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体验:指向核心素养的阅读实践探究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pa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用体验是否深化、广化、敏化,可以衡量学生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的能力深浅,因而是儿童语文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通过还原、比较等策略,围绕语用体验的广化、敏化、深化设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建构起语言和语用的图式,从而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语用体验   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实践探究
  新课标中多处提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概念,这凸显了语文学科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实践性、运用性课程。在指向语用能力的形成路径中,语用体验是从语言的理解迈向语言运用的转换中枢,是学生最终语用能力形成的核心特征。本文拟从语用体验的概念内涵、作用和实践几个方面来阐述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语用体验的概念内涵
  语用体验指的是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形成并体现出的一种直觉同化的能力。其内隐特征是语言圖式、语用图式的不断同化和顺应,外显特征则表现为对文本的言语形式、体式特征和内在篇章结构的优劣有自己鲜明独到的感悟和判断,并能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它还表现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中对话质量的高低,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否真情流露、畅所欲言,观点、思想、情感是否有了碰撞和共鸣?此外,还表现在为此进行的一系列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投入程度、言语理解和表达的个性化程度等。
  语用体验是否深化、广化、敏化,可以衡量学生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因而是儿童语文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现实课堂教学中,对于语用教学的片面性理解,体现在认为只要有了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就必然生成儿童的语用能力和素养。因为教师指令性输入似的消极语用模式被普遍使用,出于儿童自我表达需要的语用体验就会被遮蔽,语用能力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楼阁。
  儿童的语用能力是向内生长的,一定是和主体的自主建构密不可分的,必然离不开儿童的语用体验的介入和参与。语用教学,就是要以唤醒和激活儿童的语用体验为目的,促使儿童的语用体验和生活体验不断更新和再造,促使儿童在言语活动中成事、成人,立言、立人。
  二、语用体验的积极作用
  指向语用体验的语文教学观照的是儿童个体语用能力的达成。具体教学中,要穿透语义和语表层,达到对言语意图的把握。不仅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关注言语形式的秘妙,即“怎么写的”,进而对“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进行规律性探讨,达到据言知意、以言尽意并循环往复,实现言语智能的螺旋式生长。话语要体现出儿童的思想力、表现力、甚至创造力,对内表现为个性化、情境化的语用体验的形成和积累相应的生活体验,对外表现为个性化输出型话语的产生。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丰富多样的体式、新颖陌生的言语形式、蕴涵多重的意义和意蕴与文本展开教师、学生、作者、编者的多重对话,形成孵化语用体验的强大语言心理磁场。在这一场域下通过还原、比较、情境化等策略,围绕语用体验的广化、敏化、深化设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都指向语用体验的更新与再造,使学生自主建构起语言、语用的图式,从而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根本转变,形成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视野,建构起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语用体验”的引入,对于教师意味着要主动让学,利用课堂的“留白”艺术引领学生积极深刻地感受和领悟、理解和运用。利用“思维留白”把学生的头脑从教师的机械灌输和授受中解放出来,变“知识的容器”为“思想的火把”,让他们自主体验、尽情遐想,形成浸透主体生活体验的“言语意团”;利用“时间留白”让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将“言语意团”通过完形和语词的介入建构起语用体验——话语,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
  三、基于“语用体验”的阅读实践策略
  1.多途径还原,敏化语用体验。
  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说,所谓还原,是“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作家艺术加工的原生形态想象出来,找到原生形态和艺术形态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就有了认知的起点,就有了对话的可能。
  (1)联想生活体验,促还原生成。
  指向语用体验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唤醒相关的生活体验,在熟悉的生活化的事件和情景中催生话语的诞生。话语的另一端连接着的是语用体验,当话语、生活体验和语用体验趋向一致的时候,当学生能够自如顺畅地用话语表达浸润了自我个性化、情境化的生活体验之时,就是学生的语用能力成熟之时。
  (2)“曲问”挑起矛盾,促还原生成。
  所谓“曲问”,指的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提出另外几个问题,从问题“侧翼”引导思维方式。有时因为叙述视角的特殊和直接经验的缺失,使得对话无法深入。采用“曲问”,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调用生活体验与作者的生活体验展开对话,在“推己及人、感同身受”的语用活动中把握文本意义和生活世界中的意义。
  (3)链接资料拓展,促还原生成。
  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对生活体验完全空白的文本是不会引起内在知识结构革命性的变化的。通过引入生活资料和历史资料,拓宽对话的时间和空间,造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对话和体验顺利发生。教师要精心选择最有利于体会人物形象,使对话走向深入的资料,呈现的时机、方式也应与学生的言语活动紧密贴合,利于言语的理解和表达。
  2.多层次比较,广化语用体验。
  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词语替换、句子语序对比、文本结构类化对比等层次的比较,将成功地使学生的目光聚焦言语形式,聚焦语用,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更全面、宽广的语用体验图式。
  (1)词语的比较。
  莫泊桑曾说过,你所要说的事物,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通过比较发现语词的表达功能,通过朗读将“表情达意”呈现并加以内化。为预制语用体验的外化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做法可以“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或“换一换”之后再比较表达效果,直观可感。
  (2)句式的比较。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讲究意合,讲究语言的韵律与节奏,与作者情感的内在节奏互为应和。语序是汉语较少的语法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变异句式与常规句式的比较,通过对句式长短、疏密、节奏和变奏等手法的解码与建构,学生的位移意向图式得以丰富、完善,视、听等身体运动知觉得以发展,使语文学习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3)结构的比较。
  结构的比较是指从文眼(题目)、表达顺序、文体特征等入手,通过对比获取规律性的认识,引起内在图式的变更和升级。对比方法可以是同类异质的“同中找异”,找出同一类文体或同一题材表达的相异之处,发现变化的丰富和文本的个性化特征。或者是异类同质的“异中找同”,找出不同主题下相似相类的表达手法或文体特征,发现文本的共性特点。
  总之,指向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语用体验教学致力于学生展开积极语用的实践,尊重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差异,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倡导学生自主建构语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力、表现力和表达力得到真正的释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其他文献
扬州维扬实验小学地处古城扬州瘦西湖畔,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省级实验小学。记者站在主楼的楼道上,望见学校的徽式建筑与旁边的蒿草河互为映衬,古色古香,秀丽之至。在记者来到维扬实验小学之前,便听说卞国湘是一位说话轻声细语,身上很有书卷气的老师。采访当天,卞老师刚一下课便匆匆赶到约定的会议室,儒雅谦和、文质彬彬,是卞国湘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作为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语文教科室主任,卞国湘长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托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Story time 板块教学,阐述了在故事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即利用插图,催化联想,挖掘空白,丰富想象,转变角色,激发思维,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Story time 故事教学 思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
期刊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語言。课堂上,教学语言有很多种,而通过口语表达出来的是最重要的一种。学生能从教师的口语表达中明确本课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习得学习方法。教师能从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师生沟通的桥梁  语文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性与
期刊
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篇作品收获却相差甚远。人们往往认为出现这种差距是由读者的阅读水平、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不同造成的,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常常被人忽略——读者阅读的价值定位对阅读效果影响很大。当下,人们对阅读的价值定位不一。笔者认为,阅读的价值应该是让作品和我们一起成长。  “让作品和我们一起成长”追求的意蕴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习得作品中的知识经验和文化习俗,促进个体心智成长和生命发展。同时,读者在
期刊
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小学位于太湖明珠、鱼米之乡无锡,是太湖边的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竺西书院由宋代著名词人蒋捷创办。周铁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自古崇尚读书,书香门第众多,素有“宜兴状元地,周铁教授乡”之说,一方水土哺育出一代代有着浓厚读书底蕴的周铁人。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周铁小学始终将打造“書香校园”作为学校核心文化来建设。春暖花开的五月,记者来到这所“宜兴全县最早的学堂”,感受书香文化的传承与
期刊
【摘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英语导学单的设计上做出几种尝试:研究学情,因材设计;明确要求,有的放矢;遵循规律,巧妙设计;交流成果,提高能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精心设计导学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关键词】英语导学单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笔者在农村小学教授小学英语多年,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新编英语教材的特点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不再是“教案”的演练场,而成为学生探索、合作、活动的园地。教师精心的预设是一节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的基础,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成,又是课堂上不断闪烁的亮点。以下两个片段,使笔者对预设与生成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片断一:教学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师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后,出示算式452+98让学生进行简便计算。  生1:452+98=452+100-2
期刊
【摘要】低年级识字教学,就是要科学地剖析各种识字法的利弊得失,要遵循汉字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本文试图从“字理识字”“整体识字”“语境识字”“游戏识字”等识字方法中探索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意在通过教师课前的认真遴选,富有创意的备课,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上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字形、字音、字意,探索识字教学的规律,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关键词】识字效率 教学策略 创意备课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小学生的思维基本上还是受形象思维的控制,在此期间,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最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加强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锤炼教师自身的美感素养,创设优美的课堂氛围,可以使语文教学达到优化。  【关键词】语文 审美 美感素养 美感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萬次地确信,没有
期刊
【摘要】联读,是教师根据单元故事主题去寻找相同或相关资源进行阅读。基于译林教材的联读,有故事完整性联读、主题相关性联读、任务拓展性联读、故事对比性联读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教材 阅读 联读  从基于教材的英语阅读到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课外阅读(非教材阅读),很多教师在实践中感受到阅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阅读不仅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