竹的青烟在天空中翻腾,婚庆礼花带着七彩的亮片随风飘酒在新郎新娘身上,一对新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了李家装满热情的大门。
“快快,新媳妇来了”
“新媳妇来了……”
拿着榕树枝的女人更加用力地将榕树枝举上举下,再次大声地吆喝着:“嗨——嗨——嗨嗨—嗨嗨—。”有条理的指挥着迎亲队伍一遍一遍地唱着那婚俗特有的歌。鞭炮声,锣鼓声,歌唱声,礼花声,喝彩声一起在沸腾着。
一阵热闹之后,迎亲队伍解散坐在了门前两侧休息,个别的女人花们还是喜气洋洋,一个带着凉帽的美女,走到大家的中间,舞起了“狮子舞”。 就是将一块一米宽两米长的粉红布,一头的两个角系在凉帽的两侧,另一头的两个角,再让一个人拽着两个角,带凉帽的人在前,拽布两个角的人在后,一起做着狮子舞的动作,在鼓点的敲击声中两人舞得非常默契,把狮子的激情,欢快祥和统统舞了出来。
又有人上来跳起了现代年轻人流行的韩风版的骑马舞,开心啊,开怀啊,唱着舞着到了下一位。只见她手持花棍作枪,表演了独舞花棍枪舞,仿佛娘子军正在练兵场上操练着,她刚劲有力,赢得大家阵阵掌声。门口的另一面有两张大圆桌,上面摆满了一小碗一小碗的东西,大家每人一碗。李家的嫂子端了两碗给了我们两人,一人一碗,哦!那是用糯米打成的糕,有些湿滑,里边有很多纯蜂蜜,好甜啊,慢慢地品尝着这碗里的年糕和这婚事的甜蜜,心里好暖,好甜…
少时,大家整齐了队伍又出发了,举着榕树枝的女人还是站在队伍前列指挥大家,铜锣开道,三行女人花们中间一行舞着扇子,两侧两行做着划船的动作舞动起来,一起朝着新媳妇家奔去。
随着榕树枝的指挥歌声起伏,锣鼓的打击声从迎亲的队伍又一次响到了苏家的家门口,合唱着“喜重重,新作龙船头伴红,南风北风真好驶,唉儿唉,驶到惠州娶新人……”
苏家门里也应和着“唉儿唉,红柜柜……”
在两家人的对唱歌声中从门里向外抬出了一个红色的大皮箱,门里门外又开始了对唱“唉儿唉…”、“唉儿唉………”有人从门里向外拿出来了一个大包裹,再次对唱又拿出来一件物品,又一次对唱又拿出一件物品…
许久的对唱,不间断地搬着物品,这是来接苏家女嫁妆的。
伴随着对唱,拿着嫁妆的女人们排好了队伍,跟在那些舞着花棍的女人们的后面,由铜锣开道,总指挥依然是拿着榕树枝的女人在前面带路,三行排着整齐的迎亲队伍,中间的一行女们人仍然是将手里的兩把折扇打开,两手从身后划过腰间从胸前举过头顶,两边的众女人花们手拿着花棍走着划船的舞步,一路载歌载舞划着浆走向了李家的方向。
李家的门前,来了许多贺喜的人。
她们有的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头上戴好了自己心爱的金银簪头饰,在簪上绑好桃红色的红绳:有的刚从船上回来,头戴凉帽,放下了挽着的裤脚,在那大圆桌前玩起了六福牌,等待着喝喜酒的时刻到来。
所有的人都聚会在庙堂前,爆竹再次响起,见证这对新婚的夫妻。
从此,他们成为了千千万万夫妻们中间的又一对,从今儿起他们就会带着大家的祝福,带着双方父母的期盼,带着大海的呵护手挽着手走向人生最美好的征程………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