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小学语文作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不利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作业开始逐渐朝着培养学生的学习理念的方向发展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改革 素养 理念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08
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教师为了延续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除了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之外,还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丰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知识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很多语文老师认为作业只是单纯的完成在课堂上未完成的任务,对“作业”的理解过于狭窄,倘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结束之后,还需要在课下进行枯燥无味的重复式训练,渐渐地,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逐渐降低,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发展。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作业的内容必须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倡导学生去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敢于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因为旧形式已然不适合快速变革的课程教育。
一、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
(一)量多
为了追求所谓的“题海战术”效果,即在高压强度下学生对知识重复记忆,教师通常会布置超出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所规定的作业量。学生为了“赶”作业,没有自由时间的同时,也会失去课外发现新事物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只会照本宣科,纸上谈兵。
(二)质低
传统教学形式下,小学语文作业存在以下几个现象:1.模式相近的作业形式。抄写生字生词几遍、造句若干、填词填句若干等等,这些都是小学语文作业的基本形式,这些作业布置的目的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词句记忆,而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的目的并没有达到。2.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作业的布置也应该适当地分清层次,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即不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统一完成相同的作业内容。这样一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内容之后不能有效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很难在高强度的作业中得到有效的锻炼。3.作业内容单一。由于市面上存在多种形式、质量不一的练习题册,很多的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会让学生完成题册上的内容,无论习题册的质量如何,其中的题目必然有难有易,并且不符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4.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目的性的按照考试内容进行设置,因为他们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
根据以上的作业布置的现象,笔者曾做过简单的调查,调查的内容还是学生们对现在作业布置的看法和意见,可惜的是,学生们已经习惯当前语文作业的类型,反而对笔者提出的要给学生们布置的课外实践作业、故事接龙等这类思维发散型的作业表示不理解,并且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态度,学生们长时间进行传统语文作业的训练,已经很难接受和实践相关的训练了。
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涉及的策略
笔者针对上文中提出的存在小学语文作业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一)减少作业量
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希望老师布置过多的、超过他们负担的作业量,大部分学生会在老师布置太多的作业之后产生抵触情绪,作业完成的效果也是敷衍了事。尤其是小学高年纪的孩子,处于青春期,会产生叛逆的心理,也会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就会进行想方设法地不写作业或者抄袭作业。因此要想让学生们对作业时刻保持认真的态度,就需要教师将作业量减少,适当适量布置,当然了,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们完成作业的时间,需和其他学科的时间相互协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教师还可以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相应地减少作业量的措施,让学生们不会因为作业的量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二)提高作业的质量
首先,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固定的作业形式。孩子们处在身心发展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能够产生新鲜感,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语文学科教学是一个枯燥且总是重复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的设置方面让孩子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的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学到《小狮子》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短的和狮子有关的剧本,让学生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角色练习一下,下节课请同学上讲台来表演这个剧本。通过这个简短的剧本,学生们抽象的理解了小狮子的生活状态,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去。当然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进行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同时,也可以依照孩子们好动的天性组织孩子们在课下进行合作学习的作业,这样既符合了儿童心理学的特点,又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
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将作业的层次划分开来。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不是针对某一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教师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将作业进行分类,例如,甲类和乙类,甲类的作业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乙类的作业是二者分层的关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或者不做,这类题目偏重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自然会选择完成第二类题型,这样作业分层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同样也是和学生们一样的学习参与者。语文教师是最能了解所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为了让孩子们不做多余的无用功,教师可以参与到作业设计当中来。习题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普遍性来设计发行的,却没有针对某一类学生,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属性来给孩子们设计合理的作业。当然了,有的教师会专门布置和考试大纲上相同的知识点来布置作业,这样的做法笔者认为确实有必要,但是,教师不能仅仅只按照大纲上的要求给孩子们布置作业,这样的话孩子们课外词汇量的积累就会得不到有效锻炼,综合素质也就得不到提高。
三、结束语
语文作业是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升华和提高。对语言和文字的学习,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到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该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当然了,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改革 素养 理念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08
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教师为了延续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除了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之外,还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丰富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知识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很多语文老师认为作业只是单纯的完成在课堂上未完成的任务,对“作业”的理解过于狭窄,倘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结束之后,还需要在课下进行枯燥无味的重复式训练,渐渐地,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逐渐降低,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发展。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作业的内容必须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倡导学生去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敢于实践。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因为旧形式已然不适合快速变革的课程教育。
一、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
(一)量多
为了追求所谓的“题海战术”效果,即在高压强度下学生对知识重复记忆,教师通常会布置超出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所规定的作业量。学生为了“赶”作业,没有自由时间的同时,也会失去课外发现新事物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只会照本宣科,纸上谈兵。
(二)质低
传统教学形式下,小学语文作业存在以下几个现象:1.模式相近的作业形式。抄写生字生词几遍、造句若干、填词填句若干等等,这些都是小学语文作业的基本形式,这些作业布置的目的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词句记忆,而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的目的并没有达到。2.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作业的布置也应该适当地分清层次,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即不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统一完成相同的作业内容。这样一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内容之后不能有效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很难在高强度的作业中得到有效的锻炼。3.作业内容单一。由于市面上存在多种形式、质量不一的练习题册,很多的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会让学生完成题册上的内容,无论习题册的质量如何,其中的题目必然有难有易,并且不符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4.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目的性的按照考试内容进行设置,因为他们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
根据以上的作业布置的现象,笔者曾做过简单的调查,调查的内容还是学生们对现在作业布置的看法和意见,可惜的是,学生们已经习惯当前语文作业的类型,反而对笔者提出的要给学生们布置的课外实践作业、故事接龙等这类思维发散型的作业表示不理解,并且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态度,学生们长时间进行传统语文作业的训练,已经很难接受和实践相关的训练了。
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涉及的策略
笔者针对上文中提出的存在小学语文作业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一)减少作业量
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希望老师布置过多的、超过他们负担的作业量,大部分学生会在老师布置太多的作业之后产生抵触情绪,作业完成的效果也是敷衍了事。尤其是小学高年纪的孩子,处于青春期,会产生叛逆的心理,也会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就会进行想方设法地不写作业或者抄袭作业。因此要想让学生们对作业时刻保持认真的态度,就需要教师将作业量减少,适当适量布置,当然了,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们完成作业的时间,需和其他学科的时间相互协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教师还可以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相应地减少作业量的措施,让学生们不会因为作业的量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二)提高作业的质量
首先,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固定的作业形式。孩子们处在身心发展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能够产生新鲜感,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语文学科教学是一个枯燥且总是重复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的设置方面让孩子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的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学到《小狮子》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短的和狮子有关的剧本,让学生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角色练习一下,下节课请同学上讲台来表演这个剧本。通过这个简短的剧本,学生们抽象的理解了小狮子的生活状态,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去。当然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进行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同时,也可以依照孩子们好动的天性组织孩子们在课下进行合作学习的作业,这样既符合了儿童心理学的特点,又发散了孩子们的思维。
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将作业的层次划分开来。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不是针对某一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教师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将作业进行分类,例如,甲类和乙类,甲类的作业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乙类的作业是二者分层的关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或者不做,这类题目偏重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自然会选择完成第二类题型,这样作业分层的目的就达到了。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同样也是和学生们一样的学习参与者。语文教师是最能了解所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为了让孩子们不做多余的无用功,教师可以参与到作业设计当中来。习题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普遍性来设计发行的,却没有针对某一类学生,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属性来给孩子们设计合理的作业。当然了,有的教师会专门布置和考试大纲上相同的知识点来布置作业,这样的做法笔者认为确实有必要,但是,教师不能仅仅只按照大纲上的要求给孩子们布置作业,这样的话孩子们课外词汇量的积累就会得不到有效锻炼,综合素质也就得不到提高。
三、结束语
语文作业是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升华和提高。对语言和文字的学习,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到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该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当然了,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