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箫
汉语里有些词,单就其读音来说,是很值得玩味的。比如箫———让一股如丝的气流从咽腔里轻轻吐出,就是箫。
就这样幽幽咽咽,淌在花间,飘在月下,绕在江南丝竹里,飘散在李清照周邦彦们婉约的宋词里,就是千年!
千年箫声呜咽。
千年月光如水。
千年梅花似血。
千年隐者静坐月下,十指间此刻握住的,是一管竹做的萧。就这样轻抵唇边,一声清音自竹孔里飘出,江湖便远了,庙堂便远了,滚滚红尘便远了,时空里飘起一脉冰雪般寒凉的幽幽箫声……
沦落风尘的女子,纤纤素手里常握着的,是一管箫。总是月上柳梢头,寂寞无人时,一缕幽怨的箫声飘在秦楼楚馆,但世上那唯一一双倾听的耳朵唯一一颗倾听的心灵,却远在关山外,天涯里,梦深处!
世上有一种情感,只合在内心的明月光里,自酌自饮;
世上有一些话语,只有远方那双耳朵那颗心听得懂;
世上有一些音乐,只宜在内心的舞台上,自己诉说给自己来听!
———就像那一管,被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手指轻轻抚弄过的幽幽咽咽的箫!
埙
一定是个月明星疏的秋夜,外乡的少年独立古城墙上,秋风吹动少年的身影,如天地之间一片无处可归的叶子,少年的口中,此刻呜呜吹奏的,便是埙……
初识埙,是在贾平凹那本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废都》中,那个名叫周敏的外乡青年,在喧嚣的西京城烦了,闷了,被女人甩了的时候,一个人站在深夜的古城墙上,常吹的乐器,便是埙。
后来,便常听碟片里那盘由埙吹奏的《苏武牧羊》———
一腔若有若无的乐声,总在轻轻断了的时候,又凄厉地响在耳边;总在激越清亮的时候,又突然断了……
如哽咽,如梦语,如旷野黑暗中一星鬼火,听得人如置身洪荒时代的绝境里,忘却今夕何夕,不知此身是在滚滚红尘还是在前世……
所谓大音稀声,是否,就是泥土制作的埙吹出的这种土腔土韵的乐声?!
二胡
像一个男人正绝望、悲怆地压抑着自己低泣,像一头老牛在旱季的田野上拖动一具钝犁,像冬夜的西北风吹打着一扇吱呀吱呀作响的木门———二胡声从秋天的雨雾中轻轻飘过来。
炊烟和雨丝将村庄氤氲在一片阴暗、潮湿的水汽里,村巷里飘散着田野上泥土淡淡的馨香和玉米秆儿腐败的气息。一棵棵白杨树、梧桐树静静伫立在雨雾中,墨绿色的叶子,如一只只高高耸起的耳朵,正静静聆听着,这淌自心灵飘荡天地间的忧伤乐音……
拉二胡的是村上一个叫盛才的男人。盛才的女人在一年秋收后死了,盛才拖着两个还流鼻涕的儿女过日子。后来,盛才的儿子在一年夏天溺水死了,盛才的女兒叫一个四川木匠拐走了……
小时就知道,会拉二胡的盛才是个苦命人。苦命人盛才的二胡声,伤口般烙在我灵魂的深处,那么凄美,那么忧伤!
我喜欢二胡,只因了二胡声里那凄美得仿佛无处诉说的悲怆和忧伤,像一个人正独立在天高云暗夜风吹的旷野,正暗自低吟、叹息、自言自语,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心间的往事,如同电视MTV画面般,在心灵的弦索上悠悠颤动。
二胡的孤寂,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它像上帝赐予大地的一个器官,让它倾吐尽不幸者心灵深处的痛苦、忧伤和愤懑。二胡,永远与那些苦命人在一起,长长的一生,偎依着一把二胡穿衢走巷,乞讨时光,靠着二胡乐声的光芒,暖热自己。
近些年,在一些盛大的晚会上,我看见舞台聚光灯下演奏着《二泉映月》《江河水》等二胡名曲。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有些滑稽,有些假。舞台装饰得那么奢华,观众那么心不在焉,二胡,那凄美的乐声,将飘往哪里,落在何处?
二胡是属于民间的。只有民间那一片苦寒的水土,才能承载和抚慰,二胡的忧伤与悲怆。
玉镯
你家里藏有一只玉镯吗?
像一个冷艳的美人冰凉的胴体,被一方旧式的丝绸包裹着,压在箱底。它曾戴在祖母瘦骨嶙峋的手腕上,戴在乡村新娘子温软的皓腕上。唢呐声声,轿帘轻揭,一顶大红盖头下,一腕绿痕,曾经闪电般划开多少代人心灵深处那一泓幸福的春水……
玉镯,是民间情爱的信物。在民间戏剧里,一只玉镯,能引出多少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能唱尽人世间多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世事如棋,星转斗移,在岁月的沧桑里,永远不变的是月光里那双握着玉镯的纤纤素手,是心上那个玉镯般在时光的打磨中永不褪色的人影……
玉器,在所有的珍玩里是最美丽、最晶莹,而又最易碎的。古人以玉比喻女子姣好的容颜。与漫长的人生相比,一个女人一生最美丽的岁月,短暂得犹如花朵开放的一瞬间;世世代代,多少民间女子为获得那短暂的美丽,而痴痴地守身如玉……
如今,红玫瑰流行于街市。当俊男倩女们披金戴银走进《婚礼进行曲》时,他们可曾知道,祖母的箱底,那一只珍藏了一生的玉镯里,藏着一段多么古老、美丽的爱情故事?
乌鸦
乌鸦是不祥的。
梵高自杀前,曾画过一幅《麦田上的鸦群》。赭红色的道路尽头,一地熟透的麦子,像从大地深处咕嘟嘟喷涌而出的金黄色火焰,在疯狂燃烧着它们生命最后的光和热。麦田之上,钴蓝色的天空乌云翻滚,一场暴风雨即将降临。一群乌鸦,从远方地平线的深处,向着麦田上空扑啦啦飞了过来……
这是梵高生命最终的写照,是梵高留给尘世的一封最终的遗书。在完成《麦田上的鸦群》之前,这位一生被贫穷、寂寞、痛苦和疾病追逐、折磨着的绘画天才,终于身心疲惫,精疲力竭。他给弟弟提奥的最后一封信中写到:“我以生命为赌注作画。为了它,我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压抑和惊悚,他累了,他终于向狂乱的病魔垂下了头,放下了他无限热爱的画笔。他像一片熟透的麦田,正等待着死亡的刈割。他听见了,乌鸦那预卜死亡来临的“哇哇哇”的可怕叫声!
两周之后,梵高走进那片他描绘过的麦田,用一把手枪对准自己,扣动扳机。子弹射向他的胸膛,他没有立即死亡,但他的生命受到了致命重创,他挣扎着回到住所,两天之后,梵高告别了人世。
天下乌鸦一般黑。
乌鸦的黑,是黑夜的黑,是尘世的背面,没有阳光照耀的充满死亡气息的黑。小时候,最让我心悸的事物,是村庄的东边那一片乡村里的墓地。那里是亡者的长眠之地,是诀别尘世的灵魂,安静居住的一座村庄。一座座坟堆旁,苍褐色的柏树,冠盖蓊郁的桑树之上,傍晚盘旋着乌鸦,夜晚栖息着鶅鴞。
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乌鸦和鶅鴞,是亡者饲养的鸟儿,是死神的一只只宠物。一只乌鸦或鶅鴞者飞进了村庄,它们带给人们的,一定是一个人即将离开尘世征兆。乌鸦与喜鹊,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两种截然不同的鸟儿,喜鹊报喜,乌鸦预凶。那些人群中总爱说丧气话的人,被人们称为“乌鸦嘴”,他们出口成祸,一语成谶,像乌鸦一样,提前预示着灾难或者死亡的发生。
趋福避祸,是人的天性选择。因此,乌鸦的叫声,可能是世界上人类最不愿听到的一种声音。一只乌鸦,即使它的歌声再怎样甜美、动听,但在人听来,都是如铁锨翻动沙石般的刺刺拉拉的鸦聒鸦噪。因此,那些多嘴多舌的女人,总被人看成乌鸦的姊妹,成为人们讥诮、嘲讽的对象。
古希腊时期的伊索有一则寓言,说一只乌鸦从农妇的厨房里偷得一块肉,叼到大树上准备美餐一顿。这时,恰巧被树下的一只狐狸看见了。狐狸觊觎着乌鸦嘴里的肉,狐狸说:乌鸦妹妹,你的羽毛多美,像七彩的绸缎;不过,它们与你的歌声相比实在差远了,你的歌声比百灵鸟都好听。你能为我唱支歌吗?。乌鸦听了,喜不自胜。刚刚张开嘴“哇”了一声,嘴里的肉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跑向了远处……
数千年后,伊索古老的寓言终于被一些自恃聪明的女性所读懂。她们是时代的女儿,更是乌鸦的后裔,她们的“肉”,成为她们在世界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利器。她们用自己的“肉”,换取着金钱、地位、名誉、鲜花和掌声,她们不在意,自己那“哇哇哇”的叫声,是否聒噪、难听?!
责任编辑:柳江子
作者简介:秋子红(1970—),男,陕西岐山人,近年来作品刊发《延河》《黄河文学》《鹿鸣》《奔流》等文学期刊。
汉语里有些词,单就其读音来说,是很值得玩味的。比如箫———让一股如丝的气流从咽腔里轻轻吐出,就是箫。
就这样幽幽咽咽,淌在花间,飘在月下,绕在江南丝竹里,飘散在李清照周邦彦们婉约的宋词里,就是千年!
千年箫声呜咽。
千年月光如水。
千年梅花似血。
千年隐者静坐月下,十指间此刻握住的,是一管竹做的萧。就这样轻抵唇边,一声清音自竹孔里飘出,江湖便远了,庙堂便远了,滚滚红尘便远了,时空里飘起一脉冰雪般寒凉的幽幽箫声……
沦落风尘的女子,纤纤素手里常握着的,是一管箫。总是月上柳梢头,寂寞无人时,一缕幽怨的箫声飘在秦楼楚馆,但世上那唯一一双倾听的耳朵唯一一颗倾听的心灵,却远在关山外,天涯里,梦深处!
世上有一种情感,只合在内心的明月光里,自酌自饮;
世上有一些话语,只有远方那双耳朵那颗心听得懂;
世上有一些音乐,只宜在内心的舞台上,自己诉说给自己来听!
———就像那一管,被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手指轻轻抚弄过的幽幽咽咽的箫!
埙
一定是个月明星疏的秋夜,外乡的少年独立古城墙上,秋风吹动少年的身影,如天地之间一片无处可归的叶子,少年的口中,此刻呜呜吹奏的,便是埙……
初识埙,是在贾平凹那本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废都》中,那个名叫周敏的外乡青年,在喧嚣的西京城烦了,闷了,被女人甩了的时候,一个人站在深夜的古城墙上,常吹的乐器,便是埙。
后来,便常听碟片里那盘由埙吹奏的《苏武牧羊》———
一腔若有若无的乐声,总在轻轻断了的时候,又凄厉地响在耳边;总在激越清亮的时候,又突然断了……
如哽咽,如梦语,如旷野黑暗中一星鬼火,听得人如置身洪荒时代的绝境里,忘却今夕何夕,不知此身是在滚滚红尘还是在前世……
所谓大音稀声,是否,就是泥土制作的埙吹出的这种土腔土韵的乐声?!
二胡
像一个男人正绝望、悲怆地压抑着自己低泣,像一头老牛在旱季的田野上拖动一具钝犁,像冬夜的西北风吹打着一扇吱呀吱呀作响的木门———二胡声从秋天的雨雾中轻轻飘过来。
炊烟和雨丝将村庄氤氲在一片阴暗、潮湿的水汽里,村巷里飘散着田野上泥土淡淡的馨香和玉米秆儿腐败的气息。一棵棵白杨树、梧桐树静静伫立在雨雾中,墨绿色的叶子,如一只只高高耸起的耳朵,正静静聆听着,这淌自心灵飘荡天地间的忧伤乐音……
拉二胡的是村上一个叫盛才的男人。盛才的女人在一年秋收后死了,盛才拖着两个还流鼻涕的儿女过日子。后来,盛才的儿子在一年夏天溺水死了,盛才的女兒叫一个四川木匠拐走了……
小时就知道,会拉二胡的盛才是个苦命人。苦命人盛才的二胡声,伤口般烙在我灵魂的深处,那么凄美,那么忧伤!
我喜欢二胡,只因了二胡声里那凄美得仿佛无处诉说的悲怆和忧伤,像一个人正独立在天高云暗夜风吹的旷野,正暗自低吟、叹息、自言自语,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心间的往事,如同电视MTV画面般,在心灵的弦索上悠悠颤动。
二胡的孤寂,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它像上帝赐予大地的一个器官,让它倾吐尽不幸者心灵深处的痛苦、忧伤和愤懑。二胡,永远与那些苦命人在一起,长长的一生,偎依着一把二胡穿衢走巷,乞讨时光,靠着二胡乐声的光芒,暖热自己。
近些年,在一些盛大的晚会上,我看见舞台聚光灯下演奏着《二泉映月》《江河水》等二胡名曲。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有些滑稽,有些假。舞台装饰得那么奢华,观众那么心不在焉,二胡,那凄美的乐声,将飘往哪里,落在何处?
二胡是属于民间的。只有民间那一片苦寒的水土,才能承载和抚慰,二胡的忧伤与悲怆。
玉镯
你家里藏有一只玉镯吗?
像一个冷艳的美人冰凉的胴体,被一方旧式的丝绸包裹着,压在箱底。它曾戴在祖母瘦骨嶙峋的手腕上,戴在乡村新娘子温软的皓腕上。唢呐声声,轿帘轻揭,一顶大红盖头下,一腕绿痕,曾经闪电般划开多少代人心灵深处那一泓幸福的春水……
玉镯,是民间情爱的信物。在民间戏剧里,一只玉镯,能引出多少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能唱尽人世间多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世事如棋,星转斗移,在岁月的沧桑里,永远不变的是月光里那双握着玉镯的纤纤素手,是心上那个玉镯般在时光的打磨中永不褪色的人影……
玉器,在所有的珍玩里是最美丽、最晶莹,而又最易碎的。古人以玉比喻女子姣好的容颜。与漫长的人生相比,一个女人一生最美丽的岁月,短暂得犹如花朵开放的一瞬间;世世代代,多少民间女子为获得那短暂的美丽,而痴痴地守身如玉……
如今,红玫瑰流行于街市。当俊男倩女们披金戴银走进《婚礼进行曲》时,他们可曾知道,祖母的箱底,那一只珍藏了一生的玉镯里,藏着一段多么古老、美丽的爱情故事?
乌鸦
乌鸦是不祥的。
梵高自杀前,曾画过一幅《麦田上的鸦群》。赭红色的道路尽头,一地熟透的麦子,像从大地深处咕嘟嘟喷涌而出的金黄色火焰,在疯狂燃烧着它们生命最后的光和热。麦田之上,钴蓝色的天空乌云翻滚,一场暴风雨即将降临。一群乌鸦,从远方地平线的深处,向着麦田上空扑啦啦飞了过来……
这是梵高生命最终的写照,是梵高留给尘世的一封最终的遗书。在完成《麦田上的鸦群》之前,这位一生被贫穷、寂寞、痛苦和疾病追逐、折磨着的绘画天才,终于身心疲惫,精疲力竭。他给弟弟提奥的最后一封信中写到:“我以生命为赌注作画。为了它,我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压抑和惊悚,他累了,他终于向狂乱的病魔垂下了头,放下了他无限热爱的画笔。他像一片熟透的麦田,正等待着死亡的刈割。他听见了,乌鸦那预卜死亡来临的“哇哇哇”的可怕叫声!
两周之后,梵高走进那片他描绘过的麦田,用一把手枪对准自己,扣动扳机。子弹射向他的胸膛,他没有立即死亡,但他的生命受到了致命重创,他挣扎着回到住所,两天之后,梵高告别了人世。
天下乌鸦一般黑。
乌鸦的黑,是黑夜的黑,是尘世的背面,没有阳光照耀的充满死亡气息的黑。小时候,最让我心悸的事物,是村庄的东边那一片乡村里的墓地。那里是亡者的长眠之地,是诀别尘世的灵魂,安静居住的一座村庄。一座座坟堆旁,苍褐色的柏树,冠盖蓊郁的桑树之上,傍晚盘旋着乌鸦,夜晚栖息着鶅鴞。
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乌鸦和鶅鴞,是亡者饲养的鸟儿,是死神的一只只宠物。一只乌鸦或鶅鴞者飞进了村庄,它们带给人们的,一定是一个人即将离开尘世征兆。乌鸦与喜鹊,因此成为人们心目中两种截然不同的鸟儿,喜鹊报喜,乌鸦预凶。那些人群中总爱说丧气话的人,被人们称为“乌鸦嘴”,他们出口成祸,一语成谶,像乌鸦一样,提前预示着灾难或者死亡的发生。
趋福避祸,是人的天性选择。因此,乌鸦的叫声,可能是世界上人类最不愿听到的一种声音。一只乌鸦,即使它的歌声再怎样甜美、动听,但在人听来,都是如铁锨翻动沙石般的刺刺拉拉的鸦聒鸦噪。因此,那些多嘴多舌的女人,总被人看成乌鸦的姊妹,成为人们讥诮、嘲讽的对象。
古希腊时期的伊索有一则寓言,说一只乌鸦从农妇的厨房里偷得一块肉,叼到大树上准备美餐一顿。这时,恰巧被树下的一只狐狸看见了。狐狸觊觎着乌鸦嘴里的肉,狐狸说:乌鸦妹妹,你的羽毛多美,像七彩的绸缎;不过,它们与你的歌声相比实在差远了,你的歌声比百灵鸟都好听。你能为我唱支歌吗?。乌鸦听了,喜不自胜。刚刚张开嘴“哇”了一声,嘴里的肉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跑向了远处……
数千年后,伊索古老的寓言终于被一些自恃聪明的女性所读懂。她们是时代的女儿,更是乌鸦的后裔,她们的“肉”,成为她们在世界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利器。她们用自己的“肉”,换取着金钱、地位、名誉、鲜花和掌声,她们不在意,自己那“哇哇哇”的叫声,是否聒噪、难听?!
责任编辑:柳江子
作者简介:秋子红(1970—),男,陕西岐山人,近年来作品刊发《延河》《黄河文学》《鹿鸣》《奔流》等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