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u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因此,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学生的阅读个体差异,他们解读作品的能力差异会极大地影响阅读兴趣,而且平时我们老师为了考试,将所谓的标准答案硬性塞入学生的头脑中,或者把自己阅读的感受或体验“喂”给学生,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将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抹杀学生的个性,久而久之,学生成了只会接受别人思想的容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语段的理解来源于学生与作者及材料之间进行充足的心灵交流与对话,因此,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钻研课文,所以,课前我规定,学生要充分地预习:解决字词,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概括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做到初步感知课文。在课堂上,也不因为学生已经预习而剥夺他们感知课文、梳理思路、领悟意蕴的时间和过程。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他们阅读文本的质量和效率会有差异,我力争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比如我教《故乡》时,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课堂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强调注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感觉,准备在读后交流。读后有的学生说感到太伤感了,有的说太愚昧了,还有的说太可恨了,这些感觉,都是来自直觉,有些粗糙,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接着我再让学生细读课文,强调理解“你感到太伤感了”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有关段落,找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在外貌、动作和对“我”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态度的变化,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中国当时的社会会陷入这样苦难深重的境况?在对太愚昧、太可恨的探讨中就可以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最后,再读课文,强调评价,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达到满足的基础上,让他们谈自己的感想,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谈到了为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对理想的人与人关系的渴望,等等。在课堂上,不再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不再是把教参中的标准答案硬性地塞给学生,就连平时不喜欢语文的几个学生也和我有了多次目光与语言的交流。这样,在朗读中感受,在感受中理解,在理解中评价,才能使阅读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界:“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能力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其次,引导学生对文章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空白”指的是作品以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揭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补充作品的“空白”是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更是挖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在游行大典快结束时,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摸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续写皇帝游行结束后的故事。又如《最后一课》,写到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景时是这样结束的:“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我教学至此,请学生大胆想象,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去体会他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的阅读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广播、杂志都是语文阅读的材料。凡是世人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活动、地方文化、生活经验、民俗风情、自然界的探寻活动等都可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要运用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所以,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课外阅读。如在阅览课时在书报杂志中阅读,形成有个性的阅读思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节假日,在广播电视里阅读,通过学习模仿,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迅速提高,还可以在与人交谈中阅读,在“听”与“说”中丰富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表达能力。阅读习惯与兴趣的培养还需要倡导合作阅读的氛围,让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我结合教科书,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每半个月,班级举行一次课外读书会,让学生互相交流畅所欲言。例如,让初一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先让他们自主阅读,然后观看影片,专题讨论,音像文字的结合既活跃课堂气氛,有加深理解,有时,我布置一篇《我所认识的唐僧师徒四人》为题目,写成读书笔记,围绕专题,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观点鲜明,还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以鲜明的人物对话、动作等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这样,连一些平时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喜好阅读的习惯,尝到了阅读的快乐。
  用心仔细阅读,多渠道阅读,才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作为老师,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使学生获得终身阅读的益处。
其他文献
<正> 根据《内经》、《金匮》文义可知,大气是一种聚于胸中,与宗气有别的气。它能主持一身之营卫、气血、经络、脏腑、四肢百骸,使五脏六腑、大经小络充周无间,环流不息,如环
<正>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一语,最早见于《金匮》水气门篇。因前人言简意赅,使后人习之,对其意不甚理解,在论治中也常易忽略,很少深入钻研。笔者试对其来源及其含
期刊
期刊
<正>海洋中电磁场信号的检测,是电子技术及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领域,与陆上空间电磁场相比较,水中电磁场的检测更加困难,因为其介质为高介电损耗的水,因此常用于空间电磁场的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农村教育被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时代热点。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农村教育的构成主体,肩负着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
马克思作为创建第一国际的精神领袖,在第一国际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帮助确立了第一国际的性质、章程和行动纲领;把握了第
一    有一个美国留学生在谈到学习汉语必须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体会时,举了一个例子说:问一个年轻人“你什么时候请吃糖啊?”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问这个年轻人什么时候结婚。这是因为中国人结婚要发喜糖给亲戚朋友吃。不了解这种风俗。就不会理解“请吃糖”的真正含义。这里碰到的就是一个借代辞格:用“请吃糖”代“结婚”。这一借代的依据来自中国人的婚姻文化。  这类借代,按照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所论,属于材料上的辞