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裁朱云来的辞职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这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带到公众视野。而继总裁朱云来离任后,中金公司高管如今再次面临变动,此次离职的核心人物是董事长金立群。业内对中金公司持续下滑行业地位的分析以及中金公司近期频繁的人事变动更引发了诸多关注。
高管相继辞职
近段时间以来中金公司一再陷入人事动荡的困境。10月23日,中金公司发布声明称,金立群不再担任中金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学东出任中金公司董事、董事长。
中金公司表示,非常感谢金立群董事长对中金公司做出的贡献,相信在丁学东董事长带领的董事会领导下,中金公司会继续秉承一贯的经营宗旨,以“植根中国、融通世界”为目标,在多样化的业务领域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立群传出离职消息不久之前的10月14日,中金公司宣布朱云来辞去中金公司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董事会已经正式批准该申请。首席运营官林寿康暂时行使代理首席执行官一职。公司已经成立遴选小组将在全球范围内选聘新的CEO。
朱云来的辞职饱受业界关注,对于其离职的具体原因,朱云来在内部离职信中这样表示,“从长远考虑,为了积极助推团队成长,系统建立长效体制,形成健康良性的管理交接和延续机制,以及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已向董事会申请辞去CEO职务,将接力棒交给继任管理团队。”此前亦有消息称,朱云来曾多次表示对自主创业有兴趣,创业方向则可能与互联网概念有关,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极为巧合的是,就在朱云来宣布辞职前不到一周,10月10日,中金公司宣布彭文生辞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由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接任。彭文生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就读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此后留学英国,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彭文生先后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巴克莱银行,在巴克莱银行时,负责中国地区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
业绩连年下滑
1995年,在国务院的特批下,时任建设银行行长的王岐山牵头,建设银行与摩根士丹利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行——中金公司。双方其后在人事、企业文化、与其他外资银行的关系等方面出现分歧,摩根士丹利遂于2010年将其持有的34.3%股权,售予由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GIC)、星洲华侨银行旗下保险商大东方控股、私募基金KKR 和TPG合组的财团。
中金公司自诞生后就确定了做中国的国际化大投行的定位。中金公司成立三年后将触角伸到了境外市场,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
中金年报显示,目前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部门中央汇金投资,是中金的最大股东,持有43.35%股份,GIC的持股为16.35%。中金去年纯利为3.7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两成,总资产规模达328亿元人民币。
2000年到2007年间,中金公司发展势头一直十分强劲,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中”字头的超大型国企的IPO中,中金公司均担任承销商。但2008年起中金擅长的超大IPO项目逐渐减少,投行保荐收入随之下降,公司相关财务指标下滑明显。
2011年中金公司未经审计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2.72亿元,较2010年的9.1亿元同比下滑超过70%。中金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净利润行业排名分别滑至45位、27位、33位。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金公司承销项目数量和总金额的减少是其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相比较而言,中金公司更青睐大型公司,而2011年主要是中小型公司发行上市。
没落的投行贵族
作为一家早就名声在外的贵族投行,中金公司曾以投行老大的身份居高临下多年。然而,时至今日,除了投行业务外,中金公司的其他业务都只是差强人意。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后的排名显示,2013年中金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的净收入为8.54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24位,排名第一的银河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为39.09亿元,两者相差巨大。
针对中金公司的日渐没落,财经评论员陈剑炜指出,“中金公司没落的另一个标志是,许多重量级研究员出走使得它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减弱。券商可以做研究,把成果卖给基金公司然后要求分仓,以换取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而中金公司对经纪业务并不是很重视,所以该公司研究所的没落就很正常了”。据报道,中金公司研究所的三名明星大将——固定收益研究组研究员徐小庆、电子行业分析师赵晓光和文化传播行业分析师金宇,均在2013年出走了。
中金公司帮助过不计其数的企业成功上市,但其自身的上市之路却较为坎坷。其实中金公司的上市已经提及多年,但一直未有实质动静,今年7月,坊间再次传出中金公司想在香港上市的消息,没想到3个月后,却等来了CEO朱云来的请辞。
作为在中金任职近16年的元老级人物,朱云来离职的消息令业界诧然。在外界看来,此次朱云来离职,或许将对中金公司上市进程带来影响,这无疑又给该公司的上市蒙上一层阴影,朱云来未等到中金公司上市就选择全身而退也让市场感到唏嘘不已。
中金公司几大核心高管谢幕后,迎接新高管团队的最大挑战是,昔日贵族能否放下身段面对现实,力挽业绩连年下滑的局面,建立新的高管激励机制,稳固核心高管团队、留住核心人才。
高管相继辞职
近段时间以来中金公司一再陷入人事动荡的困境。10月23日,中金公司发布声明称,金立群不再担任中金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学东出任中金公司董事、董事长。
中金公司表示,非常感谢金立群董事长对中金公司做出的贡献,相信在丁学东董事长带领的董事会领导下,中金公司会继续秉承一贯的经营宗旨,以“植根中国、融通世界”为目标,在多样化的业务领域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立群传出离职消息不久之前的10月14日,中金公司宣布朱云来辞去中金公司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董事会已经正式批准该申请。首席运营官林寿康暂时行使代理首席执行官一职。公司已经成立遴选小组将在全球范围内选聘新的CEO。
朱云来的辞职饱受业界关注,对于其离职的具体原因,朱云来在内部离职信中这样表示,“从长远考虑,为了积极助推团队成长,系统建立长效体制,形成健康良性的管理交接和延续机制,以及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已向董事会申请辞去CEO职务,将接力棒交给继任管理团队。”此前亦有消息称,朱云来曾多次表示对自主创业有兴趣,创业方向则可能与互联网概念有关,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证实。
极为巧合的是,就在朱云来宣布辞职前不到一周,10月10日,中金公司宣布彭文生辞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由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接任。彭文生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就读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此后留学英国,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彭文生先后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巴克莱银行,在巴克莱银行时,负责中国地区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
业绩连年下滑
1995年,在国务院的特批下,时任建设银行行长的王岐山牵头,建设银行与摩根士丹利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行——中金公司。双方其后在人事、企业文化、与其他外资银行的关系等方面出现分歧,摩根士丹利遂于2010年将其持有的34.3%股权,售予由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GIC)、星洲华侨银行旗下保险商大东方控股、私募基金KKR 和TPG合组的财团。
中金公司自诞生后就确定了做中国的国际化大投行的定位。中金公司成立三年后将触角伸到了境外市场,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香港)有限公司。
中金年报显示,目前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部门中央汇金投资,是中金的最大股东,持有43.35%股份,GIC的持股为16.35%。中金去年纯利为3.7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两成,总资产规模达328亿元人民币。
2000年到2007年间,中金公司发展势头一直十分强劲,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中”字头的超大型国企的IPO中,中金公司均担任承销商。但2008年起中金擅长的超大IPO项目逐渐减少,投行保荐收入随之下降,公司相关财务指标下滑明显。
2011年中金公司未经审计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2.72亿元,较2010年的9.1亿元同比下滑超过70%。中金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净利润行业排名分别滑至45位、27位、33位。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金公司承销项目数量和总金额的减少是其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相比较而言,中金公司更青睐大型公司,而2011年主要是中小型公司发行上市。
没落的投行贵族
作为一家早就名声在外的贵族投行,中金公司曾以投行老大的身份居高临下多年。然而,时至今日,除了投行业务外,中金公司的其他业务都只是差强人意。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后的排名显示,2013年中金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的净收入为8.54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24位,排名第一的银河证券经纪业务收入为39.09亿元,两者相差巨大。
针对中金公司的日渐没落,财经评论员陈剑炜指出,“中金公司没落的另一个标志是,许多重量级研究员出走使得它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减弱。券商可以做研究,把成果卖给基金公司然后要求分仓,以换取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而中金公司对经纪业务并不是很重视,所以该公司研究所的没落就很正常了”。据报道,中金公司研究所的三名明星大将——固定收益研究组研究员徐小庆、电子行业分析师赵晓光和文化传播行业分析师金宇,均在2013年出走了。
中金公司帮助过不计其数的企业成功上市,但其自身的上市之路却较为坎坷。其实中金公司的上市已经提及多年,但一直未有实质动静,今年7月,坊间再次传出中金公司想在香港上市的消息,没想到3个月后,却等来了CEO朱云来的请辞。
作为在中金任职近16年的元老级人物,朱云来离职的消息令业界诧然。在外界看来,此次朱云来离职,或许将对中金公司上市进程带来影响,这无疑又给该公司的上市蒙上一层阴影,朱云来未等到中金公司上市就选择全身而退也让市场感到唏嘘不已。
中金公司几大核心高管谢幕后,迎接新高管团队的最大挑战是,昔日贵族能否放下身段面对现实,力挽业绩连年下滑的局面,建立新的高管激励机制,稳固核心高管团队、留住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