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关系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必须不断改革,更新观念,形成合力,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观念 合力 特色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跟上形势,与时俱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体地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最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意识不能改变,必须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
坚持德育为先导,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高校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此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铸造精神支柱、把握正确人生方向的根本性作用。因此,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的过程中,密切联系专业实际,激励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促进学生通过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立志服务社会和人民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努力挖掘和发挥专业教育的德育功能,要求专业教育全面渗透德育教育,通过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只有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自觉认识并树立起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对国家与民族的使命感,并且努力为此而奋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避免虚假和生硬,努力体现真诚和关爱;避免居高临下的训导,努力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避免无的放矢的空谈,加强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少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多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少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把国家和民族利益与个人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立志在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实现全面发展。
树立一体化观念,整体筹划,系统协调,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最佳功能。一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党委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定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并及时检查落实情况,科学评价效果;三是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组成、职责和要求;四是探索总结专业课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引导所有教职员工积极担负起育人职责,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机制
合理的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系统化地融于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系统协调一体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也比较明确,但是由哪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则不够明确。这就使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往往分属不同部门和小单位,各方面教育具体内容也缺少统筹协调、相互衔接和照应,容易出现各行其是、配合不好的情况。因此,需要真正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和资源,使其系统协调,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高校应建立主要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固定召开组织协调会,形成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统筹规划、系统协调、统一部署,明确不同部门和施教主体的分工,并统一检查落实。实践证明,这种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充分发挥了自上而下多方面、多层次的合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
教育力量多元化。针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要达到好的教育效果,高校要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多方面力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采。具体来说,包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委学生处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的作用;发挥在校及毕业的优秀学生和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发挥家长和亲友的家庭教育作用;发挥社会力量和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学生会、班级和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等等。通过合力育人,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不足、内容单调,与社会实际、学生思想实际、专业学习实际结合不紧,呆板、生硬、效果不好等问题。
服务育人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高校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方面都应积极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提供条件,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教学、后勤等服务保障人员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满腔热忱地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和谐、健康的服务育人环境。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工作者要以自身优良的思想品德,谦虚谨慎、奋发向上、勇于开拓创新的人生理念,高度负责、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心爱护帮助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打动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实效、富于特色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与社会、面对现实与未来。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予以有效的指导和关爱,真正做到“常把脉博,常用心药,防止思想感冒”。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网络以及校报等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集体讲课、专家咨询、个别谈话等方式,为有着“学习苦恼”、“恋爱冲动”、“择业焦虑”、“贫困自卑”等多种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强化社会实践,围绕就业做文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服务于学生的根本利益。因此,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确立就业目标,找准自身定位,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完成的现实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应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重点搞好三个引导:一是引导大学生把就业起点放在入校时。大学生从走进大学校门第一天起,就应该“两手抓”:一手抓学业,一手抓就业。教育学生做到“六要”:要尽快确定奋斗目标;要规划职业,精心制定各阶段落实计划;要付诸行动;要了解市场,经常参加各种招聘会;要跟踪信息;要培养素质,努力锻炼求职技巧。二是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视角。教育大学生理性就业、务实就业,切实消除浮躁心理和从众心理。三是引导人人关注参与就业。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学生本人和就业管理部门远远不够。切实提高就业率,真正提高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需要全体师生一起行动。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外,高校应特别注重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寓思想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应通过举行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催人奋进的精神氛围和人文底蕴,通过文化艺术熏陶培育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组建有规模的文体活动队,组织歌咏比赛、艺术节、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演出。同时结合时势政策教育,经常性举行辩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散文朗诵和研讨活动。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行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参加美化第二故乡、爱民助民、敬老助残等活动,在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实践中,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另外,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采取综合考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而引导学生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陶冶自己的情操,铸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走健康全面发展之路。(作者为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观念 合力 特色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跟上形势,与时俱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指导,具体地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最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意识不能改变,必须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
坚持德育为先导,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高校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此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铸造精神支柱、把握正确人生方向的根本性作用。因此,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的过程中,密切联系专业实际,激励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促进学生通过刻苦学习专业技术,立志服务社会和人民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努力挖掘和发挥专业教育的德育功能,要求专业教育全面渗透德育教育,通过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以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只有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自觉认识并树立起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对国家与民族的使命感,并且努力为此而奋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避免虚假和生硬,努力体现真诚和关爱;避免居高临下的训导,努力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避免无的放矢的空谈,加强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少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多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少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把国家和民族利益与个人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立志在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实现全面发展。
树立一体化观念,整体筹划,系统协调,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最佳功能。一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党委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定总体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并及时检查落实情况,科学评价效果;三是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组成、职责和要求;四是探索总结专业课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引导所有教职员工积极担负起育人职责,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机制
合理的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系统化地融于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系统协调一体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其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也比较明确,但是由哪个职能部门来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则不够明确。这就使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主体往往分属不同部门和小单位,各方面教育具体内容也缺少统筹协调、相互衔接和照应,容易出现各行其是、配合不好的情况。因此,需要真正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和资源,使其系统协调,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高校应建立主要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固定召开组织协调会,形成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统筹规划、系统协调、统一部署,明确不同部门和施教主体的分工,并统一检查落实。实践证明,这种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充分发挥了自上而下多方面、多层次的合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
教育力量多元化。针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要达到好的教育效果,高校要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多方面力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更加形象、生动、丰富多采。具体来说,包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委学生处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的作用;发挥在校及毕业的优秀学生和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发挥家长和亲友的家庭教育作用;发挥社会力量和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学生会、班级和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等等。通过合力育人,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不足、内容单调,与社会实际、学生思想实际、专业学习实际结合不紧,呆板、生硬、效果不好等问题。
服务育人制度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高校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方面都应积极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提供条件,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教学、后勤等服务保障人员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满腔热忱地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和谐、健康的服务育人环境。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工作者要以自身优良的思想品德,谦虚谨慎、奋发向上、勇于开拓创新的人生理念,高度负责、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心爱护帮助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打动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实效、富于特色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与社会、面对现实与未来。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予以有效的指导和关爱,真正做到“常把脉博,常用心药,防止思想感冒”。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网络以及校报等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针对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集体讲课、专家咨询、个别谈话等方式,为有着“学习苦恼”、“恋爱冲动”、“择业焦虑”、“贫困自卑”等多种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强化社会实践,围绕就业做文章。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服务于学生的根本利益。因此,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确立就业目标,找准自身定位,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完成的现实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应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重点搞好三个引导:一是引导大学生把就业起点放在入校时。大学生从走进大学校门第一天起,就应该“两手抓”:一手抓学业,一手抓就业。教育学生做到“六要”:要尽快确定奋斗目标;要规划职业,精心制定各阶段落实计划;要付诸行动;要了解市场,经常参加各种招聘会;要跟踪信息;要培养素质,努力锻炼求职技巧。二是引导大学生及时调整就业视角。教育大学生理性就业、务实就业,切实消除浮躁心理和从众心理。三是引导人人关注参与就业。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学生本人和就业管理部门远远不够。切实提高就业率,真正提高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需要全体师生一起行动。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外,高校应特别注重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寓思想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应通过举行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催人奋进的精神氛围和人文底蕴,通过文化艺术熏陶培育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人文素养。组建有规模的文体活动队,组织歌咏比赛、艺术节、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演出。同时结合时势政策教育,经常性举行辩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散文朗诵和研讨活动。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行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参加美化第二故乡、爱民助民、敬老助残等活动,在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实践中,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另外,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采取综合考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而引导学生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陶冶自己的情操,铸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走健康全面发展之路。(作者为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