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小学生语文素养如何,其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新标课》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深感作文的重要性,但是,这恰恰是大部分学生最薄弱的环节,空洞乏味,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是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人甚至“谈文色变”。如何更好地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巧设情景,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学作文,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的心理束缚,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表达欲望,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动之以“情”,抛“砖”引“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
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文章来源于真实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
前阵子,我布置学生完成单元作文《记一位亲人》,作文中,要求学生能用具体事例来体现这位亲人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我本以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人的文章可说是应付自如的,何况这还是写自己熟悉的亲人呢!于是我没作过多讲解,就将任务交给学生。等到学生的作文上交,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作文中,学生大都选择“爸爸”或“妈妈”来写,这本应是最有内容可写的,可是他们笔下的“爸爸”、“妈妈”,不是为“我”“送雨伞”,就是为“我”“送文具”,最多就是背生病的“我”上医院……这样的题材实在俗套乏味,再加上单调的语言,千篇一律的抒情,又怎能称得上感动呢?乍一看,我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受,但是又转念一想:作为指导者,我的指导是否太“草率”了呢?没有教师的“趣”,又哪来学生的“味”呢?
课上,我一脸轻松地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爱”字,然后,在学生们的一脸诧异中打开话匣子:“爱是人间圣物,正因有爱,才有你、有我、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对于爱,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爱,细心的你,能否体会亲人对于你的那份细水长流的爱呢?来,把你心灵深处的‘爱’讲出来!”在我的鼓舞下,大胆的周炜同学发言了:“爱是爸爸在我熟睡后为我盖被子,和那充满慈爱的目光!”说得太好了!我不禁带头鼓起掌来。这一鼓励使平日要强的他动情了哽咽着说:“爸爸最近辞职了,自已正处于艰难的创业阶段。但是,不管晚上回家有多晚、多累,他总会到我房间静静地看着我一会儿,我都知道……”霎时间,教室弥漫着浓浓的温情。“爱是妈妈深夜为我熬的绿豆汤”、“爱是妈妈与我一起攻克奥数题”、“爱是奶奶为我洗的又白又香的校服”……在大家的“爱”的宣言中,我也被深深感动了,谁说孩子们的水平差啊!我差点就埋没了一位位未来的作家!他们对亲人的爱的体会,一点也不比大人们逊色,只是我们没有去好好开发、好好利用……“聊天”过后,我及时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文章,有了“爱”的滋润,这一亩亩良田里硕果累累,收获喜人。同一个题目,却写出了孩子们对“爱”的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一对父母,却在孩子们的妙笔下,表现了同样的爱。我想这都是“聊天”“聊”出来的果实,挖掘出来的宝藏!
“聊天”事件后,我尝到了这种谈话式作文教学的甜头。在聊天中,同学们向我打开心扉,诉说了自己曾经被家长、被老师、被同学误会的一次次委屈的经历,于是有了一篇篇原汁原味的《记一件委屈的事》;在聊天中,我与同学共同回忆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一幕幕,共同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于是,有了一篇篇同样震撼人心的《爱的奉献》、《爱之歌》、《加油中国,加油汶川》……
二、引情入境,“情”“境”交融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活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来源于对事物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此时,作为作文指导者,怎样才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趣”引进写作中呢?
这一天,我上的是课本第8课《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清新、有趣的儿童诗,它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大自然中同样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当读到“白云飘处高高,明天准是晴天”、“大雁编队南飞,秋天就在眼前”、“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时”时,孩子们那颗童真的心早已跟随诗歌来到了野外、来到了高山、来到了小河过……他们不由自主地幻想着、小声议论着。看着这情景,我真有些生气,可看看他们的眼神,那分明写着对大自然的向往!是啊!哪个小孩子不喜欢大自然、不向往大自然呢?学生们有了共鸣,这正是诗歌本身魅力的体现!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就靠你们去探索、去发掘了!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到生物园去散散步、聊聊天,并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吧!”在生物园,孩子们就像一只快活的花蝴蝶,一会儿飞到我身边,一会儿又飞到各个角落里……“老师,蜻蜓低飞,这代表什么?”“老師,蚂蚁为什么要排队儿搬东西呢?”“老师,落叶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吧?”“落叶告诉我们,秋天取出将来到!”……这节课后,我要求学生们模仿诗歌的格式来写,写得特别成功:“你看那地上的乌龟,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乌龟背上冒汗,出门要带雨伞”;“你看青蛙正在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青蛙躲进洞里,冬天快要来临”。虽然语句并不是特别优美,但却十分活泼自然,字里行间更流露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果课上我只是生硬地讲解诗歌内容,相信孩子们绝不能写出这样可爱的语言!这样的“聊天”,这样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头活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聊天,能增进彼此的感情;聊天,能给干涸的心田一丝丝的滋润;聊天,更能“聊”出一篇篇真实动人的作文,“聊”出一个作文的新天地!
一、动之以“情”,抛“砖”引“玉”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
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文章来源于真实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的文章。
前阵子,我布置学生完成单元作文《记一位亲人》,作文中,要求学生能用具体事例来体现这位亲人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我本以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人的文章可说是应付自如的,何况这还是写自己熟悉的亲人呢!于是我没作过多讲解,就将任务交给学生。等到学生的作文上交,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作文中,学生大都选择“爸爸”或“妈妈”来写,这本应是最有内容可写的,可是他们笔下的“爸爸”、“妈妈”,不是为“我”“送雨伞”,就是为“我”“送文具”,最多就是背生病的“我”上医院……这样的题材实在俗套乏味,再加上单调的语言,千篇一律的抒情,又怎能称得上感动呢?乍一看,我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受,但是又转念一想:作为指导者,我的指导是否太“草率”了呢?没有教师的“趣”,又哪来学生的“味”呢?
课上,我一脸轻松地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爱”字,然后,在学生们的一脸诧异中打开话匣子:“爱是人间圣物,正因有爱,才有你、有我、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对于爱,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爱,细心的你,能否体会亲人对于你的那份细水长流的爱呢?来,把你心灵深处的‘爱’讲出来!”在我的鼓舞下,大胆的周炜同学发言了:“爱是爸爸在我熟睡后为我盖被子,和那充满慈爱的目光!”说得太好了!我不禁带头鼓起掌来。这一鼓励使平日要强的他动情了哽咽着说:“爸爸最近辞职了,自已正处于艰难的创业阶段。但是,不管晚上回家有多晚、多累,他总会到我房间静静地看着我一会儿,我都知道……”霎时间,教室弥漫着浓浓的温情。“爱是妈妈深夜为我熬的绿豆汤”、“爱是妈妈与我一起攻克奥数题”、“爱是奶奶为我洗的又白又香的校服”……在大家的“爱”的宣言中,我也被深深感动了,谁说孩子们的水平差啊!我差点就埋没了一位位未来的作家!他们对亲人的爱的体会,一点也不比大人们逊色,只是我们没有去好好开发、好好利用……“聊天”过后,我及时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文章,有了“爱”的滋润,这一亩亩良田里硕果累累,收获喜人。同一个题目,却写出了孩子们对“爱”的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一对父母,却在孩子们的妙笔下,表现了同样的爱。我想这都是“聊天”“聊”出来的果实,挖掘出来的宝藏!
“聊天”事件后,我尝到了这种谈话式作文教学的甜头。在聊天中,同学们向我打开心扉,诉说了自己曾经被家长、被老师、被同学误会的一次次委屈的经历,于是有了一篇篇原汁原味的《记一件委屈的事》;在聊天中,我与同学共同回忆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那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一幕幕,共同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于是,有了一篇篇同样震撼人心的《爱的奉献》、《爱之歌》、《加油中国,加油汶川》……
二、引情入境,“情”“境”交融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活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来源于对事物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此时,作为作文指导者,怎样才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趣”引进写作中呢?
这一天,我上的是课本第8课《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清新、有趣的儿童诗,它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大自然中同样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当读到“白云飘处高高,明天准是晴天”、“大雁编队南飞,秋天就在眼前”、“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时”时,孩子们那颗童真的心早已跟随诗歌来到了野外、来到了高山、来到了小河过……他们不由自主地幻想着、小声议论着。看着这情景,我真有些生气,可看看他们的眼神,那分明写着对大自然的向往!是啊!哪个小孩子不喜欢大自然、不向往大自然呢?学生们有了共鸣,这正是诗歌本身魅力的体现!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就靠你们去探索、去发掘了!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到生物园去散散步、聊聊天,并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吧!”在生物园,孩子们就像一只快活的花蝴蝶,一会儿飞到我身边,一会儿又飞到各个角落里……“老师,蜻蜓低飞,这代表什么?”“老師,蚂蚁为什么要排队儿搬东西呢?”“老师,落叶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吧?”“落叶告诉我们,秋天取出将来到!”……这节课后,我要求学生们模仿诗歌的格式来写,写得特别成功:“你看那地上的乌龟,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乌龟背上冒汗,出门要带雨伞”;“你看青蛙正在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青蛙躲进洞里,冬天快要来临”。虽然语句并不是特别优美,但却十分活泼自然,字里行间更流露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果课上我只是生硬地讲解诗歌内容,相信孩子们绝不能写出这样可爱的语言!这样的“聊天”,这样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头活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聊天,能增进彼此的感情;聊天,能给干涸的心田一丝丝的滋润;聊天,更能“聊”出一篇篇真实动人的作文,“聊”出一个作文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