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思想禁锢,学生小小年纪一提起写作文就谈虎色变。受其影响,学生在作文课上回避听讲,不敢听讲,课后没有信心,惧怕作文。长此以往,恐惧之心与日俱增,形成了恶性循环。我通过调查研究,冷静思考发现,其实学生怕作文的最大思想根源在于,不理解什么是写作文。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们知道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就不会再有恐惧心理了,使其走出写作“暗胡同”的方法就是作文“生活化”。但如何使学生文章在相同的岁月经历中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如何使生活化的描述与众不同,如何使其文章张扬自我的个性,我将从实际教学实践出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是照亮学生文学创作之路的一盏明灯
阅读是内在的吸收,是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在的表达,是运用的过程。有“进”才有“出”,没有吸收,也就无从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难以捉摸的阅读程度。”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得以吸收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我积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好课本,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读懂每一篇课文,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是极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学生的阅读通常是从语文课本开始,对文学的喜欢也源于课本。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精选的,其语言文字凝练优美。意韵之优雅从容,思想之隽永深刻,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读通它,读好它,读懂它,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印记,给学生最规范,最标准,最美丽的蓝本。另一方面注意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报刊杂志的时文、美文,促使学生有东西可读,有目的涉猎。要多看“焦点访谈”、“艺术人生”、“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访谈类节目,积累到有时代气息鲜活的写作素材。
二、作文评估多样化
说实话,批阅学生作文是每个语文老师深感头疼的事。耗时、费力,且有多大功效还很难说。常常会觉得自己的满腔心血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偶尔激起几朵小浪花。我认为让学生在评估中学会如何更好的写作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和任务之一。学生自我评估有许多具体方法,如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反思修改;教师朗读学生的一篇作文,引导大家就文章如何改进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修改;用分组归纳改进的方法对本组同学的作文进行修改、评价。我正视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差异,认为全班自始至终一个水准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状况我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对一些比较差的作文,我采取宽容的态度,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 。
三、培养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周记的随意性很强,三五十个字也可称为一篇周记,学习任务紧张时,临时抄一篇也可凑数,怎样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呢?怎样教会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呢?由命题作文我想到了命题周记,把这一周发生的有目共睹的精彩故事进行命题,把它当作一篇命题作文去写,既锻炼了大家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命题周记便应时而生。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写周记的习惯,高兴之余,我想,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奖赏呢?一支笔,一本书,太俗气了;口头表扬,又太轻微,没有成就感。我灵光一闪,三尺讲台在孩子们眼里不就是三尺圣地吗?来自同学们的羡慕的眼光和热烈的掌声,不就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吗?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激情饱满地朗读自己亲手写的周记,那该多自豪啊!于是,我给孩子们最高的奖赏就是登台朗读周记。一时间,能够上讲台朗读周记便成了一种荣誉,一种渴望。孩子们都盼望着能够上讲台一展身手。优秀的同学把登台朗读当作一次鞭策,基础差的同学把登台朗读看作是一种渴望。迄今为止,登台朗读周记的有作文高手,有中等生,也有一些偶有精美之作的差生。讲台不再是作文高手的专利,而是人人可以攀登的高峰。 翻开同学们的周记,已有上万字了。更重要的是,在写周记的过程中,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积极地参与生活中,并学会用自己的笔记下成长道路上的喜怒哀乐。是周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挑战自己的空间。 如今,在我们班上,再也没有同学怕写作文。他们积累了生活中的第一手材料,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又何愁写不出精美的作文呢? 我喜欢“周记”这一作文形式。“周记”为我的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我称它是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让学生在规矩里成“方圆”
中学阶段,还是应该注重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而训练的方法,则是给学生一个“规矩”,让他们在规矩里成“方圆”。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会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看到了少数学生写出了我认为比较有水平的作文,我很有成就感。但是,越到后来,我惶恐地发现,大部分学生作文写得并不好,有相当一部分人连几句话也写不连贯。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我的“拔苗助长”害了学生?是不是我过高地估计了孩子的能力?是不是我以偏盖全,把少数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当成了所有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确如此。我原先作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孩子写出好作文,越新颖越好,越有文采越好。与之相适应,我的教学方法是注重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发散作文思维。现在,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全班孩子都能写出合格的作文。我开始脚踏实地,而不是“拔苗助长”。我教给学生一些作文的“笨”办法:比如,详细分析例文,模仿例文,特别是对能力差的学生,鼓励他模仿;教学生列作文提纲,严格按照提纲来作文。这些方法很传统,但管用,实用,有用。有的人会说,这种指导方法写出来的作文会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呢?的确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我始终相信这样一个真理:创造的基础是模仿。指导与放胆:飞起来之前,先学会扑翅膀。
五、电教媒体教学事半功倍
"上学--放学--做功课--看电视--睡觉"是大多数学生的正常生活,确实有些单调。有时候,那些有趣、有意义的事也会悄悄地来到他们身边,可是不知不觉地又从身边溜走了,于是当他们提笔要写作文时,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总感觉没什么可写的,其实不然。如果教师能在上作文课前准备一些有关本次写作内容的录像、图片或是音乐,并利用相应的电教手段来巧妙地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学生就会尽情地回忆生活中的往事,使得在写作文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体验,都有自己擅长的教育教学方法。当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别具一格的时候,当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独具个性的时候,他将体会到教学中的一种愉悦,一种乐趣;同时,学生也能从中得到一种启迪,一种飞跃。我的作文教学体会是激励、唤醒、鼓舞,为学生构筑一座神圣的殿堂,营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创设一处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走进蓝天,走进白云,走进大海,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 Internet (网络)!让学生把关注化为热情,把目光投向人生;把梦想交给未来,把创造化为奇迹;把思想寄寓翰墨,把激情化为永恒!
一、阅读是照亮学生文学创作之路的一盏明灯
阅读是内在的吸收,是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在的表达,是运用的过程。有“进”才有“出”,没有吸收,也就无从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难以捉摸的阅读程度。”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得以吸收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我积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好课本,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读懂每一篇课文,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是极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学生的阅读通常是从语文课本开始,对文学的喜欢也源于课本。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精选的,其语言文字凝练优美。意韵之优雅从容,思想之隽永深刻,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读通它,读好它,读懂它,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印记,给学生最规范,最标准,最美丽的蓝本。另一方面注意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名著和报刊杂志的时文、美文,促使学生有东西可读,有目的涉猎。要多看“焦点访谈”、“艺术人生”、“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访谈类节目,积累到有时代气息鲜活的写作素材。
二、作文评估多样化
说实话,批阅学生作文是每个语文老师深感头疼的事。耗时、费力,且有多大功效还很难说。常常会觉得自己的满腔心血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偶尔激起几朵小浪花。我认为让学生在评估中学会如何更好的写作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和任务之一。学生自我评估有许多具体方法,如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反思修改;教师朗读学生的一篇作文,引导大家就文章如何改进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修改;用分组归纳改进的方法对本组同学的作文进行修改、评价。我正视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差异,认为全班自始至终一个水准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状况我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对一些比较差的作文,我采取宽容的态度,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 。
三、培养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周记的随意性很强,三五十个字也可称为一篇周记,学习任务紧张时,临时抄一篇也可凑数,怎样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呢?怎样教会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呢?由命题作文我想到了命题周记,把这一周发生的有目共睹的精彩故事进行命题,把它当作一篇命题作文去写,既锻炼了大家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命题周记便应时而生。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写周记的习惯,高兴之余,我想,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奖赏呢?一支笔,一本书,太俗气了;口头表扬,又太轻微,没有成就感。我灵光一闪,三尺讲台在孩子们眼里不就是三尺圣地吗?来自同学们的羡慕的眼光和热烈的掌声,不就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吗?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激情饱满地朗读自己亲手写的周记,那该多自豪啊!于是,我给孩子们最高的奖赏就是登台朗读周记。一时间,能够上讲台朗读周记便成了一种荣誉,一种渴望。孩子们都盼望着能够上讲台一展身手。优秀的同学把登台朗读当作一次鞭策,基础差的同学把登台朗读看作是一种渴望。迄今为止,登台朗读周记的有作文高手,有中等生,也有一些偶有精美之作的差生。讲台不再是作文高手的专利,而是人人可以攀登的高峰。 翻开同学们的周记,已有上万字了。更重要的是,在写周记的过程中,孩子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积极地参与生活中,并学会用自己的笔记下成长道路上的喜怒哀乐。是周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挑战自己的空间。 如今,在我们班上,再也没有同学怕写作文。他们积累了生活中的第一手材料,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又何愁写不出精美的作文呢? 我喜欢“周记”这一作文形式。“周记”为我的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我称它是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让学生在规矩里成“方圆”
中学阶段,还是应该注重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而训练的方法,则是给学生一个“规矩”,让他们在规矩里成“方圆”。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会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看到了少数学生写出了我认为比较有水平的作文,我很有成就感。但是,越到后来,我惶恐地发现,大部分学生作文写得并不好,有相当一部分人连几句话也写不连贯。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我的“拔苗助长”害了学生?是不是我过高地估计了孩子的能力?是不是我以偏盖全,把少数好学生的作文水平当成了所有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确如此。我原先作文教学的宗旨是,让孩子写出好作文,越新颖越好,越有文采越好。与之相适应,我的教学方法是注重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发散作文思维。现在,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全班孩子都能写出合格的作文。我开始脚踏实地,而不是“拔苗助长”。我教给学生一些作文的“笨”办法:比如,详细分析例文,模仿例文,特别是对能力差的学生,鼓励他模仿;教学生列作文提纲,严格按照提纲来作文。这些方法很传统,但管用,实用,有用。有的人会说,这种指导方法写出来的作文会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呢?的确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我始终相信这样一个真理:创造的基础是模仿。指导与放胆:飞起来之前,先学会扑翅膀。
五、电教媒体教学事半功倍
"上学--放学--做功课--看电视--睡觉"是大多数学生的正常生活,确实有些单调。有时候,那些有趣、有意义的事也会悄悄地来到他们身边,可是不知不觉地又从身边溜走了,于是当他们提笔要写作文时,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总感觉没什么可写的,其实不然。如果教师能在上作文课前准备一些有关本次写作内容的录像、图片或是音乐,并利用相应的电教手段来巧妙地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学生就会尽情地回忆生活中的往事,使得在写作文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阅历体验,都有自己擅长的教育教学方法。当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别具一格的时候,当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独具个性的时候,他将体会到教学中的一种愉悦,一种乐趣;同时,学生也能从中得到一种启迪,一种飞跃。我的作文教学体会是激励、唤醒、鼓舞,为学生构筑一座神圣的殿堂,营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创设一处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走进蓝天,走进白云,走进大海,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 Internet (网络)!让学生把关注化为热情,把目光投向人生;把梦想交给未来,把创造化为奇迹;把思想寄寓翰墨,把激情化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