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情绪困扰是大学生经常会遇到的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和他伤等心理危机事件在高校中也逐渐增多。研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干预的规律已成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这类事件的识别及预防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先以情绪状态和面部表情为切入点,探讨了对大学生情绪危机事件的识别,然后分析了情绪危机事件的显著特征,并就如何预防情绪危机事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情绪状态;危机事件;面部表情;预防
大学校园情绪危机事件多数是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功能障碍与躯体疾病,是心理异常导致的生理异常。而这些心理问题则大多是由学生的不良情绪所导致的。因此,弄清楚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对于预防并解决当下高校中频发的心理危机事件是非常有必要的。早在1954年,G.. Caplan就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于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他认为心理危机是指当面临重大问题时,个体感到难以解决,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情绪不断积累,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混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
一、大学生情绪危机事件的识别
(一)对情绪状态的精确把握。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平静、微弱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大喜大悲、异常恐惧、狂怒不已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和心境相比,激情的显著特征是持续时间短,且发生强度大。应激是指个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所出现的情绪状态。
(二)对面部表情的准确识别。为了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情
绪,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而人类情绪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等。其中面部表情是最丰富的情绪信息来源。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教授认为,人类拥有6种通用情绪和表情:惊讶、厌恶、愤怒、悲伤和愉悦。如果能够通过分析学生表情背后的情绪,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每种情绪的面部表情都有其一定的共性,表现为面部肌肉的不同动作反应。
二、大学生情绪危机事件的预防
(一)完善心理危机的排查和干预制度建设。各高校应建立定期的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制度。每一次排查都要坚持方法得当,妥善处置,不留死角的原则,同时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彻底化解安全隐患。我们应构建以预防群体性事件为重点的预警机制,提高对心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及时分析、发现和解决影响高校稳定问题,切实做好高校心理危机的排查和干预制度的建设。
(二)提高辅导员及任课老师的情绪识别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因此,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察觉出学生的情绪变化。因此,平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表情识别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培训。任课老师的情绪识别能力也很重要。因为,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即时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告之辅导员加以关注。如果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及时就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沟通,就可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公关能力。每个班级都会选举出自己的心理委员,主要关注自己本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动态,及时与辅导员和心理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心理委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亲和力、主动性、观察力、敏感性、感染力以及心理学素养。因此,提升心理委员的心理公关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增强他们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四)组建专业的心理学兴趣研究小组。现在学生中不乏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他们对心理学有着极高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着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领域。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热情,组建系部层面上的心理学兴趣研究小组,每周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能感染到身边的其他同学,最终达到在增强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同时,培养大家的心理助人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希望可以建立大学生情绪危机干预的三级体系:危机预警体系(学校)、专业干预体系(教师)和心理自助体系(学生)。师生联动,为共创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而不断努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希望可以建立大学生情绪危机干预的三级体系:危机预警体系(学校)、专业干预体系(教师)和心理自助体系(学生)。师生联动,为共创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姜振宇.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M].北京:凤凰出版社. 2011.170-179.
[2] 傅安球.实用心理学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167-177.
关键词:情绪状态;危机事件;面部表情;预防
大学校园情绪危机事件多数是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功能障碍与躯体疾病,是心理异常导致的生理异常。而这些心理问题则大多是由学生的不良情绪所导致的。因此,弄清楚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对于预防并解决当下高校中频发的心理危机事件是非常有必要的。早在1954年,G.. Caplan就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于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他认为心理危机是指当面临重大问题时,个体感到难以解决,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情绪不断积累,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混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
一、大学生情绪危机事件的识别
(一)对情绪状态的精确把握。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平静、微弱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的大喜大悲、异常恐惧、狂怒不已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和心境相比,激情的显著特征是持续时间短,且发生强度大。应激是指个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所出现的情绪状态。
(二)对面部表情的准确识别。为了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情
绪,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而人类情绪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等。其中面部表情是最丰富的情绪信息来源。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教授认为,人类拥有6种通用情绪和表情:惊讶、厌恶、愤怒、悲伤和愉悦。如果能够通过分析学生表情背后的情绪,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每种情绪的面部表情都有其一定的共性,表现为面部肌肉的不同动作反应。
二、大学生情绪危机事件的预防
(一)完善心理危机的排查和干预制度建设。各高校应建立定期的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制度。每一次排查都要坚持方法得当,妥善处置,不留死角的原则,同时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彻底化解安全隐患。我们应构建以预防群体性事件为重点的预警机制,提高对心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及时分析、发现和解决影响高校稳定问题,切实做好高校心理危机的排查和干预制度的建设。
(二)提高辅导员及任课老师的情绪识别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因此,他们的情绪识别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察觉出学生的情绪变化。因此,平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表情识别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培训。任课老师的情绪识别能力也很重要。因为,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任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即时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告之辅导员加以关注。如果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及时就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沟通,就可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公关能力。每个班级都会选举出自己的心理委员,主要关注自己本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动态,及时与辅导员和心理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心理委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亲和力、主动性、观察力、敏感性、感染力以及心理学素养。因此,提升心理委员的心理公关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增强他们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四)组建专业的心理学兴趣研究小组。现在学生中不乏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他们对心理学有着极高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着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领域。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种热情,组建系部层面上的心理学兴趣研究小组,每周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大家互相学习和交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能感染到身边的其他同学,最终达到在增强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同时,培养大家的心理助人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希望可以建立大学生情绪危机干预的三级体系:危机预警体系(学校)、专业干预体系(教师)和心理自助体系(学生)。师生联动,为共创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而不断努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措施,希望可以建立大学生情绪危机干预的三级体系:危机预警体系(学校)、专业干预体系(教师)和心理自助体系(学生)。师生联动,为共创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姜振宇.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M].北京:凤凰出版社. 2011.170-179.
[2] 傅安球.实用心理学异常诊断矫治手册(修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16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