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形态对红菜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设置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红菜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红菜薹的科学平衡施肥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红菜薹莲座期之前,施用铵态氮处理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形态氮处理,而真菌数量却显著低于其他形态氮处理;在红菜薹主薹期之后,施用硝态氮处理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形态氮处理,其真菌数量也显著低于其他形态氮处理;施用硝态氮处理的红菜薹产量最高,为19 112.33 kg/hm2,较不施氮处理增产51.46%。因此,在考虑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红菜薹产量的情况下,建议红菜薹基肥施用铵态氮肥,追肥以硝态氮为主。
其他文献
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二代1年、一代14年和34年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进行了不同施肥实验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或抑制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尤其
测定了3株以菲为唯一碳源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菌株(BA11、BA19和BA27)的降解能力、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及蛋白变化.结果表明,当菲浓度在200mg·L-1以下时,3
研究了稻-麦轮作系统中空气CO2浓度增高(200 μmol·mol-1)对土壤蔗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氮、磷、硫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种植小麦和水稻
以滇池及其附近水体中分布的背角无齿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滤水速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其食物组成和滤食浮游藻类的选择性,并初步估算其自然种群的滤水能力和控制浮游藻类
通过试验 ,研究了蚯蚓粪是否诱导黄瓜产生炭疽病系统抗性 .结果表明 ,盆栽基质中加入蚯蚓粪后 ,黄瓜炭疽病的发病率比种植在加有草炭基质中的发病率低得多 ,差异显著 (P <0
1 引言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日本[14,15]、中国[1,23]、韩国和北美[2]、尼日利亚[13]和葡萄牙[17]等国家蔓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
Based on the TM image of Yulin sheet and with the help of ERDAS,ARC/INFO and ARC/VIEW software,the landscape of Yulin sheet was classified.Using the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software FRAGSTATS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