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学观及当代社会价值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5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语·阳货》中提到孔子的诗学观, 可概括为“兴观群怨”四字。“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观、群、怨”是孔子对弟子的谆谆教导,也是发自内心的感触。由此可见,《诗经》不仅是一部先民遗留的文学著作,更是一部蕴藏着巨大社会价值的精神著作。“兴、观、群、怨”的深刻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是提高人们积极有为的心态、关注社会的自觉、融入集体的能力以及敢于批判的精神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孔子 诗学 “兴观群怨” 社会价值
  一、孔子诗学观的渊源
  孔子诗学观集中表现在《论语》对《诗经》的评论上,零散而自成体系,见解独到深刻。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喜谈诗(《诗经》),尤以儒家为最。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极为重视诗的教育意义,对诗的见解更是自成体系——兴、观、群、怨。
  二、孔子诗学观的主要内涵
  “兴观群怨”是对孔子诗学观的高度凝集,在与弟子们探讨诗学时提出。同时,亦是孔子发自内心的感悟。“兴观群怨”四个字背后是孔子对于弟子的谆谆教导,也是对世人和社会的殷殷期盼。
  (一)诗可以兴
  “兴”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兴”通常被认为是“托物言志”的一种修辞手法。历朝历代有关“兴”的论述,大多是根据汉儒学者所秉持的用义理来释《诗》的要义。清末民初,简朝亮《论语集注补正述疏》:“《释言》云:‘兴,起也’。《诗》之志意,可以感发人之志意,则由斯起矣。”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对“兴”的解释,但还是没有脱离汉儒以来的义理基础。
  “诗可以兴”。首先,是针对于诗教而非作诗而言。《诗》能够激发、唤醒、陶冶或升华人们内心的情感。其次,孔子说“诗可以兴”,还包括《诗》将人们内心的情感牵引出来后,能够达到积极有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耀明其志”,如《论语》中“始可与言诗已矣。”
  (二)诗可以观
  《论语》中多次提到“观”,“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孔子所谓的“观”不是一般层面上的意义,而是一种全面、综合、贯通的观照。古往今来,学者们对“观”的认识不断更新,从《诗》对国史的记录可“观”得失,可“观”国家兴亡。“诗可以观”,是读诗学诗的基石,有了“观”才能引出“兴”、“群”、“怨”。值得一提的是,“诗可以观”的“观”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动词看,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名词景象,它的外围涵盖无限扩大,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它要求我们“俯察天地,仰观宇宙”以关注天下,洞察社会,但不能局限在“观风俗之盛衰”上。它旨在说明通过学《诗》可以博览天地,关注社会,洞察社会,使人获得达观。
  (三)诗可以群
  “和而不流”“群而不党”,学者们对“群”的解读似乎没有经历流变。学《诗》可以加速思想交流、加强群体的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交流中有思想的碰撞、交互,但又保持相对独立性,这就是“群”。孔子弟子三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交流中碰撞出的新思想,没有使他们放弃自己的主张盲目跟从,而是在秉持自己本心的基础上接受“群”的积极影响。“不学诗,无以言。” 《诗》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首先,它具有生动的感性形象,铿锵的韵律感,更富感染力,更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群体和睦。其次,《诗》运用兴的手法,委婉含蓄,表达上更容易接受。“群”,见字识义为“合群”。人是群居动物,有交往的需求。《论语》中常有的师生对话,自身就是“群”的表现。在群体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需要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恰巧《诗》能够陶冶、引导、升华人们的情感,祛除乖戾的成分,增添温文儒雅的气质。或许这是孔子诗教的根本目的。
  (四)诗可以怨
  对“怨”的解读逐渐发生了一些转变,由“怨刺上政”的政治批评转为“怨”可存焉。事实上,《诗三百》中的“变风”“变雅”中含有“怨”的表达。因此,“怨”不但体现在政治层面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论语》中提及的“怨”,绝不能与“怨刺上政”的“怨”划等号。孔子说的“诗可以怨”内容更广阔。
  孔子还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这是否自我矛盾?孔子肯定“怨”的存在,但一个度。我们可以抒发“怨”情,但又要把情感表达规范在礼乐文化的范围内。换句话说,“诗可以怨”要求我们要把握好宣泄的度,处理好社会关系,既要勇于反思,又要敢于批判。
  三、孔子诗学观的当代社会价值
  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将孔子的诗学观念运用到实践当中,结合时代特点,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孔子诗学观的内涵隽永,对当代生活仍具有深远地社会价值,简洁的“兴观群怨”四个字,在当代生活中同样能熠熠生辉。
  (一)兴——激发情志,积极有为
  中国是典型的高语境国家,委婉含蓄是中国人的说话特点,委婉可以给谈话双方留有转圜的余地,但有些人却不一定能听出曲中真意。因此,孔子说“诗可以兴”,就是感发情志,使人能够听出弦外之音,成为一个积极有为的人。教学上常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常用来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弦外之音”、“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兴”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二)观——关注天下,洞察社会
  人的生存以社会环境为依托,若我们所“观”的只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未免视野就狭隘了,我们要关注生存的环境、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生活中常常会有一叶障目的事情,我们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我们绝不能像井底之蛙,不知世界的宽广。眼界放远,开阔的眼界意味着生命的广阔。假如现在想学一样技能,赶紧开始,不要考虑它是否有直接利益、近期成果。“观”,关注天下,洞察社会,宽广的眼界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同样重要。
  (三)群——学会沟通,融入社会   与人相处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们需要语言的交流,需要沟通。沟通能让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我们去用心经营,一个人经营不了两个人的感情。一段感情出现问题,一个不说,一个不问,那结果只能是无疾而终。“群”的社会价值就在于指引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怨——勇于反思,敢于判断
  怨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不需要有意克制它。适度的情绪宣泄是有益于身心的。但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规范和限制的尺度,“怨”也如此。常言道,人生中不如意十之八九。没有哪个人、哪些事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都须经历一些坎坷和磨难才能成长。孔子所谓“诗可以怨”,是指一定范围里允许出现,是一种排解。孔子不要求我们成为圣贤之人,我们也达不到以德报怨的境界,以直报怨足矣。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会使自己陷于危险的边缘。孔子关于“怨”字的诗学观,更注重之后的作为。我们要勇于反思,敢于揭开自己的缺点,敢于判断是非曲直,做一个敢“怨”的人。
  四、结语
  孔子“兴,观,群,怨”的诗学观,是中国文艺理论最早最重要的思想,不僅对我国诗歌发展起到了广泛影响,甚至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普遍的。孔子的诗学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兴观群怨”四字箴言也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兴”字激发我们的情志,让我们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其重点在于强调理解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观”字提示我们关注天下,洞察社会,考验的是我们眼界的宽广度和细致的敏感度 “群”字来调和我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使之达到“和合”之美,着重说明沟通的作用 “怨”字警示我们心中的“怨”只能在一定的框架之内,敢于反思,勇于判断,更加重视的是“怨”字之后的作为。孔子的诗学观,历经沧桑,依旧适用于现代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的24个字囊括了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与“兴观群怨”表达的社会价值正相吻合。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仍可相伴而行。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
  【3】蔡节.御定孝经注:论语集说[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刘宝楠.论语正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0.
  【5】简朝亮.论语集注补正述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胡永超.《诗》可以兴、观、群、怨新探[N].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7】刘美红.“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诗教与君子性情[J].咸宁学院学报.2011(5)
  【8】安奇贤.孔子诗学观中“兴观群怨”的内涵及价值.[J]甘肃高师学报.2012(1)
  【9】赵东栓.“兴观群怨”说与《孔子诗论》.[J]曲阜师范大学2010(3)
  【10】冯媛媛.“兴观群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过程.[J]儒家教育思想研究.2008(12)
  【11】毛宣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诗论的解释学意味.[J]中国文学研究.2003(4)
  【12】方汉文.诗可以兴、观、群、怨——习近平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注疏.[J]江南大学学报.2014(9)
  【注释】
  1.[春秋]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清]简朝亮.论语集注补正述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春秋]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春秋]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5.[春秋]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6.[春秋]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7.[春秋]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作者简介:苏昌红(1995—),女,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在读研究生,湖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中华文化双语传播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文明创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文明创建的内涵,文明创建的方法,文明创建的载体等方面,对提高文明创建工作水平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文明创建 意义 内涵 方法  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充分体系了该地方的经济社会人文发展风貌,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更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文生态,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精神和灵魂。文明城市、文明形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工作也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工会只有将“职工之家”建设得更具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职工,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本文试图从建家工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出发,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会建家工作的实践经验及做法,对如何推进高校工会建家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新时代 建家工作 实践体会  对工会工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同国家或民族通过口头或技艺不断传承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并将其视作广义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的集成。陶瓷是物质的艺术,其最终表现形式也是物质形态,但是,在以往的研究和描述中,学者容易忽略掉陶瓷的生产过程、技艺表现、以及动态的陈列和展示,进而使得对陶瓷的研究和展陈陷入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本文从当下景德镇非遗传承和保护的角度出发,探究传统手工陶瓷的生产的继承与发展中存在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化。而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教学软件,却常常不知如何正确的使用。不恰当的选择和处理,反而会给教学增加负担。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班级管理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班级管理 助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产生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了及其重要。课堂管理工具在师生互动和学生管理方面起到了助力作用,使得教师管理班级更加高效
期刊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时期,有子曰“礼之用,和為贵”。从当代的理解就是礼法的运用,以和为贵。这也是正是我们中国在世界的处世原则。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的极大的丰富和满足,物质条件的提升对于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个人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我们作为社会中一份子
期刊
【摘要】: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史,而在中国不断遭遇列强侵略的同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曾爆发过他国之间的战争,如1904年开始爆发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对朝鲜半岛和满洲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一场军事战争。但是在日俄战争发生后,日本和俄罗斯帝国的关系却走向了缓和,这其中既有客观形势的要求,也有两国主观层面的原因,同时,日俄战争的缓和,也对中国东北地区带来了一定影响
期刊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 CNKI 收录的核心期刊和 CSSCI 数据库文献的文献计量分析法,本论文分别从论文刊发年代分布、资源类型分布、学科分布、来源分布、机构分布、作者分布等方面,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5—2016 年间收录的中国妇女解放先驱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展示了近21年来中国妇女解放思想研究領域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和未来趋势,为新时期妇女解放
期刊
【摘要】:本文描写了薛宝钗出生环境对其性格的重大影响,薛宝钗的家庭环境与其人生经历的重要关联,将薛宝钗作为封建女性的典范以批判封建教育对女子的压迫,薛宝钗的一生与封建礼教紧紧捆绑在一起,她并非不想摆脱这种压迫,只是她的出身注定意味着她所有的挣扎毫无作用,她无法跳脱出自己的阶级,最后只能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关键字:封建女性 阶级束缚 封建贵族家庭 薛宝钗性情  正文:  薛宝钗是曹雪芹先生所著《
期刊
【摘要】:《秃头歌女》是荒诞派戏剧的第一部作品,其“反戏剧”的副标题体现尤奈斯库与传统戏剧决裂的信念。但在当时它并不能被大众所认同。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秃头歌女》逐渐以它反语言、反情节、反现实的艺术特征为人接受。《秃头歌女》的语言、情节和人物的荒诞形式对传统戏剧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尤奈斯库 《秃头歌女》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最大的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
期刊
【摘要】:在我国强奸罪所保护的法益是女性的性自主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性人”“双性人”男性也可能成为性权利被侵犯的对象,这种情况下对于“双性人”的性别应当如何界定。实践中,在没有户籍身份证明性别的情况下,是应当以生物学的观点鉴别性别,还是应当以其社会生活中真正的社会性别为依据来判断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关键词】:双性人 性别鉴定 犯罪形态认定  一、案情简介  1996年刘某甲捡拾并抚养了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