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实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需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30-02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然而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应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对单一的、显性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注重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呈现出套用题型的现象。对于在现实情景中呈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加强对多样化问题解决方法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有了如下农村小学数学中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
一、注重思维品质的训练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工作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更好的解题思路,探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在关注结果的同时,适当开设讨论的环节,通过学生间解题方式的比较和分析增强思维上的训练,扩宽学生的认知面,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最佳方案。同时,教师对其结果进行适当补充,教师的客观评价是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的。
二、加深学生参与度
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对问题的呈现进行优化,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需要教师对问题的情境进行设计,激励学生思维的深入。这样,学生就能够加强知识的运用,即使学生不能够找到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但是经过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来思考,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从同样的方向来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才能够真正提升。
三、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要是我们通过设置生活化情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会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有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可利用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求出每班参加兴趣小组的平均人数并谈谈看到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这样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能力,强化了思维。
四、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将书中的主题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收集矿泉水瓶的活动,并将本组收集的数据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上课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示某组同学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这样让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收集数学信息,他們热情高涨,上起课来也积极。
五、寻求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
⑴主动尝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⑵优化解决方法。尝试解决后,让学生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并得以优化。
⑶检验解决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摆一摆,交流怎样摆,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数。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能不能想办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在学生试算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筛选出最好的算法(先求总数,再除以人数)。然后请学生用这种方法实际算一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回顾整个解题思路,验算得数是否正确。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梳理思路,形成技能
问题解决的技能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形成,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练习设计要切合实际,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对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教学后,先请学生回顾整理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等,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4、45页的第2、5题,求平均温度和平均路程,使学生掌握一节课的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是义务教育对小学生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去研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得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探索精神的人才,小学生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练习,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探索能力,能够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
[2]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刘权.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05).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策略研究》(fgjy18024)研究成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30-02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然而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应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对单一的、显性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注重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呈现出套用题型的现象。对于在现实情景中呈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加强对多样化问题解决方法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有了如下农村小学数学中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
一、注重思维品质的训练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工作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更好的解题思路,探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在关注结果的同时,适当开设讨论的环节,通过学生间解题方式的比较和分析增强思维上的训练,扩宽学生的认知面,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最佳方案。同时,教师对其结果进行适当补充,教师的客观评价是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的。
二、加深学生参与度
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就需要教师对问题的呈现进行优化,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需要教师对问题的情境进行设计,激励学生思维的深入。这样,学生就能够加强知识的运用,即使学生不能够找到多样化的解题方式,但是经过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来思考,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从同样的方向来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才能够真正提升。
三、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要是我们通过设置生活化情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会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有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可利用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求出每班参加兴趣小组的平均人数并谈谈看到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这样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能力,强化了思维。
四、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利用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提供了比较真实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这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将书中的主题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收集矿泉水瓶的活动,并将本组收集的数据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上课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示某组同学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这样让每个学生自己发现、收集数学信息,他們热情高涨,上起课来也积极。
五、寻求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
⑴主动尝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⑵优化解决方法。尝试解决后,让学生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并得以优化。
⑶检验解决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摆一摆,交流怎样摆,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数。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能不能想办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在学生试算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筛选出最好的算法(先求总数,再除以人数)。然后请学生用这种方法实际算一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回顾整个解题思路,验算得数是否正确。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梳理思路,形成技能
问题解决的技能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形成,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练习设计要切合实际,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加强对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教学后,先请学生回顾整理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等,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4、45页的第2、5题,求平均温度和平均路程,使学生掌握一节课的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是义务教育对小学生的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去研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得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代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探索精神的人才,小学生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练习,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探索能力,能够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
[2]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刘权.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05).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性策略研究》(fgjy1802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