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8年5月19日,以“深化改革,巩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为主题的“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圆桌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人员分别结合各自学校和所在地区、所在行業的实际情况,就巩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做了探讨。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和动力不足、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不对称的问题。一些学校开展了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色发展等探索。结合问题与实践,与会人员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办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8-0040-04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9万所;招生593.3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2.49%;在校生1599.0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28%[1]。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设置了19类500余种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近1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累计为国家输送近7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很大压力。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8年5月19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圆桌研讨会”。研讨会以“深化改革,巩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为主题,与会人员分别结合各自学校和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就巩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做了探讨。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最近1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减少态势。2010年后,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比例、在校生数均呈下降态势,见表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很大压力。
  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人员谈到了中职学校发展面临的困境:一是社会上依然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偏见。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长张剑锋提出,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还普遍存在偏见,其深层次原因是中职教育自身发展从国家政策层面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人们在比较中不情愿选择职业教育,这阻碍其更好的发展。二是职业教育师资不足。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荣胜指出,职业学校的专业师资不足,实践经验少。部分教师存在发展目标不明、动力不足,综合能力不强、素养不全等问题。三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和动力不足。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党委书记艾翠林指出,产学研一体化相关政策支撑不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四是招生和就业两个市场不对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邬宪伟指出,在一些地区,招生好的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如会计学专业,几乎各个学校都开设,而且招生非常好,但到就业的时候却很艰难。另外,就业需求旺盛的专业却很难招到学生,如焊接专业。
  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探索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结合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办学的有效实践。一是优化专业设置。云南省腾冲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围绕腾冲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培育和建设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紧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合作育人,建立产教对接机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围绕腾冲产业发展战略,学校坚持动态调整专业,提出“做精一产专业、做强二产专业、做优三产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攀枝花技师学院科学规划专业建设,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经验,开设了焊接技术、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等15个专业,把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作为学校重点专业,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和品牌。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为更好地服务上海经济发展,做到专业跟着产业调整转,采取机构配套和机制保障两项措施。学校很早就建立了市场部,作为“预警雷达”,通过市场需求、招生、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以及第三方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跟踪等,对专业设置提出预报。学校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每1~2年组织全校系部开展专业建设调研活动。调研内容包括地区产业政策,如产业发展的规模、趋势、技术动态、岗位设置、人才需求状况等。经过调研形成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相关专家的论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方向。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攀枝花技师学院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引进成熟型教师;根据自身培养体制,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强与高校或企业合作,灵活聘任高质量兼职教师;有序安排教师到名校进修学习,提升全体教师教学能力;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通过给政策、搭平台、树榜样培养高素质的领军教师。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制定发展规划,培育合格型、特长型、专家型教师,打造德高、善教、精做的教师队伍。
  三是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北京市商业学校打造校企发展共同体,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优势,依托学校,建立双主体、理事会制的现代服务职教集团,创建了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一体的董事会制新型企业大学,在校企两端分别建设智库研究机构,实现校企间资源、人力、管理“三统一”,规划、文化、制度“三融合”,形成了牢固的校企发展共同体,探索了产教一体、双向服务、校企共治、共赢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为提升新疆内职班育人成效,促进沪喀两地职业教育各类主体的深度合作,2012年牵头成立“上海市内职班工作协作组”,2013年在原“上海市内职班工作协作组”的基础上,组建全国首个教育援疆职教联盟上海—喀什职业教育联盟,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汇聚沪疆两地优质企业资源、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共同体,推进产教融合。安顺市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提出“开设一个专业,开办一个产业”的办学思路,开展“引企入校”工作。学校利用自身的办学条件,将适合专业需要、能够促进办学能力提升的企业引进学校,实行学校与企业双向发展,企业自主经营,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学校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打通升学渠道。依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优势资源,积极申办“3 2”五年一贯制培养,探索“3 3”定向单招培养机制。发挥院中校的独特优势,背靠高职求发展,在专业建设、师资互派、专业实训、学生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提出“三平台三机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即人才培养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标准共建平台,实习实训基地、研发培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学校与优质企业合作,举办企业定制班。按照校企“双主体育人”原则,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校企一体化课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定制班实行双导师制一体化实训教学,实行校企间共同育人共同考核评价。
  五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色发展。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立足海宁皮革产业优势,调整专业布局,打造“链上教育”。围绕产业链上各个产业部门的特征和属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口专业教育,以实现精准化、高效化的专业对口人才培养。将皮革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与学校的所有关联专业相链接,相关专业也以主要产品为核心形成链条,为企业培养人才。淄博建筑工程学校请企业来学校,请师傅进课堂,了解分析预测企业3年后的用人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把车间当教室,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了解工作环境、适应岗位要求。开封市卫生学校面对中职医药类学校正在快速萎缩的不利形势,根据自身实际特色和本地区整体的办学布局寻求出路,实质并入开封大学。统一归开封大学领导,在经济上单独核算,在教学上独立设置。卫校采取“3 3”模式,3年中专后对口升学考大专,生源旺盛。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针对外事服务的新定位,开发与“外事服务”相关联的学校公共课程,如外事礼仪、跨文化交际与沟通等,建设与“外事服务”匹配的实训基地,营造与“外事服务”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传播与“外事服务”相对应的民族传统。
  三、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建议
  在会议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就中职学校在巩固提高办学水平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围绕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解决方案或政策诉求。邬宪伟认为,要提高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建好专业,建设好专业的关键是课程、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当用深化改革的辦法解决一些新问题:例如,招生-就业市场的不对称;产业-教育布局的不平衡;市场-行政手段的不协调;国家-学生服务的不精准等。
  腾冲一职代表对于未来发展的建议是:强化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督导评估是加快发展县域职业教育的关键;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把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各项保障,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明显增加;急需建立职业教育师资保障制度,师资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瓶颈”;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培养质量;提高办学质量,核心是做好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中职升入高校的升学率,贯通中高、高职、本科的衔接。
  沈阳市化工学校代表提出:要进一步调整职业结构,适当调整国家示范校不准升格的政策,第二产业为主体的学校条件成熟的可以升格为大专,开展五年一贯制培养试点,提高学生培养年限,适应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东部中职学校到西部地区招生,发挥东部优质中职资源的辐射作用。改变对中职学校的管理方式,参照本科院校的管理政策,给予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师聘任、内部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
  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代表提出:应进一步改进招录机制,引进高技能人才。职业学校教师存在流动性大的问题,一些地方在招录专业教师时,采取义务教育录用模式,未设立专业技能考核项目,致使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难以突破考试关,制约职教高水平发展。期盼给学校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开辟绿色通道,吸引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完善中职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推进政策和机制留人。除适当增加教师收入外,还要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倾斜,将中职职称评定与普通教育分开单列,让更多中职教师工作有奔头,前进有目标。
  杭州技师学院代表提出,要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积极创新评价考核模式,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合理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考核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在鉴定中的主体作用,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为依据,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重点,构建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要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和宣传力度,通过政策支持和舆论宣传,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要加快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要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通过支持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出台有关政策法规督促激励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等途径,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育质量。
  四、面对新形势,探索新办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合处处长宁锐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也面临着新形势。一是领导重视职业教育。他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5月6日至7日在天津调研职业教育工作,并出席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务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等。宁锐指出,这一组政策有很多亮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附带了重点任务分工,产教融合不单是职业教育的专有,而且向高等教育领域扩展,这是职业教育的贡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将若干政策打包再重申,比如税收政策,这是有意义的重申,对企业是一种有利的推动。   對于未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宁锐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要如何办。宁锐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不能完全划等号。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学历教育,既包括学龄人口的学历教育,也包括就业导向的人才输出,还包括向更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也包括学校回流的服务提供。就办学形式来说,服务对象要多样化,比如社区服务、教育服务、多样化服务,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要转向多样化形态。
  二是关于改革。他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有两句话概括:老的问题有了新的办法,新的问题有了好的办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老问题,国家政策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探索来解决。
  三是关于专业如何办。他指出,专业建设是一个大问题,专业布局要考虑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国家重大战略,比如《中国制造2025》的高端制造业。还有一部分,要做新型的服务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大量岗位会被机器替代,但并不是说人就无事可做。人们不是失业而是转岗,比如转岗做机器的维护,做机器效能的开发,等等。这也是设置专业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7-10)[2018-05-22]. 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三——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与举措[EB/OL].(2017-04-06)[2018-05-22]. 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406/170406_sfcl/201704/t20170406_301933.html.
  Development Pat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New Era
  ——Overview of Round-table Seminar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incipals
  Meng Fanhua
  Abstract
其他文献
入选理由 作为拥有职业教育资源的国有企业,始终高度重视并推动职业教育帮扶工作,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既带去了教育资源,也带去了企业产业资源,逐渐形成了“教育 产业”的职教帮扶模式,体现了一个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亮 点 2012年以来,北京市先后组织了两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边境地区的职业学校进行对口支援。作为商校和职教集团的办学主体,公司把对滇西保山地区的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
摘 要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中都面临着思想认识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部分学生换岗转岗频繁教师指导难度大,顶岗实习制度设计不完善,实习评价效果欠科学,校企合作机制不稳定,长期合作难以深度开展,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系统观的视角把顶岗实习工作从社会(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
摘 要 “十五”至“十二五”期间,为了贯彻落实政治指导思想,适应社会宏观经济变革,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职师资培养的总体目标从宽泛到聚焦,规模、素质、培训体系的关注点经历了由量到质的演变历程。决策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符合公众基本利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是中职师资培养目标演变的价值诉求。“十三五”期间,中职师资培养目标将会更加契合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树立以创新为发展理念,提高师资培养质量标准,实现卓
摘 要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决定了学校必须与企业合作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仍然面临不少难题。在民建中央和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在京召开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座谈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围绕校企合作议题展开对话。与会代表分析了当前企业办学面临的尴尬境地,企业缺乏合作动力的主要原因,行业组织作
入选理由 立足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参照他国经验,依托本国实践,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位一體”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主要观点 我国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开始面对如何重新认识教师职业和教师发展问题。社会对教师有三个基本判断,即教师对人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之作用;并非所有教师、所有教育教学行为都对受教育者产生正面影响;合格意义上的教师一般具有多维表征。这意味着我国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必须重新定位,要通
入选理由 她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数控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7年摘金夺银;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凭着自己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师德风范,带领数控专业不断取得进步;她将积累的经验无私传授给青年教师,成功打造出一个高水平的数控教学团队。她让人们看到了一位具有职业教育风采的教师楷模。  人物印象 美丽、自信、阳光,说起话来爽朗、利落,禹诚有着天生的教师气质。1993年
摘 要 借鉴新制度主义理论观点,将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基础要素作为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分析我国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实践,其呈现三个特征:以规制性权威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建立,以规范性角色建构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形成,以文化—认知观念对接推动校企合作制度扩散。反思实践,有三方面值得关注:借鉴他域经验时需要进行他域解构与本土重构;政策制定与实施时要关注企业家的情感需求和反应;要关注
入选理由 在办学过程中一贯坚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发展理念,主动作为,不等不靠。以自身的发展赢得政府的支持,走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中专集团化发展的职业教育壮大之路。  亮 点 学校瞄准当下社会新兴产业以及新的就业动向,主动出击,顺应市场。针对昆明地鐵、沪昆高铁等项目建设需求,学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高铁乘务专业,并在专业运行初期就抓住就业输送的先机,使该类毕业学生供不应求。  在曲靖市麒麟区
摘 要:片段教学是一种理性升华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无学生状态的上课形式,其定位是一堂课的基本部分或学习提高部分。如何把片段教学向前推进与发展,就目前的操作情况,提出片段教学的几个关键要素和几点建议。  关键词:片段教学;要素;核心;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24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片段教学
摘 要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联合办学,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的产教结合,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阶段的校企合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特征。未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在融合中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突出法治、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的治理方略,重视质量标准的建构,注重大数据平台等治理技术的创新。  关键词 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