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的修渡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加勇对待绘画的释义深度和行为方式似行者一般在自我塑制的“狭窄”空间里恒定地潜行修渡,每一件作品既是他个体内心心无旁骛对周遭环境的敏锐辨识以及过往经历的诚挚关照,也是他对绘画在现实语境、环境下如僧侣般虔诚修诣和真实表述的察观态度。
  绘画在技术层面上,是一种以普质的表面作为经纬线形成另一类架构的支撑面方式。诠释的对象不仅限于简单的变形,而是将形与趣、巧与意的紧密结合。在画面布局中推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随性摆放的位置,充分利用古人提及的“计黑当白”的思想表达,怪诞幽涩的格调充满了独特的神秘性和别致的讽刺性。其作品绘画语言消迭了繁复冗长的故事文本情景的述意传音,他擅于运用“模糊”、“混沌”、“意象”的元素意味直抵画面的视觉中心和人类灵感地带的心磁力场,将此时的物和象在平铺直叙的言语诉说关系中进行重新规制和多向定位。
  画面的样式是对客观物体表征主观的转译及谋化,隐现出来的色彩浓度饱满丰厚、笔触张力肆意无穷,语言提纯润化的密集度无不暗含着艺术家对现实空间和生活状态的紧张不安与思虑矛盾,这种气势磅礴的力量扩张性也在不断升华,也是形别(Rupabheda)之后的精神重注。作品《空欲一八大山人夢系列2》里的空欲绘写着人类在当代社会消费意识形态进程中迷失自我生命本体的相貌和充斥各色欲望的反射、拷问,人类舍弃肉体后,依靠精神“存活”于共同的“精神世界”时,灵力就会使专指精神力用来在精神世界中行走飞行。 “八大山人”名称的引用则是起于对明末清初杰出画家朱耷经典诗画的致敬追忆,也体现了画家性情感受的露骨和率性直为表白的真切呈现。梦境的介入更强化了用笔法以艺术性手法使用颜色和画笔在对象相似性上的诸量(Pramanam)。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宇宙、自然知之甚少,坚信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典型古希腊时期悲剧代表作,也是命运悲剧的最高诠释。换言之,杨加勇孩童时期的成长学习环境相较于多数学艺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历经悲剧式命运”的艺术家,这也从侧方定基了他坦然面对社会现实和直视所在生活环境体验的感官性、真实性!
  当绘画艺术的定性风貌走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就是画家寻求突破边缘地标最好的方式,此刻的“你”必然是孤独而享受的,因为你已开始真正在建构属于自己绘画王国的一方土壤,而杨加勇正处于这个“临界点”之中……
其他文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追忆陈寅恪》、《解析陈寅恪》两书的出版,给止庵先生提供了一个批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及“大众关注”陈寅恪(亦即读书界所谓的“陈寅恪热”)的契机。他写了《作为话题的陈寅》①的书评文章,肯定了两本新书,批评了后者。陈寅恪是我关注和研究的人物,自然有兴趣参与这类话题。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这个话题,我首先把止庵先生的论点提炼归纳为六点:  一、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将陈寅
期刊
辛亥革命十年以后,所谓民国,仍然是空有其名,实际上成为一个统一国家:南北分裂,军阀割据,政治腐败,内战频仍。胡适这时并不失望气馁,尤思有所作为。他在民国十一年二月七日的日记里说:“自从《每周评论》被封禁,我等了两年多,希望国内有人出来做这种事业,办一个公开的,正谊的好报。但是我始终失望了。现在政府不准我办报,我便不能办了。梁任公吃亏在他放弃了他的言论事业去做总长。我可以打定主意不做官,但我不能放弃
期刊
专业人    传统封建社会里的人,吃饭的根本,也就是生存的基础,乃是土地。传统社会里其实只有两种人:农和士。所谓三十六行,所谓士农工商,实在是除了农与士外,一切都是枝节与末梢,不足挂齿。而农者,亦只有两种:一是有土地的农民,一是没土地的家民,即地主与佃农。士亦只有两种:一为没做官的读书人,一为做了官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其实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
期刊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有关我国引进外资的问题上,国内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吸引外资是为了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目前,我国高达7万多亿元的庞大居民储蓄①和不断扩大的银行存贷差②,表明将引进外资用以解决我国储蓄-投资缺口的解释并不成立;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工业结构的整体效益也远未带来预期的成效③,那么千方百计引进外资的动机和必要性究竟何在?    一、内需动力的
期刊
(一)在“人民”的名义下    在人民的名义下,人民以其无可置疑的纯洁性,被天然地赋予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正义立场,因此,只要往人民那里一站,便自然而然的代表着什么,又自然而然地反对着什么,这就是人民的人民性。  然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下,人民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只知道在人民的名义下发生的往往都是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五、六十年代的放卫星、闹饥荒是这样,七十年代的“文革”是这样,八、九十年代的贪污腐
期刊
Genius Falling into the World
期刊
本文可以算是一篇读后感,是关于张梦阳先生的一篇题为《我观王朔看鲁迅》的文章的读后感。张梦阳先生的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文学自由谈》2000年第4期,后又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最近则被收于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世纪末的鲁迅论争》一书中。不过确切地说,该文中引起我特别关注和诸多感慨的是其中关于鲁迅耳光的几句“闲笔”,而且这感慨在心中压抑了多日,竟然会在“不吐不快”的情绪驱使下写成了自己的这篇短文
期刊
在现代经济学中,除了零利润理论外,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最有意义的是比较优势原理。我曾就这个原理作过一点分析,但自己也觉得并不令人满意,想再谈一谈。  弗里德曼先生认为比较优势原理是经济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对不对,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么说,像比较优势原理这么简洁深邃的原理的确少见,从国人的反应来看,似乎很看低这个原理(只有林毅夫先生是个例外),要么不谈它,要么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原理,没有哪本
期刊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次日《人民日报》转载,此后在全国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那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矛头直指“两个凡是”以及它所维护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真理标准讨论的最大意义,就是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是开辟了党的历史的新时期,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真理标准公开的大
期刊
A Short Comment on Yang Jiayong's Recent Work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